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通体成语和什么体通透成语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通体成语以及什么体通透成语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通体()()成语
1.合为一体。《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2.谓媾合。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3.文章的整个体例。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
4.全身;浑身。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绿野仙踪》第十四回:“八人觉得通体松快,如释泰山。”老舍《正红旗下》十一:“他们满面红光,满身绸缎,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通体光彩照人。”
5.整个物体。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椀,其薄如纸,而制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发不差。”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使事记》:“墻厚一丈,渐减至顶厚二尺,通体坚固,海中虽有狂风巨浪,不至有撼动之险。”
6.全部。 *** 《故事新编·采薇》:“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老程极快的穿上衣裳,钮扣通体没扣。”
二、通体的成语有哪些
1、【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2、【不达大体】: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3、【巢倾卵覆】: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 *** 。
4、【巢倾卵破】: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 *** 。
5、【成龙配套】: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
6、【打成一片】: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7、【大中见小】:从大的方面可以体现小的方面。比喻整体和局部、一般和个别都有其共同的特点。
8、【覆巢毁卵】:覆:翻倒;巢:鸟窝;毁: *** ;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
9、【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 *** 。
10、【顾大局,识大体】: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11、【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12、【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13、【合两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14、【囫囵半片】: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15、【狐裘羔袖】: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16、【化零为整】: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17、【化整为零】: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18、【浑然一体】: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19、【混然一体】: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20、【混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21、【见木不见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22、【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23、【窥测一斑】:窥测:窥探推测。只窥探到一点斑纹。形容只看到局部而未看到整体。
24、【蠡测管窥】: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25、【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26、【破碎支离】: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27、【融合为一】:渗透整个物体,合为一个整体。
28、【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29、【三位一体】: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30、【山薮藏疾】: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疾:病,指容易致病之物。山间的湖泽非常辽阔,难免隐藏有害之物。比喻小毛病并不损害其整体的形象。
31、【上上下下】: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32、【时见一斑】:只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
33、【铁板一块】:比喻结合紧密,不可 *** 的整体。
34、【完整无缺】:形容完全保持原有的整体,没有损坏或残缺。
35、【网之一目】:目:孔、眼儿。网和一个眼。比喻离开整体,孤立的一个不起作用。
36、【遐迩一体】:指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37、【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38、【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39、【一叶两豆】: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4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41、【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42、【以偏概全】: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43、【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44、【斩头去尾】:斩掉头部,除去尾部。指将整体分割。也指剩下中间部分。
4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三、通体的成语通体的成语是什么
通体的成语有:虎体熊腰,魂不附体,体贴入妙。
通体的成语有:枯体灰心,虎体熊腰,魂不附体。2:注音是、ㄊㄨㄥㄊ一ˇ。3:词 *** 是、名词。4:拼音是、tōngtǐ。5: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体(左右结构)。
通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通体tōngtǐ。(1)物体全部;全身。
⒈合为一体。引《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⒉谓媾合。引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⒊文章的整个体例。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从而_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⒋全身;浑身。引唐韩_《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绿野仙踪》第十四回:“八人觉得通体_快,如释泰山。”老舍《正红旗下》十一:“他们满面红光,满身绸缎,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通体光彩照人。”⒌整个物体。引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_,其薄如纸,而_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_不差。”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使事记》:“_厚一丈,渐减至顶厚二尺,通体坚固,海中虽有狂风巨浪,不至有撼动之险。”⒍全部。引 *** 《故事新编·采薇》:“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老程极快的穿上衣裳,钮扣通体没扣。”
通体【出处】唐·韩_《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_,其薄如纸,而制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发不差。”【释义】全身;整个物体。
《杨柳枝·通体当风弱不支》《春柳词·通体留仙一搦腰》
玉为通体依稀见通体牡丹香通体全无力
躬体力行五体投诚魂不附体枯体灰心魂不赴体心广体胖体贴入妙一心同体虎体熊腰魂不负体
1、本实用新型防盗螺栓副通体镀镍,有效的控制生锈现象,亦比使用纯不锈钢螺栓更节约成本。
2、乃是自己几年之前离开武当时先师赐的剑,剑通体素白,剑身偶尔流露出青光,刃如华霜,舞动则流风回雪,静放则清凉雅素。
3、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
4、最后,奉献在 *** 读者面前的,是通体洁净、没有“余毒”的“洁本”了。
5、血燕相当于野外采集的天然“洞燕”,正品颜色并非通体血红。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通体的详细信息
关于通体成语,什么体通透成语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