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黔东南韭菜根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韭菜根哪里买最正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黔东南有那些旅游产品
1、美食:苗族姊妹饭、舞阳神食用油、社饭、镇远道菜、侗族饮食、苗族饮食、侗果、苗族酸汤鱼、牛瘪与羊瘪、香茅草烤鱼凯里的饮食口味与贵州其他地方差别不大,以酸辣为主。
2、购物:黔东南很多地区都是原始森林,比如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等地,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这里也是贵州省主要的木材产区,主要的木材产品为人工种植的杉木。
3、当地的土特产也很丰富,有丹寨县的含硒产品、麻江县的竹荪、从江县的椪柑、榕江县的西瓜、香猪、腌鱼、雷山县的香羊、剑河县的打屁虫、黄平县的牛肉干、镇远县的道菜等等。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更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更大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
5、走进黔东南,就好象进入了绿色世界,苗岭深处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剑河百里阔叶林,很少有人的痕迹。原始森林茫茫苍苍,珍禽异兽 *** 出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6、来到黔东南,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更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
7、黔东南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8、黔东南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芦笙与歌舞交相辉映,已成为闻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 *** 场面,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光芒。
9、早在19 *** 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 *** 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10、黔东南勤劳热情的苗侗人民,自然条件优越,饮食文化浓厚,随着贵州旅游开发的脚步,黔东南州的土特产也享誉世界,如雷山的银球茶、苦丁茶、绿茶、韭菜根、苗家腊 *** 肠、米花糖、酸汤等等。
11、说道土特产,今天大家有幸一饱眼福,我们从贵阳到西江的路上,有个地方正在举行一个特大的展销会,我们会给大家一点时间,让大家去逛逛。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黔东南州名优土特产品。
12、茶叶:中国各族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黔东南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生产出一批名优茶叶。其中以雷山银球茶、思州绿茶、都匀毛尖等独具特色。相信喜欢饮茶的各位朋友都早已有所耳闻了。
13、酸汤: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ào 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酸汤类菜肴,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故外界统称为凯里酸汤。其实,做酸汤火锅的酸汤,分苗族白酸汤和侗族红酸汤两类。现已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如酸汤鸡、酸汤鸭、酸汤狗肉、酸汤羊肉、酸汤牛杂、酸汤大鱼头、酸汤猪脚、酸汤大肠、酸汤排骨、酸汤螺蛳等)。食用酸汤能调整 *** 肠道微生态平稳、增进 *** 健康、防癌抗癌、解暑消疲等。
14、腊肉:冬至后苗侗地区春节前都有做腊肉,薰香肠的习俗。腊肉有它特殊的香味和口感,通常都是冬至以后天气寒冷,腌制时才不会坏,冬至后没几天就进入农历十二月了,又称之为腊月,所以腊肉的叫法就源于腊月间薰制的肉。贵州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薫腊肉的习俗,而且做法都大同小异。以前生活困难,农村一年到头养一头猪,过年时杀了吃不完就腌上几天,然后再吊在灶台上方,那时农村都是烧柴灶,每天的烟薰火燎把腌好的肉都烘干了,也便于存放,等开春了农忙时割一块下来犒劳自己。现在很多地方封山育林,农村都没烧柴了,就只有用柏枝树丫来薰,柏枝树也没了就用花生、核桃、葵花籽的外壳,加上甘蔗皮来薰,放在废铁桶内,把肉挂在铁桶上再用麻袋盖住薰,甘蔗皮含糖所以薰出来的腊 *** 肠红黄红黄的很好看。腊肉也是我们在苗寨吃长桌宴时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15、米花糖:也许省外的朋友不是很清楚,要是车上有我们贵州的朋友,都知道凯里米花糖有多出名了,凯里“讨老者”米花糖更是无人不知。那么我们黔东南的米花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我们女同胞,特别是已婚的 *** 都知道,要想拴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所以在我们黔东南州清水江一带,女孩子从小都要学会 *** 米花糖,米花糖味甜、酥脆可口,方便携带。女孩子都喜欢自己 *** ,给心爱的男人食用,表达自己的心声。直到现在,女人会做的还常常自己 *** ,不会做的便到集市上去购买,以此小吃讨好自己男人的心。清水江两岸一带的女人对自己的男人称之为“告漏”(gaolou,意为老头),“讨老者”米花糖便由此而名扬清水江畔。
16、韭菜根:又名“起阳草”,根茎叶以及 *** 均可作 *** 用。为振奋 *** 强壮 *** ,有健胃、提神、温暖作用。根、叶捣汁有消炎止血、止痛之功。适明于盗汗、遗尿、尿频、 *** 、 *** ,噎隔、反胃,下痢、腹痛,妇女 *** 病,经漏、带下以及跌打损伤、 *** 、鼻衄等症。丹寨县素有“韭广之乡”的美誉。当地百姓有用韭菜根腌制韭菜酸的传统,用韭菜根腌制的韭菜酸,甘酸适中,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是贵州省名优旅游产品之一。
17、黔东南州还有很多的名优土特产,如糯米酒、猕猴桃、牛肉干、野生菌等等,我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到展销中心去好好的了解一下。
