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鲤鱼之乡生子文和鲤鱼乡古代生子甜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鲤鱼之乡生子文以及鲤鱼乡古代生子甜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鲤鱼的民间传说
村里来了个戏班子唱戏,村民没见过,都赶过来看。一个后生看戏的时候发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悄悄跟着发现她是鲤鱼精变的,就趁她上岸脱掉鱼皮的时候藏了起来,对姑娘说只要和自己成亲三年就还给她。姑娘没有鱼皮回不了水里,就同意了。
三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不想这个秘密被婆婆发现了,还拿话来说姑娘。姑娘本来想反驳,没想到婆婆一不小心,说出来鱼皮藏在瓦片下面。姑娘从瓦片下拿出鱼皮,穿在身上变回鲤鱼回了水里,后生再去找,什么也没有了。
唐朝开元年间,因为皇上姓李,所以不让人们打鲤鱼吃,抓着要挨打。
有个叫杨表天的年轻人是 *** ,是表叔和姑姑抚养长大,后来这两个人病了,需要鲤鱼眼睛入 *** ,杨表天为了救自己的亲人,之一次铤而走险,抓了鲤鱼,但是被发现了,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裤, *** 还是肿的老高。
第二天杨表天又去抓鱼,远远的看着官府又过来,他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黑脸汉子过来,把鲤鱼的须子割掉,又将鲫鱼的皮割下来,披在鲤鱼身上,这才让他逃过一劫。杨表天感激的问恩人的名字,得到的回复是“王维”。
后来,官府对于吃鲤鱼抓鲤鱼的事情管的越来越轻,据说就是王维上书朝廷进谏的结果。
长汀县河田镇的汀江河道有一个地方叫步塘潭,潭西岸是修坊村,村蜡烛园有个姓修的孩子,心地十分善良,有一次看到沙滩上被冲过来的红鲤鱼回不去水中,就自己动手把它放回步塘潭中去。
后来小孩长成小伙,一天在河中捕鱼的时候,跟随一条红鲤鱼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红鲤鱼说自己就是当年河滩上的那条鱼,为了报恩,想让他留在和自己成亲一块享福。但是小伙说家中有父母要照顾,所以拒绝了。红鲤鱼精见他执意不肯留下,就拿起他的鱼篓装了一篓谷壳做礼,让他带回去。
小伙上岸后倒掉了谷壳,等他回家后,发现鱼篓里有东西的闪光,仔细一看,原来鱼篓缝中夹了几粒瓜子金。他明白这是鲤鱼精送给他的,心中很感激。他用瓜子金换来一张新鱼网,辛勤地在汀江上捕鱼。从此不再愁吃愁穿,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桐江滨水边,一尾 *** *** 的金色鲤鱼化为人形,召唤了许多鱼鲤鱼精过来化为青年男女,定居在桐江。他们开石筑园的筑园,奋力开拓,终于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村庄。
就在金鲤姑娘与人们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欢庆的时候,龙母娘娘出现在金鲤姑娘面前,呵斥姑娘身为尊贵的人,却要做这些下等人才做的事情,还要拉着姑娘回龙宫。金鲤姑娘毅然挣脱龙母娘 *** 手拒绝了她的好意,与其它众鲤鱼一起再次建起了防水的城池。
金鲤造械夺天工,留芳千古美名扬,刺桐花开刺桐城,邂城内外尽 *** 。“鲤鱼造城”的故事,直到现在依旧在泉州民间传颂着。
