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的重臣将军?中国长寿之乡是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长寿之乡的重臣将军和中国长寿之乡是哪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长寿之乡的重臣将军以及中国长寿之乡是哪里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
  2. 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最长寿哪些在位时间最长
  3. 青州市将军山上的将军指的哪位

一、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

1、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介绍如下:

2、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享年 *** 岁。

3、萧衍(4 *** 年-549年),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衍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享年86岁。

4、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 *** 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享年81岁。

5、钱镠,汉族,杭州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享年80岁。

6、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

7、慕容德(326-405),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享年79岁。

8、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前蜀国的建立者,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享年71岁。

9、高季兴(858- *** 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享年71岁。

10、慕容垂(326-396),字道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 *** 家、军事家、统帅,享年70岁。

11、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享年70岁。

12、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吃喝玩乐胸无大志的皇帝确实有,不过绝大部分皇帝还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那么肯定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皇帝作为古代更高的 *** 者,整个国家的事务都取决于皇帝个人处理,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13、当上皇帝以后,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巨大风险。历史上的那些奸臣、权臣,都是皇帝的大敌,死在他们手中的皇帝也不在少数。比如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他未当上皇帝前是东晋权臣,死在他手中的皇帝有6人。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二、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最长寿哪些在位时间最长

一、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 岁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属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 *** 岁。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

长寿之乡的重臣将军?中国长寿之乡是哪里-第1张图片-

萧衍(4 *** 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 *** 、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 *** 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争宠。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 *** ”。“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 *** ,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 *** 帝。四、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 80岁

钱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汉族,杭州临安人。父钱宽,母水丘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因不思收复北方故土,宠信奸臣秦桧和下令处死岳飞父子而背负恶名,为人诟病。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慕容德(326~405),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少子。慕容皝时封范阳王,为征南将军,369年,东晋桓温率军攻前燕,德与兄慕容垂一道大败晋军于襄邑。慕容垂投奔前秦主苻坚后,德连坐免职。前秦灭前燕,他被徙到长安。淝水之战后,慕容垂称王,建后燕,都中山。慕容宝继位,以慕容德镇邺城,总管南境。397年,魏军攻下中山,慕容宝奔龙城,后燕被截为两部分。398年,慕容德率众自邶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滑台处于北魏和东晋之间,南北两面受敌,南燕所能控制的不到10城,滑台还一度被魏军占领。于是慕容德东进夺取青州,400年称帝。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建都。下令检括户口,出荫户5.8万。南燕拥有步兵37万,铁骑 5.3万。德死,兄子超继位,410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前蜀国的建立者。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王建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乡里人叫他”贼 *** ”。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黄巢 *** 军进攻长安时,僖宗逃奔成都,监军杨复光分忠武军八千人为八都,以 *** *** 军,王建与鹿晏弘等各为一都头。中和四年(884),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令孜认王建等为养子。僖宗还长安,王建等分典神策军。光启二年(886)由于藩镇作乱,僖宗再奔兴元,王建为清道斩斫使。后宦官杨复恭代田令孜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光启三年,他弃阆州(今四川阆中)西赴成都,与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相攻,逐步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 *** 1),攻占成都,囚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及田令孜。乾宁四年( *** 7),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治兴元,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 *** 元年(907),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八、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 *** 9) 71岁

高季兴(858~ *** 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后梁 *** 元年( 907),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任荆南节度使。荆南镇旧辖 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侵夺殆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乾化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同光元年( *** 3),李存勖灭后梁,季兴入朝洛阳。次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但因南 *** 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 *** 、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直至963年才被宋灭亡。

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326-396) 70岁

慕容垂(326—396.6.2),字道明(明屠本《十六国春秋》载一字叔仁),原名霸,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 *** 家、军事家、统帅。

十、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70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祖籍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与刘邦同乡,《明史太祖本纪》称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类似记载。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 *** 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从8岁登基,共在位61年。而实际执政最长的皇帝则是乾隆皇帝,一共63年。

三、青州市将军山上的将军指的哪位

1、青州市将军山上的将军指的明朝抗倭名将邢玠。

2、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四月二十五日,明朝廷在北京午门外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七年援朝抗倭,邢玠率明军 *** ,这是倾国大事,百官云集,场面壮观。十年不临朝的明神宗,也圣驾亲临,接受百官朝贺。邢玠加封太子太保。

3、邢玠,字搢伯,别号菎田,官至兵部尚书。接受记者采访的邢其典是邢氏家族后人,他的家中珍藏着当年邢玠主修的家谱。

4、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邢玠出生于青州一户普通人家。“所居近山,比屋悬釜”,仅有“瘠田数亩”。虽然家境清贫,但邢玠父母却是德高义重之人。

5、邢玠之父名邢镔,生 *** 侠义,平时喜欢议论纲常名节,嫉恶如仇。他看到丑恶之人、丑恶之事,“辄赭颧颊,涌气面”,必当面痛斥并使之收敛才罢休。他仗义疏财,喜欢接济人,毫不在乎钱财。虽然读书不多,但喜欢与读书人来往。由于他的品行,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曾有一伙强盗 *** 扰乡里,邢镔单枪匹马来到强盗寨中挑战,以计谋吓退盗贼。

6、邢镔37岁时,意外染疾身亡。他临终前说:“做人处世,惟有与人为善最为重要;与人交往,宁可自己吃亏,不可让别人吃亏。”邢玠对 *** 的 *** ,“泣而书之”。