18、我们展销的这个地方,叫三棵树镇,说道三棵树镇,不能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镇。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邸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从侧面看,巨石成┗形,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有的是三步,以两步居多)的石头。这一个普通的石头,作用极大,一是显示主人的等级,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明代、清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 *** 的祖习,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 *** 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 *** 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19、二是上马时真离不开它。每当主 *** 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上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脚登马蹬、骑上马背出行了。假如主人年高上马不便,上马石则可帮他大忙。门前的两块上马石,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但不叫下马石。因为旧时,下马是不受听的。这一点,负责牵 *** 仆人是最知情的。
20、三棵树(现三棵树芦笙场内)寨内原有三棵古树,属同一根,苗族本是一个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奉 *** 神的民族,喜用植物或动物取名。此地长出这一独特的三树连根,故名“三棵树”。
21、三棵树为北上镇远、南出榕江、西进贵阳古驿道上的一个主要驿站。凡文武官员、商贾大户、文人墨客、举人秀才,每每到此,都要借此三棵古树纳凉歇息。古时凡是出门,均需乘马,寨内老人便在三棵树下置以三个大石头,方便 *** 上下马。所以 *** 到此,都要借助这三个石头下马歇息,再踩上石头继续前行,所以很多不知此地地名的 *** 都称其为上马石寨。茶马古道,马玲叮当,上马石不知见证了几多的岁月沧桑。后因城镇建设的需要,加之古树的自然枯老,为了安全,古树被 *** 砍掉了,只留下目前的四个大石头,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22、三棵树的这四个石头,还有一番来历呢。在三棵树苗寨,周围道路崎岖,寨内老人从寨外找来的这四颗巨石,因为交通不便,运输工具原始,且石头极重,只能采用滚杠法,一天只走一二里地,此事感动神灵,感其助人功德,亲临运输现场,让众人闭目,念咒作法,众人只觉耳边清风徐徐,香气扑鼻,顷刻已到三棵古树脚下,安放停当,众人皆大欢喜。据老人介绍,有一次,外地一个汉民商人骑驴路经这里,自觉不是苗民,又很有钱,而且对苗族极大的歧视,就没有下驴,结果刚过上马石三步,自己就从驴背上跌了下来。有好心的苗民把他送回自己家中,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逐渐好起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的敬畏之心由然而生,都说这几个石头沾了仙人的灵气,来往客人经此都自觉下马。附近的寨民如有什么难事,也常到此地踏实而去,希望一切都安好如初。时至今日,喜欢打 *** 的、做生意的,当官的、求学的都到此地踏实祈求,期盼好运连连,升官发财,金榜题名。
二、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5.4万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县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全县海拔一般在 600~1200米之间,更低 370米,更高 1701米。县境内属 *** 带季风 *** 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 12.6~17.2℃。
19 *** 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 *** 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 *** 、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孔庆、加配、羊巫、方胜、 *** 早6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以2006年12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16.01万人,在总人口中,0-18周岁人口43043人、18-35周岁人口50974人、35-60周岁人口49054人、60周岁以上人口1706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6.87%、31.83%、30.62%、10.65%。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
丹寨县属黔东南州西部矿产资源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气候,赋予了丹寨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为1.46万千瓦,县境多奇峰异山,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山林资源丰富,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等519种,森林覆盖率达57.33%,有韭菜根、酸辣椒、薇菜、生姜、木姜油和果品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以富含硒锌为主要资源依托的农业综合开发前景看好,硒精米、硒茶、硒南瓜汁、硒水以及畜牧水产品等项目开发已初具规模。
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23.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6%。1990年,耕地面积105317亩,园林用地71万亩。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 *** 为605毫米),水面蒸发 *** 0-960毫米(丹寨 *** 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 *** .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根据林种调查、牧草资源调查和 *** 源普查材料,县境内已定名木本植物91科230属519种,草(藤)本植物43科230种。根据用途,可分为5类。一是以马尾松、杉、阔叶树为主的用材、防护、薪炭林类;二是以木姜子、油桐、油茶、乌桕、五倍子、构树、棕树(罗榈)、竹为主的工业原料类;三是友板栗、杨梅、拐枣、猕猴桃、香菇、木耳、野茶、蕨菜、竹笋、山楂、刺梨为主的食用类;四是以川桂、杜仲、茯苓、桔梗、何首乌、白芨、金银花、天冬、麦冬、黄柏、山 *** 、半夏、泡参、七叶一枝花、钩藤、厚朴、前胡、续断、草乌、龙胆草、一枝箭、白藤、一朵云、岩马桑、三颗针、十大劳动、黄精等为主的 *** 用类,共达430种之多。五是以硬秆草、假俭草、扭黄茅、白茅、野青茅、野鸭草、五节芒、铁扫帚、野菊、蕨类、火棘等为主的饲草、饲料类。
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之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