龙门还未凿开时,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一条大红鲤鱼提议大家跳过龙门,并自告奋勇地之一个尝试,它使出全身力量,一跃成功,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天上降下一条巨龙,告诉其它的鲤鱼不要害怕,并且鼓励它们也跳过龙门。虽然大家也去尝试了,但是最后成功的只有几条,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二、关于鲤鱼的民间故事
1、鲤鱼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而泉州古称“鲤城”,泉州人总是津津乐道自己生活的城市就是一尾活的鲤鱼,所以在泉州城和属县流传着许多和鲤鱼有关的传说。
2、古代泉州城经历代拓修,形成“府治中有衙城,外有子城,又外有罗城,有翼城”的格局,东西长而南北短。明朝洪武初年,在城东仁风门和通淮门之间辟小东门,直对城外有名的风景区东湖。何乔远在《闽书》中说:“小东门,其门直东湖之嘴,早日初升,湖光潋滟,如鱼饮湖水者然。”这也就是泉州民间盛传的“鲤鱼吐珠”之景了。明郑之铉有登清源山诗句云:“鱼城烟火望来曾,百丈坪前一再登。”所谓“鱼城”即鲤鱼城。清施钰有诗云:“鲤城弓挂月初三,乌屿川横练正兰。”泉州城墙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被拆尽,但部分城基轮廓尚在,如今登上清源山顶,南眺泉州城,“鲤鱼吐珠”的景象仍清晰可见。但见城内屋舍重重,鳞次栉比,掩映在万绿丛中,循着古城的遗址,向西望去,西城墙有两个大弯曲,犹如鱼尾;再向东望去,东门城墙也有两个较小的弯曲,而原来小东门的位置正好处在凹入的地方,这就是鱼嘴,东湖碧波荡漾,宛如鲤鱼吐出的明珠;北面城墙就是鱼腹;南面城墙距离甚远,看上去只成一条直线。就整个城墙形状看,的确颇像一条大鲤鱼张口畅饮东湖之水。
3、泉州因形似鲤鱼而别称鲤城,故有泉州属鲤鱼穴的附会之说。人们以人有肚脐,推断鱼也会有肚脐,其位置应在中心点,又因为脐是圆形,向下凹,所以把位于鲤城中心的一口古井说成是“鲤鱼脐”。此井俗称“城心井”,位于西街和花巷之间的井亭巷,井附近有座砖塔,名“定心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虽说是无稽之谈,但是城心井出泉既多又快,每逢大旱之年都未曾干涸过,亦是一奇。清康熙年间,曾任福建提督的泉州人蓝理“精于青鸟之术,以泉为鲤郭,宜动不宜静,故赛会迎神,凡以祈国泰民安之意”,可见当时已有通过迎神赛会来活跃“鲤鱼”的做法。
4、从明初有泉州城为鲤鱼的传说,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也影响到泉州其它地方,一方面是不断衍化,一方面也有其它类型的鲤鱼传说。
5、祖籍泉州的 *** 著名女作家、书画家龚书绵在《泉州湾的怀念》一文中提到:“小时候, *** 在 *** ,总喜欢讲些地方上的逸闻趣事给我听。譬如说,泉州为什么叫做鲤城,因为地形像鲤鱼,邻界永春城则像一张大鱼网。永春人善于经商,自从永春建城后,每年来泉州贸易,总是‘渔翁得利’。因此泉州城利权外溢,其它遭遇也有许多艰难,后来决定在开元寺的两侧,建立东西两座高塔,作为刺破鱼网的象征以后才得平安顺利。这是神话,但它却一直流传到至今,真是不可思议。在我国北方山东省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水域叫做“微山湖”。而在微山湖四周广为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皆因微山湖中的鲤鱼均为四个鼻孔。当然不真的是四个鼻孔,而是鲤鱼有两条龙须酷似另外两个鼻孔。关于它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6、很早以前,微山岛上住着一位以打渔为生的老李汉,膝下有十八岁的女儿,名叫翠莲。翠莲生得瓜子脸,白白净净,双眼皮,大眼睛,十分俊俏可爱。而且撑船撒网样样在行,父女俩相依为命。翠莲与同村年轻小伙子刘小三相爱,二人常在一块撑着船,唱着渔歌,有说有笑,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打算省吃俭用盖间新房,置点嫁妆,为他们办喜事。
