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黔西水果之乡,以及贵州特有的水果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西大门西大门简介
西大门哑巴寨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在祖国的大西南,巍峨耸峙着雄奇壮美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宽广厚实的脊背上,高挺起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在乌蒙山脉腹地,有一块古韵悠远、魅力无限的土地,一个迷人的高原城市--威宁。
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更大、海拔更高的县。
威宁县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核桃、板粟、苹果、黄梨等干鲜水果;中 *** 材有 *** 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 *** 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威宁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 *** 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在县城东部的板底、盐仓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位于威宁县西北部的中水、石门坎旅游区,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苗族风情见长。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石门坎,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内创造了若干个之一,它是我国之一个倡导和实践双语教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首开男女合校先河的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地氟病防治区。石门坎因此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西南苗族的更高文化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水遗址,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 *** 古的多项空白,其历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为研究古夜郎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据。
位于雪山镇、龙街镇范围的北部旅游区,为草海北部岩溶丘陵区和多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威宁县畜 *** 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云雾缭绕的人工草场、花果飘香的万亩荞麦种植区和苹果园、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 *** 、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 *** 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醇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誉。19 *** 年10月, *** 公布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全球十大更佳湿地观鸟区之一和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国小学德育教材中,《黑颈鹤之乡--威宁草海》一文被编入教材。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是贵州高原上更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 2米,最深处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独臻其妙,广阔的水面,环海峰峦逶迤曲折,远近高低,层叠有序。东南海面,六洞桥长堤卧波,西海水域,阳关山苍然突兀。山围水抱、秀迤委婉。登山尽可观海,游海亦可见山,山水相依,浑然天成。草海是鸟的乐园,湖里共有鸟类218种10万余只。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贵州有425种,而到草海栖息的鸟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多,占贵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金雕、黑鹤、白尾海雕等7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鹭、 *** 等20余种,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56种,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物27种。各种珍稀鸟类中,以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最为珍贵,它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15种鹤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也是科学上记载最晚的一种鹤,全球仅存7000余只。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有1194只、灰鹤774只、斑头雁 3820只。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别清,特别蓝,像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鱼、水草。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 ***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省委、省 *** ,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威宁县委、 *** 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及百万各族人民,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 ,按照县第十次 *** 代会提出的“抢开发机遇、抓 *** 带动、谋经济发展、促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团结、稳定、发展”的方针,突出开发和 *** 两个重点,紧扣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实施”三农稳县、工业富县、服务兴县、科教强县“四大战略,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加强 *** 的先进 *** 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威宁,全面推进威宁 *** 、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2008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 *** 亿元,同比增长12.82%,增幅在全区名列前茅。财政总收入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同比增长19.94%;农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粮食总产量35.95万吨,同比增长1.15%。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 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堕却乡的简介
堕却的由来。相传,从前此地是一片箐林,有一人来偷砍树木,因慌张不慎剁伤了脚,从此得名“剁脚”。后人嫌其不雅,写为“堕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衍为“堕却”。
该乡解放前称时和乡。1953年牛坡、龙井、茅草坪、堕却四个小乡合并成立堕却乡人民 *** 。
1971年元月,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六枝地区和郎岱县合并为六枝特区,随后堕却又建立隶属六枝特区管辖的堕却区,下辖龙潭、牛坡、堕却、郎节坝和箐口五个乡。
2015年3月27日,省 *** (黔府函[2015]59号)批复同意撤销郎岱镇、堕却乡,设置新的郎岱镇、关寨镇、牂牁镇。堕却乡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的五指山中段,除东南部较低外,其余地区皆属黔西高原地貌,是六枝典型的高寒山区。更高海拔2051.9米,更低海拔950米,乡 *** 驻地海拔1650米。
气候属 *** 带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一年中七月最热,均温22℃,更高可达32.3℃;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4℃,更低可到-7.3℃。无霜期长达274天;年均降雨量1208.5mm。其特点表现为冬长、无夏、春连秋。乡 *** 驻地距市中心区73公里,距六枝特区中心区21公里,距新窑火车站8公里,花赖火车站4公里;贵(阳)至烟(堆山)公路、株(州)六(盘水)铁路复线自东向西从堕却境内穿过,另
13个村皆已修通了村级公路,境内交通四通八达。
1996年8月,程控直拔 *** 开通,于2001年境内建起了两个移动 *** *** 并已开通。草场、森林:其中:草地91638亩;林地51110.7亩,覆盖率为23.74%;矿产资源:
水力资源:六枝特区“六乡一镇”及六枝城区人饮工程的源头——中坝水库,就坐落在该乡的中坝村境内。
①大力发展经果林:在牛坡建立了一个水果基地,600亩的桃树已初见成效,于2005年又实施577亩优质梨种植,长势良好。早熟结桃每年可为果农户均增加3000元的收入。2007年又在牛坡规划了600亩的优质梨基地。
②在全乡建立10000亩的优质专用脱毒马铃薯种扩繁基地,力争将该乡建成全市“马铃薯之乡”,带动该乡周边乡(镇)大力发展马铃薯,形成规模后,在我乡建一个年产15万吨的洋芋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产业,将洋芋产业培植成该乡一大支柱产业。③在堕却村黑箐建立了20亩反季节蔬菜。
①争取了12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在上寨村建立了一个商品 *** 生产基地,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改良地方黄牛,属于特区扶贫项目,现今已发展到100多头,采用基地加农户滚动扶贫的发展模式,已初见成效。
②争取了5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在长箐牧场(原军马场)发展商品牛养殖,也是采取牧场加农户,分散饲养,集中管理,滚动扶贫的发展模式,正在实施当中,现今已购进能繁母牛132头。
③在毛稗田村罗家寨支持个体户发展商品猪150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