语句演化成成语 汉语成语大辞典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8

其实语句演化成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汉语成语大辞典,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语句演化成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论语演化的成语
  2. 文言文语句演化为成语
  3. 论语中哪些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

一、论语演化的成语

1、论语演化的成语有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 *** 之美、过犹不及、好古敏求、后生可畏、患得患失等。

2、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 *** 及再传 *** 记录孔子及其 *** 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 ***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 ***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3、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 *** 必读书。

4、论语是孔门 *** 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 *** 和再传 *** 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 *** 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5、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 *** 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 *** 及再传 *** 完成。

6、清代学者崔述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7、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8、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9、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二、文言文语句演化为成语

1.郑人买履古文后演变为成语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 *** 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矛与盾》全文仅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答。

《郑人买履》也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两则寓言都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 *** 抓住对话中的关键 *** 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第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 *** 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小 *** 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 *** 多少有了一些经验。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要尽量让 ***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不要讲语法知识。

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 *** 理解词、句,还可让 *** 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 *** 的不同。要启发 *** 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 *** 死记硬背这些注释。

2.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每课时可以集中学习一则寓言。两则寓言除具体内容不相同外,有许多相同之处。

现以《矛与盾》为例,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 *** 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和背诵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现在的 *** 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别。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 *** 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主要 *** 是:首先让 *** 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在 *** 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须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语调比较张扬;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之形成对照。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读出问句的语气(尾音稍上扬)。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 *** 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问得舒缓些……都可表现一定的幽默感。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 ***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思考·练习”第二题“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此题目的在于将文中较难的句子列出来重点理解。引导关注文言文的词句运用特点,领悟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句子意思的 *** 。

做这一练习,可以引导 *** 联系注释理解句意并结合指导朗读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读好课文、理解寓意之后进行。但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这项练习,都宜采用整体感悟、通句揣摩的 *** 。

千万不要讲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的知识。以下是列出的五个句子的大意,供参考。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很,特别)坚固(结实),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

或: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意思是:我的矛(特别,非常,很)锋利,对于物体(东西)没有不能穿透的。或: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或: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

温故知新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 ***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 *** 声音沉,小的 *** 声音尖。(这是由于大 *** 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 *** 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 *** 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10.爬得高,跌得重。

(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11.玉不琢,不发光。

(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 *** ,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 *** 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 ***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去曾子(即曾参)在费这个地方,费当地有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 *** 了。”

曾子母亲说:“我儿子是不会 *** 的。”(一边说,一边)仍然照常织布。

过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子母亲说:“曾参 *** 了。”曾子母亲依旧照常织布。

又过了一会,再来一个人来告诉曾母:“曾参 *** 啦。”曾母害怕了,放下织布梭子跳墙逃跑了。

这就是“曾子 *** ”的故事。曾子是有名的贤人、君子,怎么会 *** 呢?作为曾子的母亲当然深知这一点,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然而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谣传面前,就连最了解曾子品行的曾母也相信儿子 *** 的传闻,以至于害怕被株连而跳墙逃走,那么更何况是普通人了。由此可见,谣传、假话、谎言重复三遍也会变成事实,这就是“三人成虎”的道理。

三、论语中哪些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

《论语》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的有: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语句演化成成语 汉语成语大辞典-第1张图片-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

《论语》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 *** 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 *** 、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教导世人立身行孝,为学、卫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语句演化成成语和汉语成语大辞典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成语 汉语 化成 语句 辞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