7、那时的社会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叶泥。行有行霸,市有市霸,陆有陆霸,湖有湖霸,没有黎民百姓的好日子。微山湖就有一个湖霸,姓胡叫胡汉三,他上勾结官府,下欺压百姓,有财有势是吃螃蟹长大的,一贯横行霸道。他有个娇惯成 *** 的无赖儿子,年长二十有三,生就一个歪巴嘴,两只斜楞眼,两条罗圈腿,一脸横肉麻疙瘩。他狗仗人势,到处玩花弄柳,看见谁家大闺女长得好,就硬往家里拉,被他糟蹋的良家黄花女无计其数,百姓们说胡汉三爷儿俩是:头上长疮,脚跟流浓—坏透了。
8、一天,老李汉对翠莲和刘小三说:“今天我上崖去卖鱼,卖了鱼换点钱,买点酒菜月饼什么的,明天是中秋节,咱爷儿仨好好的过个节。你俩下湖打了鱼早回家。”交待完便挑着活鲜鱼忽闪忽闪的走了。湖当 *** 深鱼儿多,是下网的好地方。小三和翠莲下好了鱼网,把小船撑到莲花池里,一面 *** 的谈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一面摘菱采莲,那个甜蜜劲儿就别提啦。忽然,正南方一只带蓬桅的黄挎子大船直奔而来,船上有一群气势汹汹的 *** ,簇拥着一个公子打扮的青年。
9、翠莲和小三躲闪不及,只好闪在一旁。常言道:“馋猫鼻子尖,奸人眼睛奸。”这大船上的纨绔子弟就是大湖霸胡汉三的儿子胡泼皮。胡泼皮斜着一只眼问狗腿子赵三棍:“这是谁家的小妮?长的这么漂亮,真没想到在我的微山湖里竟还有这等俊俏佳人。”赵三棍点头哈腰的说:“回大少爷,这乃是微山岛李老头的女儿,是世上少见的美人。”“小的们快把她弄到咱船上来,今晚就与我成亲。”胡泼皮一声令下,狗腿子们七手八脚把翠莲抢上了大船。刘小三怎能反抗得了,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儿被抢上了大船。
10、翠莲挣扎了半天,还是跑不掉,死不了,心里打定了主意。嘴上答应顺从,愿与胡泼皮成婚。胡泼皮一看翠莲顺从,心里十分喜欢,忙令人置酒办菜,晚上即在船上成亲。就在胡泼皮和狗腿子忙活喜事的当儿,翠莲看见船后仓里有杆两股钢叉,趁人没注意,一把抓过叉子就朝自己脸上刺去,顿时,鲜血淌了一身,当场昏死过去。说也奇怪,两个时辰以后,翠莲又活了,只见钢叉被人拔出以后,鼻子上方出现了两个血窟窿。胡泼皮还是不放过,仍要和翠莲成婚。到了成婚这天,硬给翠莲穿上用金丝线绣成的新衣服。翠莲看着周围伺候的丫环、婆子全是女人,便对她们说:“就要拜天地了,俺娘家没来人,请您行个方便,让我到船头上向我父母磕个头吧。”说着来到了船头,冷不防,一有扎进水里。多少人下去打捞,可连个人影也没见。胡泼皮白忙活了多少天,最后落了个猫咬尿泡—空欢喜。
11、翠莲跳到湖里,立刻变成了一条大鲤鱼。夜里托梦给刘小三,小三第二天一早就撑船来到湖里,一网撒上来一条四个鼻孔眼、红尾金色鲤鱼。知道这是翠莲的托身,便抱在怀里,哭天嚎地的大哭起来。哭了一天 *** ,眼泪哭干了,可鱼再也变不 *** 了。只觉得天也转,水也转,忽悠悠抱着那条鲤鱼跳进了湖中,也变成了鲤鱼。一对 *** *** 成了一对鲤鱼,在大湖里 *** 自在地生活。从此微山湖里的鲤鱼就变成了四个鼻孔眼红尾金色的了。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12、微山湖的鲤鱼为什么是四个鼻孔的呢?