现在野生兽类动物,主要有野猪、山羊、岩豹、猴、黄鼠狼、穿山甲、麝羊、箭猪、野猪、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
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 *** 、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
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
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境内濒危珍稀动物,有穿山甲、短尾猴、大鲵、锦鸡、韩鸡、竹鼠、猴面鹰、蛇螈等20种,均主要分布于本县东部山区。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令 *** 连忘返,乐不思归。
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 *** ;有素有黔东之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鸟笼之乡—卡拉;有锦鸡文化之乡-麻鸟;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中国芒筒芦笙之乡—排牙等
另外,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石桥白皮纸作坊;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 *** 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令 *** 连忘返,乐不思归。
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近年来,丹寨县委、县 ***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 工作联系点的机遇和优势,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展经济,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了 *** 、茶叶、优质大米、中 *** 材、脱水蔬菜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认真抓好“54321”工程向“5个5”工程的实施,即2005年到2010年,基础母牛存栏5万头向出栏5万头优质 *** 转变、优质米种植4万亩向5万亩转变、稻田养鱼3万亩向5万亩转变、茶叶种植2万亩向5万亩转变、烤烟种植1万亩向中 *** 材种植5万亩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丹寨“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交通主骨架,打通北上和南下出口通道,搞好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和市政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周边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2003年,全县GDP为293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999万元,财政收入2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
踏着时代的鼓点,丹寨人正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工作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生命 *** 为动力,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把丹寨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山川秀美和特色浓郁的小康家园而努力奋斗。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619公里,其中国道29公里,县道77公里,乡道96公里,村级公路417公里,5个乡镇通了柏油路,142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未通公路的19个村约155公里(全县最边远的村寨),行政村通车率为88%。
全县油路里程83公里。其中321国道线丹寨境29公里;台辰至下司线14公里(丹境段);县道丹寨至排调33公里;乡道大坪至长青5公里;乡村公路镶边91.7公里。
根据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交通工作继续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且、保障畅通、保护环境、建设与管养并重”的方针,建立和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本着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增加总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依托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过境丹寨并在该县设立互通立交和货运站的机遇,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以“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为交通建设的主骨架,打通北上、西进、南下、东出口通道,力争羊甲互通立交至凯里经济开发区一级公路、丹寨县至麻江下司二级公路和排调码头经雅灰送陇、叮咚至三都介赖、打鱼接互通立交二级公路得到立项,抓好丹寨扬武至雷山大塘、雅灰经夺鸟至雷山达地和南皋经竹留至雷山望丰等县际公路的改造和修建,搞好县内旅游路及乡村经济路建设,完善公路运输 *** ,提高运输效率和能力。到2010年,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动车路,启动通村油路或水泥路面工程建设,村级公路逐渐开展客运,切实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
境地隋朝属__郡,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宋朝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元代始有建置。
元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 *** (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 *** 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都匀市)、 *** 、交梨(今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 *** 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东至古州同知土地坳界一百三十里,南至独山州羊勇寨界二十五里,西至本府(都匀)苟柿寨界十二里,北至麻哈州铁当寨界九十里,东南至都江厅夺弄寨界六十里,西南至独山州的刁寨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厅排富寨界八十里,西北至本府瓮崩寨界十二里。”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 *** 初年。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 *** ,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 *** 及龙泉镇人民 *** 。
