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编艺术之乡,竹编艺术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青神竹编艺术之乡,以及竹编艺术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以竹编闻名的地方
  2. 眉山青神中国竹艺城的介绍
  3. 哪个地区以特色竹编出名
  4. 青神县特色文化
  5. 青神竹编历史渊源
  6. 眉山青神必去4个景点

一、以竹编闻名的地方

以竹编闻名的地方:嵊州竹编、东阳竹编、青神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1、嵊州竹编,是浙江嵘州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编织精巧、工艺繁杂、花色丰富见长,也是中国著名的竹编。嵘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七千余个花色品种。

2、东阳竹编,东阳竹编是东阳市传统美术工艺品,与东阳木雕文名,是中国竹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颗明珠,在中国编织工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阳竹编历史悠久,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

3、青神竹编,是四川青神县传统美术工艺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眉山市著名的工艺品特产之一。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神先民用竹篱编“箕"养蚕,初步形成一套竹编技艺,曾被清廷列为贡品。青神竹编大致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系列几千个品种。

4、渠县刘氏竹编,是中国更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 *** *** ,是中国竹编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工艺产品可分数十个大类,有近千个花色品种。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富 *** 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二、眉山青神中国竹艺城的介绍

1.中国竹艺城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城南的南城镇兰沟村,自1993年起,占地面积超过50亩。

2.该城融合了竹子生态园林、竹编生产与销售、竹艺展示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是青神县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重要标志。

3.此外,中国竹艺城还承担着国际竹藤组织指定的培训任务,成为青神竹手工艺的培训基地,并且是国家A *** 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

4.在20世纪80年代初,青神县的竹编老艺人胡志海、 *** 全、罗华灿,与年轻的竹编高手殷超、 *** 华等人,基于传统竹编技艺,创造 *** 地发展出“坐标编织法”,用于编织书画艺术品和山水花鸟图案。

5.其中,“竹编状元”殷超于1984年发明了“描图编织法”,用此技术编织出的名人字画和山水花鸟作品,极大地提升了青神竹编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地位。

三、哪个地区以特色竹编出名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以特色竹编出名。

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青神县,拥有全球唯一的国际竹编艺术博物馆(国际竹博馆),里面陈列着各种竹编精品。在这里面,不仅可以鉴赏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竹编艺术品);还可以观看打破卡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竹编舞龙”。

这里还成功举办了中国竹文化节和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竹博会),每年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游客纷至沓来。如今的青神县,已经将竹文化、竹资源融为一体,正着手努力打造国际竹艺城。青神竹编还被纳入四川省首批十条研学旅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团队及游客慕名而来,了解竹编文化内涵,学习体验竹编技艺。

传统竹编工艺一般有选竹、制篾、编织、装饰等12道工序。

作为四川省青神县特产,青神的竹子筒长节稀、质地柔韧。青神竹编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作品、名人画像为编织重点,在特定的环境中纯手工编织,锁口、收尾不用任何粘结物,原料均采用天然竹材,经过画框、绸缎等装裱方式, *** 成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2001年国际竹藤组织,将“中国竹艺城”指定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近年来,“中国竹艺城”为国内外培训了一批竹编人才,云华竹旅于2014年5月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 *** 保护示范基地。

四、青神县特色文化

青神县特色文化有蚕丛文化、东坡文化、 *** 文化、竹编文化、红色文化等。

1、蚕丛文化:这里山川原野生机盎然,江河溪流纵横密布,摘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蚕丛文化历经 *** 风雨、延续至今。

2、东坡文化:青神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城。蜀山青兮蜀水碧、唤鱼联姻结佳缘。

3、 *** 文化:创始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青神中岩寺是著名 *** 圣地,为川南之一名山,西川林泉更佳处。

4、竹编文化:素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称,独特的竹编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在“国际竹艺城”的精美展品享誉中外。

5、红色文化:青神是川西南地区之一个成立 *** 组织的县,也是眉乐两地唯一的四川省 *** 老区县。

五、青神竹编历史渊源

1、青神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 *** ,那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利用竹编 *** 生活用品,如簸箕养蚕和编织竹器。在唐代,青神地区的竹编技艺更加普及,如张武率领民众编竹篓灌溉农田,民间编织的竹席、簸箕、扇子等已经广泛流传,竹制品市场初具规模。

2、宋代时期,竹编艺术又添佳话,苏东坡在中岩书院时,使用竹扇驱蚊,王弗为他编宫扇的故事促进了竹扇 *** 技艺的发展,竹编生活用品种类增多,形成了专门的市场。明代,青神人余承勋的竹编作品精美,如书箱和膳食盒,被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竹编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3、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竹编艺术更上一层楼,精美的“宫扇”成为朝廷贡品,其中一把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笔超因“东坡宫扇”而成为贡生,尽管落第,但他的经历推动了竹编贡品的形成。养蚕业的发展使青神成为西南第二大丝市,竹编产品如竹簟、簸箕等市场需求大增,竹编业进入了繁荣时期。

4、进入 *** 时期,青神竹编工艺进一步创新,能在扇面上进行复杂编织,如艾正星一家编织带有“ *** 到底”字样的扇子,表达 *** 决心。县内人士还组织编织斗笠,写上激励的话语,以支持 *** 斗争。此时,竹编业与养蚕业紧密结合,竹编器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编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5、青神竹编,四川省青神县特产。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该县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其工艺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在2008年北京 *** 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

六、眉山青神必去4个景点

青神国际竹艺城景区、汉阳古镇、中岩寺风景区、德云寺、湾神木园景区等。

1、青神国际竹艺城景区:国家4 *** 景区,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而打造。景区位于青神县城以南,核心区面积2.8平方公里,景区主要包括: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中国竹艺城、熊猫馆、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中国竹编之一村等。

2、汉阳古镇:位于青神城南20公里,是蜀中经由水路通往乐山、重庆的重要停泊口岸。汉阳镇从汉 *** 始得名,历史悠久,有“富汉阳”之称。四合院、封火墙,吊脚楼、古檐、“井”字形街道构筑起汉阳古镇,有极 *** 古和旅游价值。

3、中岩寺风景区:位于岷江之滨,分为上、中、下三寺(岩),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游程10华里,顶峰海拔高度为616米。景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 *** 圣地,是十六罗波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道场,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素有“先朝中岩,后朝峨眉”之说。

4、德云寺:位于中岩寺山门处沿清关公路下约1.5公里。该寺与中岩寺同属慈姥岩林壑一脉,进山门拾级而上,穿林过桥约2公里,乃见德云寺大殿。德云寺建于明代天顺三年,规模明显小于中岩,但却建造宏伟,佛像庄严。进山口,迎面一尊摩崖 *** 面像,威严雄峙。庙宇大雄宝殿右侧, *** 削出一个山湾,岩壁上有一尊摩岩卧佛像,长约100厘米。寺院后有一座石凿经幢。

5、湾神木园景区:位于四川省青神县,是苏东坡读书和初恋成家的地方,与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相毗邻。有六个功能区,建筑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青砖、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栋画梁,仿古长廊曲径通幽,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山水、花鸟、人物及诗词歌赋随处可见。

青神竹编艺术之乡,竹编艺术之乡-第1张图片-

神木馆内珍藏有被欧洲人尊称为“东方神木”的——乌木,以及热带雨林出产的珍贵、奇异、高大树木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关于青神竹编艺术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竹编 青神 术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