13、相传,微山湖的鲤鱼在最早的时候,和其它水域的鲤鱼一样,也是只有两个鼻孔。有一年,东海的龙王化 *** 形到人间来察看,看到人间实行科考 *** 来选拔人才,受到启发,也想通过 *** 来选拔才俊,帮它管理政务、治理水域。回到东海的龙宫之后,就让宰相传令各水域选拔人才,然后到龙宫来 *** ,选中的人才留在龙宫重用,以便帮他治理水族、振兴水族。各水域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进行选拔,然后送到东海的龙宫,参加龙王的殿试。微山湖选出了鲤鱼、黑鱼和螃蟹去参加 *** 。
14、龙王为前来参加 *** 的举子们设置了三关:之一关是文化 *** ,第二关是面试,第三关是技能 *** 。之一关文化 *** ,鲤鱼、黑鱼和螃蟹都顺利地过了关,第二关面试,螃蟹因为形貌丑陋没有过关,被刷了下来;第三关技能 *** 是跃龙门,黑鱼跳了几次都没有跳过去,又被刷了下来,只有鲤鱼一次就跳了过去,并且跳得很轻盈、很优美,被龙王选中,作为人才留在龙宫重用。可是,鲤鱼因为出身贫贱,又来自微山湖这样的小地方,被龙王重用后,仍有一些贵族出身的大臣看不起它,使鲤鱼心里很憋气,整天闷闷不乐。龙王为了让鲤鱼能安心为它效力,把自己最小的爱女小龙女许配给它,并上奏天庭,给鲤鱼开了两个天目——让鲤鱼变成了四个鼻孔,不仅使鲤鱼增加了智慧,而且变成了贵族身份。从此以后,龙宫中再没有人看不起鲤鱼了。鲤鱼和小龙女在龙宫中过着富贵、忙碌、紧张的生活。
15、鲤鱼在龙宫里过了几年之后,一是厌恶龙宫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 *** 生活,二是思念家乡微山湖、思念微山湖里那些亲朋好友,向往微山湖那种平静、安详的生活,于是,就向龙王辞官,带着小龙女回到微山湖,生子生孙,过起了清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鲤鱼所生的子孙后代当然也都是四个鼻孔的,只是当时的人们粗心大意,没有注意到微山湖鲤鱼这一细微的变化。
16、直到多少年之后,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才揭开了微山湖鲤鱼是四个鼻孔的秘密。乾隆皇帝是东海老龙王的第九子,投胎转世到人间做皇帝,微山湖鲤鱼是四个鼻孔的秘密他当然知道。他路过微山湖时,在微山的南阳镇住了一天 *** 。乾隆在南阳镇住下之后,就带着他的一帮大臣游微山湖,希望能见到他的 *** 小龙女和他的妹夫。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乾隆在湖上游了一天,小龙女和他妹夫老鲤鱼也没出来见他。乾隆贵为皇帝,在湖上游了一天,见他 *** 和妹夫不前来拜见他,有些恼怒,可又不便明说,就想把鲤鱼四个鼻孔的秘密公布于世,于是,他对众大臣说:你们知道微山湖的鲤鱼几个鼻孔吗?大臣们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两个。乾隆说:不对,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大臣们不信,就找来当地的渔民打捞上来一看,果真是四个鼻孔!
17、从此,人们都知道了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再也不是秘密了。
18、微山湖的鲤鱼身材好看,人们常用斤半的鲤鱼——巧个,来形容一个人的身材长得匀称、优美。微山湖的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中的上品,难得的美味。过去,它一直当贡品,受到封建皇帝的封赏,它是上好的菜肴和馈赠的佳品。当地民间视鲤鱼为吉祥物,新婚之后请媒人,必须要吃“大鲤鱼”;老人活到73岁时,女儿们必须为 *** 送两条“大鲤鱼”;叫作:“七十三吃了鲤鱼窜一窜”,意思是七十三岁的老人在这一年里没有病灾,即使有什么病灾吃了出嫁的闺女送的大鲤鱼也跳过去了,有愿老人延年益寿之意。
三、鲤鱼唯美古诗大全(十首鱼儿及鲤鱼的诗词)
鱼儿,特别是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吉祥的动物。中国 *** 年三十夜的团圆饭,压轴菜是“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而俗语,“鲤鱼跃龙门”的寓意则是,年轻人通过 *** 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诗词中有大量关于鱼儿和鲤鱼的题材,非常值得我们品味。
夏天的荷塘,很容易看到戏荷的鱼儿。调皮的鱼儿,一会露出水面,一会沉入水底,非常活泼。晋代无名氏的《江南曲》便是描写了这样的场景:
“莲叶何田田”,江南的莲叶,是多么的茂盛啊!然后,连用了四个方位词,东西南北,表现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
一可能是鱼儿多,东西南北都有鱼儿在嬉戏;二可能是鱼儿非常活泼,一会在东边嘻戏,一会在西边嘻戏,一会在南边嘻戏,而一会又在北边嘻戏。无论是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鱼儿活泼、调皮的样子。