2021年3月,丹寨县上榜2021 *** 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6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丹寨县位列第174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丹寨县排名第8。
2020年12月,2020中国无霾县排行榜发布,丹寨县位列第18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 *** 会重新确认丹寨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三、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5.4万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县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全县海拔一般在 600~1200米之间,更低 370米,更高 1701米。县境内属 *** 带季风 *** 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 12.6~17.2℃。
19 *** 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 *** 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 *** 、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孔庆、加配、羊巫、方胜、 *** 早6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以2006年12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16.01万人,在总人口中,0-18周岁人口43043人、18-35周岁人口50974人、35-60周岁人口49054人、60周岁以上人口1706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6.87%、31.83%、30.62%、10.65%。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
丹寨县属黔东南州西部矿产资源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气候,赋予了丹寨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为1.46万千瓦,县境多奇峰异山,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山林资源丰富,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等519种,森林覆盖率达57.33%,有韭菜根、酸辣椒、薇菜、生姜、木姜油和果品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以富含硒锌为主要资源依托的农业综合开发前景看好,硒精米、硒茶、硒南瓜汁、硒水以及畜牧水产品等项目开发已初具规模。
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23.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6%。1990年,耕地面积105317亩,园林用地71万亩。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 *** 为605毫米),水面蒸发 *** 0-960毫米(丹寨 *** 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 *** .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根据林种调查、牧草资源调查和 *** 源普查材料,县境内已定名木本植物91科230属519种,草(藤)本植物43科230种。根据用途,可分为5类。一是以马尾松、杉、阔叶树为主的用材、防护、薪炭林类;二是以木姜子、油桐、油茶、乌桕、五倍子、构树、棕树(罗榈)、竹为主的工业原料类;三是友板栗、杨梅、拐枣、猕猴桃、香菇、木耳、野茶、蕨菜、竹笋、山楂、刺梨为主的食用类;四是以川桂、杜仲、茯苓、桔梗、何首乌、白芨、金银花、天冬、麦冬、黄柏、山 *** 、半夏、泡参、七叶一枝花、钩藤、厚朴、前胡、续断、草乌、龙胆草、一枝箭、白藤、一朵云、岩马桑、三颗针、十大劳动、黄精等为主的 *** 用类,共达430种之多。五是以硬秆草、假俭草、扭黄茅、白茅、野青茅、野鸭草、五节芒、铁扫帚、野菊、蕨类、火棘等为主的饲草、饲料类。
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之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
现在野生兽类动物,主要有野猪、山羊、岩豹、猴、黄鼠狼、穿山甲、麝羊、箭猪、野猪、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
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 *** 、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
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
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境内濒危珍稀动物,有穿山甲、短尾猴、大鲵、锦鸡、韩鸡、竹鼠、猴面鹰、蛇螈等20种,均主要分布于本县东部山区。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 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令 *** 连忘返,乐不思归。
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 *** ;有素有黔东之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鸟笼之乡—卡拉;有锦鸡文化之乡-麻鸟;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中国芒筒芦笙之乡—排牙等
另外,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丹寨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石桥白皮纸作坊;有颇具苗族特色的芒筒芦笙艺术;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 *** 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令 *** 连忘返,乐不思归。