7、 *** 去世后,“诸强宗悍邻,侧目虎视”,一些轻狎豪暴子弟,也时常欺凌 *** 寡母,但邢玠母亲郑氏不与他们计较。尽管家境贫寒,但照样接济遇到困难的亲戚。邢玠父母合葬《墓志铭》现藏于青州博物馆,其上记载,一个叫赵忠的 *** 因缴不起赋税 *** 卖女儿卖妻子,邢玠母亲不忍看其惨状,用自己仅有的储蓄钱为之补缴赋税,赎回妻女。

8、家中贫穷,母亲摘下耳环、头簪为儿子请老师。邢玠在父母的熏陶下,晨耕暮读,读书非常刻苦,加之天资聪颖,在府学读书期间成绩卓越。

9、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山东乡试在济南举行,青州邢玠中举人。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邢玠考中进士,授密云县知县。临行,母亲嘱咐儿子四个字:“缓刑宽税”。

10、在今将军山南侧,有一座将军亭,是后人为纪念邢玠而修建。亭上题写对联:晨耕暮读太淑女红铸名令,西抚 *** 柱国戍边望藩邦。寥寥数字,记述了邢玠从家教成长,到转战边陲的人生轨迹。

11、邢玠进入仕途后,先后任密云知县、甘肃巡抚、山西右布政使、大同巡抚、南京兵部右侍郎总督川贵军务等职。这些职务多在边陲,既管民,又统军,需要文武全才。西抚 *** ,邢玠文武兼备,很好地履行了职责。

12、明中后期,边事纷起。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朝廷任命邢玠为川贵总督,率军平叛土司之乱。邢玠至蜀后,并没有仓促进剿,而是全面分析叛乱发生的原因。这场由土司内部矛盾引发的叛乱,邢玠“以剿促勘”、“阳剿阴抚”,并采取“震以 *** 之威,谕以丹青之信”的措施。

13、他首先陈重兵于阵前,造成大兵压境的强大威慑力,使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意识到“待剿即祸重”。随后邢玠开以大信,“龙来当待以不死,否者国家悬万金购尔头。若早为计,吾不而欺也。”这样,邢玠恩威并举、兵不血刃地平定了这场长达三年的叛乱,使朝野上下刮目相看。

14、明朝初期,日本国失意的武士、浪人组成海盗队伍,经常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 *** 扰,史称“ *** ”。明朝对 *** 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斗争。

15、到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为转移国内矛盾,制定了占领 *** 、 *** 中国的对外扩 *** 事侵略计划。明 *** 为确保自身安全,开始援朝抗倭战争。在《邢玠生平纪略》一书序言中,记述了邢阶在这场战争中立下的卓越功勋。

16、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二月,明朝任命邢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粮道经略,全面负责援朝战争。

17、邢玠上任之初,内外形势严峻。由于此前中日和谈,明 *** 将大批部队调回国内休整,日军突然发动袭击,令明 *** 猝不及防,节节败退。面对复杂的形势,邢玠作为 *** 主帅,指挥镇定自若,在朝廷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8、“公既至军中,标剑登坛乃誓曰,必破倭,有死无二。”邢玠一到 *** ,就目标明确地表明自己坚决的立场,鼓舞士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邢玠迅速稳定了 *** *** 的形势。他积极筹备兵力、增备 *** 、加强防御、完善后勤。他高居战略指挥中枢,善用兵法,统筹谋略,巧寻战机,体现了高度的指挥水准。更为难得是,邢玠积极地穿针引线,在皇帝、 *** 、将领、 *** 各方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协作的关系,结成了反 *** 本侵略的统一战线,达到了高度的军权统一。

20、邢玠统军奋战一年,扭转了战争被动局面。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十一月,明军誓师汉城,组织 *** 。日军见大势已去,加藤清正率先逃跑。 *** 联军在南海展开阻截。十一月十九日凌晨,战斗在露梁一带海面打响。 *** 将士勇往直前,击沉日军战舰五百余艘,日军大败, *** 覆没,浮 *** 上万。露梁大捷,结束了历时七年的日本侵略战争。

21、“东海静波,藩邦再造!” *** 国王李昖回到汉城王宫,感激涕零。

22、为了纪念抗倭战争的胜利,在汉城建大报坛以志不忘。国王李昖求得经略邢玠画像,在王京太平馆以西,为邢玠建立生祠。国王亲书“再造藩邦”四字谒之。

23、邢玠从汉城一路归来,看到 *** 经历七年战乱,满目疮痍,百业凋敝。他上疏建议,将义州等仓所遗军粮米豆12万石,留于 *** ,以赈民生。万历皇帝同意了上述建议。

24、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四月二十五日,邢玠 *** ,万历皇帝以盛大仪式接见归国将领。邢玠率领四位总兵叩拜、献俘。闰四月初八,皇帝为 *** 胜利,向全国颁发诏书,通告平倭的缘由和经过,并宣示“诸凡 *** 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

25、邢玠长期戍边,鞍马劳顿,六十岁过后仍披坚执锐。征尘未洗,又受命镇守辽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二月初三,皇帝命邢玠以太子太保特进光禄大夫、柱国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26、虑及八十岁 *** 孀居在堂,邢玠屡次请求归养侍母,皇帝不允许。直至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兵部尚书邢玠应准休致,以全晚节。”

27、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二月十五日,邢玠73岁,殁于家。临终遗疏数千言,涉及破 *** 、用人、发帑、罢税。次年,万历皇帝下诏,赐邢玠少保兼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邢玠祭葬如例。邢玠“历任四十年,强半在边方。益所谓积劳之臣也。播事则议抚,东事则议战,虽功效不同,而其谋略为世所重云。”

关于长寿之乡的重臣将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长寿 重臣 中国 将军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