春天来了,鱼儿们因为洄游的需要,都会沿江河逆流而上,给人造成“跃龙门”的现象。任何人看到这种现象,都会为之一振,进而想象自己也该一跃而功成。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就观看了这样的场景,写下《春日亭上观鱼》: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暖花开,长江江水碧透;鱼儿在水中洋洋得意,鱼尾划动,搅得波涛顿生。鱼儿为什么这么得意?无非是它们的龙门之志即将实现,就等待新年雷声的号角了。
鱼儿即将实现自己的“龙门之志”,是非常令人开心的,而新年的雷声也为之不远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啊!词人没有因为自己一个小女子而自叹自艾,而是大胆歌颂了鱼儿们的“龙门之志”,更是告诉它们,新年的雷声就要到来了,你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生活在水乡的人们都知道,春天的一场大雨,会导致河水泛滥,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漫。在这种情况下,鱼儿天然会随着水流逆流而上,当水流大的时候,鱼儿也众多,场面也就十分壮观。唐代诗人戴叔伦在《兰溪棹歌》里就描写了鲤鱼戏水的场景: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桃花雨”,是雨中夹杂着桃花的香味,鱼儿更喜欢这种水流了,那更是争先恐后地争抢新水,场面十分壮观。
古人对鲤鱼带有图腾 *** 质的崇拜心理,相传孔夫子娶妻生子,喜事传出,当时的鲁国鲁哀公就派人送去了一条大鲤鱼庆贺,收到国君的礼物,谁都会很高兴。于是孔子就借这条鲤鱼给儿子起了名字,就叫“孔鲤”。从此以后,人们对鲤鱼的崇拜有增无减,唐代诗人章孝标就在《鲤鱼》一诗中写到: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 *** 岁月深。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 *** 岁月深
“眼似真珠鳞似金”,眼似珍珠,这话自然没错,很早就有“鱼目混珠”的说法,鳞似金,指的是黄金鲤鱼。鲤鱼从气质上就让人们崇拜,不管是珍珠,还是黄金,都是高贵的象征。“时时动浪出还沈”,鲤鱼一游动,就惊起浪涛来,一会出来,一会沉下去,端的神出 *** 没。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 *** 岁月深”,这句当然是对应“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一句“不叹 *** 岁月深”,告诉我们,那些能够“鲤鱼跃龙门”的人,都是经过了长期的“ *** 岁月”洗礼,做到了像孟子说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才有了成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鱼儿在受惊的情况下,会跳出水面。古 *** 很早就观察到这种现象,唐代诗人崔道融在《秋霁》一诗中就描写了这种现象: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雨过天晴,天空一片明净,眺望远方,一座不知名的山渐渐显露出来。夜幕降临,月亮弯曲如钩,倒映江面,不时传来游鱼翻腾激荡出浪花的声音。
诗人应该是坐在船上,眺望着水面以及更远方的山峰,江上刚刚下过雨,所以“长空荡涤清”,空气也特别清新。“夜来江上如钩月”,夜幕降临,新月初出,明月如钩,勾起了诗人的思绪。“时有惊鱼掷浪声”,但时不时地“惊鱼掷浪声”,又把诗人带回这如梦幻般的现实美景中。
到了秋冬,鱼儿一般不会出来,但由于受惊,经常会跳出水面,形成一道渔业丰收的景象。
奋斗是辛苦的,但又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只有奋斗者自己知道,外人看到的,只有艰苦。就像溪流里逆流而上的鱼儿,我们看到的是逆流的艰难,但焉知鱼儿就没有逆流而上的快乐?宋代诗人赵方在《溪鱼》中写到: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溪流飘渺,一眼望不到尽头;而且到处是涟漪,甚至是波涛汹涌。但这些都不能阻止鱼儿逆流而上,因为鱼儿一会跃出水面,一会潜入水底,这其中的快乐,只有它自己知道。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如果是逐着桃花浪上去,在风雷来临的时候,它将“鱼跃龙门”,一举进入天池那个仙境。
对于奋斗者来说,奋斗的过程是艰苦的,但过程焉知没有快乐,所谓“痛并快乐着”;这还不算,还有更大的成功在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完成“鲤鱼跃龙门”的时候,那算是神仙般的快乐!