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苗族的古歌、“贾”、习俗仪式歌、情歌、神话等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浩如烟海;苗族和水族的蜡染,以古朴、奇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浓烈的浪漫写意色彩闻名天下;流传民间的苗历,古老独特,多次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关注
近年来,丹寨县委、县 ***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 工作联系点的机遇和优势,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展经济,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了 *** 、茶叶、优质大米、中 *** 材、脱水蔬菜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认真抓好“54321”工程向“5个5”工程的实施,即2005年到2010年,基础母牛存栏5万头向出栏5万头优质 *** 转变、优质米种植4万亩向5万亩转变、稻田养鱼3万亩向5万亩转变、茶叶种植2万亩向5万亩转变、烤烟种植1万亩向中 *** 材种植5万亩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丹寨“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交通主骨架,打通北上和南下出口通道,搞好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和市政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周边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2003年,全县GDP为293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999万元,财政收入2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
踏着时代的鼓点,丹寨人正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工作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生命 *** 为动力,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把丹寨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山川秀美和特色浓郁的小康家园而努力奋斗。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619公里,其中国道29公里,县道77公里,乡道96公里,村级公路417公里,5个乡镇通了柏油路,142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未通公路的19个村约155公里(全县最边远的村寨),行政村通车率为88%。
全县油路里程83公里。其中321国道线丹寨境29公里;台辰至下司线14公里(丹境段);县道丹寨至排调33公里;乡道大坪至长青5公里;乡村公路镶边91.7公里。
根据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交通工作继续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且、保障畅通、保护环境、建设与管养并重”的方针,建立和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本着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增加总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依托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过境丹寨并在该县设立互通立交和货运站的机遇,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以“一纵一横两循环四连线”为交通建设的主骨架,打通北上、西进、南下、东出口通道,力争羊甲互通立交至凯里经济开发区一级公路、丹寨县至麻江下司二级公路和排调码头经雅灰送陇、叮咚至三都介赖、打鱼接互通立交二级公路得到立项,抓好丹寨扬武至雷山大塘、雅灰经夺鸟至雷山达地和南皋经竹留至雷山望丰等县际公路的改造和修建,搞好县内旅游路及乡村经济路建设,完善公路运输 *** ,提高运输效率和能力。到2010年,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动车路,启动通村油路或水泥路面工程建设,村级公路逐渐开展客运,切实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
境地隋朝属__郡,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宋朝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元代始有建置。
元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 *** (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 *** 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都匀市)、 *** 、交梨(今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 *** 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东至古州同知土地坳界一百三十里,南至独山州羊勇寨界二十五里,西至本府(都匀)苟柿寨界十二里,北至麻哈州铁当寨界九十里,东南至都江厅夺弄寨界六十里,西南至独山州的刁寨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厅排富寨界八十里,西北至本府瓮崩寨界十二里。”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 *** 初年。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 *** ,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 *** 及龙泉镇人民 *** 。
2021年3月,丹寨县上榜2021 *** 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6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丹寨县位列第174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丹寨县排名第8。
2020年12月,2020中国无霾县排行榜发布,丹寨县位列第18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 *** 会重新确认丹寨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