当我们在欣赏荷塘的美景时,满眼的绿色,嫩绿的荷叶,青青的荇菜,是否有一种让人美不胜收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有鱼儿跃出水面,是不是更有意外的惊喜?宋代诗人张镃在《园中口占二首其一》中写到:
荇带荷钱渐满池,吹香隔岸尽荼醾。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荇带荷钱渐满池”,荇菜长成了衣带一样宽了,荷叶像铜钱一样大小,它们一起,长满了整个水池,满眼望去,翠绿一片;水池的岸边,都是荼醾,微风吹来,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更让人惊喜的是,忽然有锦鲤跃出水面,就像投掷金梭一样,在编织五彩斑斓的壮锦一样。这锦鲤跃水,就像这美景画卷的点睛之笔,让诗人把一首未完成的诗补全,至此 *** 。
锦鲤的跃起,使得水池美景静中有动,静动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美丽画卷!
宋代大诗人陆游,以鲤鱼寓己,表达了自己深受南宋小朝廷的束缚,郁郁不得志的现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期望雄心壮志得以实现的那一天。他在《鲤鱼行》中写到:
长鲸之长几千丈,雪蹴山倾万重浪,
纵游不厌沧海宽,一跃已在青天上。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
“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这是南宋小朝廷,不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写照。“虽怀 *** 乐,已叹刀几赤”,“刀几赤”即是砧板上的鱼肉之意,我虽然在南宋小朝廷过得还算快活,但实际上任人宰割的对象。
“长鲸之长几千丈,雪蹴山倾万重浪”,诗人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能像长鲸一样,在大海万重浪里遨游。“纵游不厌沧海宽,一跃已在青天上”,大海再宽广无垠也无所谓,一个跃起,就已经在青天之上。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我现在身为鲤鱼,身处一个小小的 *** ,已经让人悲哀了,但这还不算什么,还要时时小心翼翼,不要吃到别人下的鱼饵。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无论如何,人间的小沟小渠,莫要去,那里只会让自己龙搁浅滩;自己要在 *** 里,等待时机,当春天来临,夜半十分,风云雷击,就可以“鲤鱼跃龙门”了。
一个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乐观的。比如,宋代诗人祝庆夫在水池里,看到了锦鲤,就觉得它会“鲤鱼跃龙门”,这无疑是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诗人在《池鱼》中写到: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四四方方的水池,水面如镜,绿色溶溶;锦鲤在池中追逐风浪,鱼翔浅底。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快来看这三春,烟水蒙蒙,春暖花开,锦鲤将一跃龙门,化作神龙。
现实约束总是存在的,只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奋斗下去,才有迎接成功的可能!
唐代诗人元稹在《赋得鱼登龙门》回顾了“鲤鱼跃龙门”前后的历程,“跃龙门”之前不但要经历千辛万苦,更是要经历惨痛的失败;一旦“跃龙门”成功,那将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等龙门,靠的是自己的勇气和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没有用的。“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有时候,仅仅是一场雨,不足以让鱼儿化成鹏,但不要灰心丧气。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巨浪诚然是难以上溯,但仍然要有雄心壮志,不断攀登。“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等待风云雷电交加的时刻,鱼儿就能腾空而起,开始自己的凌云之旅。
“泥滓辞河浊,烟霄见海澄”,从此离开了浑浊的河流,在大海上,拨开云霄,就可以看到澄清的大海了。“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同时,回顾那些顺流过小日子的同辈们,它们谁敢想象能像我一样升空呢?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鲤鱼之乡生子文和鲤鱼乡古代生子甜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