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赣南才子之乡这个问题,湖南才子之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赣州的之一名山在哪里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面积广袤,同时赣南多山地丘陵,到处都是绵延不绝的山峰,要说赣州的之一名山在哪里,这还真的不好去评判,笔者就给大家提出几个参考意见,希望大家有所启迪!
齐云山位于赣州上犹县、崇义县和湖南桂东县交界处,海拔2061.3米,是赣南之一高峰,被称为赣南之巅,如果说海拔高度,我想齐云山肯定是当之无愧的赣州之一名山。
会昌汉仙岩位于会昌筠门岭镇,是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就被称为“虔南之一山”和“江西小蓬莱”,所以是会昌汉仙岩是赣州的之一名山也不为过。
安远三百山位于赣州市安远县,是国家4 *** 风景区,被誉为“东江之源”,三百山横跨安远5个乡镇,绵延不绝,总面积197平方公里,目前的三百山景区在创建赣州第二个5 *** 风景区,说三百山的赣州之一名山相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龙南南武当位于赣州最南端的龙南县武当镇境内,主峰海拔8 *** 米,99座山峰拔地而起,绵延十数里展开,蔚为壮观,目前是国家4 *** 风景区,说南武当是之一名山也是可以的。
你眼中赣州的之一名山是以上的哪一座?赶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赣州的之一名山——罗汉岩,在瑞金市壬田镇。
壬田镇有一坐罗汉岩,相传是南北朝时期,陈武帝(陈霸先)曾率兵驻扎于此,该山又叫“陈石山”。后来,神通广大的伏虎禅师路过此地,感觉这儿是绝妙的道家清修之地,遂在山上筑舍布道,掘地得十八石罗汉,因此陈石山又改名为“罗汉岩”至今。
罗汉岩景点以雅、幽、奇、秀、险为特色,融湖、潭、谷、岩、峰为一体,特色景点有锣鼓石、试剑石、锁云桥、罗汉岩、一线天等。
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官岭南时,对罗汉岩山水赞美有佳。明代才子王阳明留诗赞誉:“古来绵 *** 大景,名扬四海传九州,最是陈石山水色,观后胸中黄山无。
罗汉岩的标志是矗立在景区入口处的蜡烛峰。蜡烛峰是一座奇特的孤山,它高度约90米,直径20多米。蜡烛峰岩体滚圆,上大下小。不与其它山峰相连。峰顶长着一株 *** 不衰的大枫树,枫树上,有蜜蜂筑的巢。清代文学家邹元林曾为蜡烛峰留下了一幅的上联:“蜡烛峰,峰上生枫,蜂作巢,风吹枫叶闭蜂门,此对至今无人对出。
罗汉岩的更高峰是罗汉顶。登上罗汉顶,可以观赏到山上更多的奇峰怪石。
罗汉岩有一道著名的瀑布马尾水。白银的急流凌空飞下,恰似奋蹄奔驰的骏马之尾,潇洒而遒劲。马尾水的右侧,就是能容几千人的罗汉岩岩洞所在。岩洞的前方,也有一股姣小但与马尾水齐名的瀑布——“米筛水”。
罗汉岩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陈武帝凭借此山天险,以少胜多,打败了梁王。黄巾 *** 军余部也在此抵抗过敌军。清初闽赣农民 *** 军领袖许胜可在此这里安营扎寨,揭举起了反清大旗。大平天国在天京沦陷后,携带幼王撤退到这里,大败清军。红军北上后,汀瑞县委游击队也在此坚持斗争,保留下 *** 的星星火种……
赣州有很多被人喜爱的山,这些山各有特色,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喜爱。看看下面这些山哪座山是你心目中的之一名山。
①赣州中心城区海拨之一的山是峰山。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城区南端沙石镇,2006年12月由国家 *** 审批为AAA *** 景区。
②赣州中心城区,最适合休闲锻炼的山应该是杨仙岭。位于赣县的贡江边上。
③赣州海拨更高、驴友最喜欢的、看云海最漂亮的山是齐云山,海拨2060.3米。齐云山位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上犹县五指峰乡和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交界处。赣南之一高峰。
④同时拥有玻璃桥,瀑布,东风湖的山:安远三百山。三百山景区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境内,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 *** 旅游景区、三百山是东江的源头,也是全国唯一对 *** 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
⑤拥有玻璃栈道,山形独特的龙南的武当山。也许大家都知道湖北有个武当山,但是龙南有个南武当。湖北的武当山因武当功夫而名扬天下。相对而言。龙南南武当山因规模小、名气小,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论风光龙南南武当山比起湖北武当山毫不逊色。
⑥一脚踏三省的大余天华山。东接内良李洞村,南连广东仁化长江镇,西临崇义聂都乡,北靠湖南汝城县,素有"一脚踏三省"、“先有天华山,后有南安府”之美誉。
⑦直上直下爬天梯上山的有宁都翠微峰。翠微峰风景区是国家AAA *** 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古称金精山,因道姑张丽英在此 *** 而得名。
⑧传说 *** *** 的会昌汉仙崖。汉仙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会昌县筠门岭境内,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之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
⑨地质公园石城通天塞。国家4 *** 景区通天寨景区位于距石城县城东南6公里处的大畲村境内,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交相辉映。全国只有通天寨有典型的岩面龟裂地貌,是一处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
⑩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原名:阳岭)是国家AAA *** 风景区,主要景点有中华绿谷小广场、阳明湖、兰溪沟谷雨林、兰溪瀑布、十万亩竹海、云隐寺、摩天云梯、阳明山(原名:阳岭)之巅等等。阳明山(原名:阳岭),是中国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更高的风景旅游区。
十一:大余丫山。大余丫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是国家4 *** 旅游景区,江西首个5 *** 乡村旅游点、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景区集山、林、泉、湖、瀑、洞等灵秀的自然奇观于一体,风光怡人,宛如仙境。儒、释、道、心学等历史文化深厚,从古至今闻名遐迩。
十二:上犹五指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五指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五指峰乡,距上犹县城70公里,距赣州市区99公里。因其境内有五座相依相连、状如五指的山峰而得名。五指峰天造地就,五指矗立,直 *** 云霄,更高峰海拔1607米,远看五指峰,仪态万千,形象生动。 1994年辟为旅游探秘景区。
十三:于都坪山。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现已建玻璃桥。于都屏山牧场坐落在江西赣州于都县南部的靖石乡境内,海拔1312m,为县内更高峰,山麓四周百余里,皆山石层垒而成,山高如屏,坑沟纵横,有奇禽异兽。”这简短的文字,让人足以感到其雄伟与神奇。它把南方的高山雄姿与北国的草原风光有机地融为一体。
十四:红色景区瑞金的罗汉崖。罗汉岩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 圣地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罗汉岩是1985年经江西省人民 *** 批准的之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又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阳岭距离赣州崇义县城仅仅一公里,是离崇义最近的国家4 *** 景区,也是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其阳峰的海拔高度为1295.5米。
天华山位于广东,湖南、江西的三省交界处,是赣州市大余县的更高峰,也是大庾岭的主峰,海拔高度1383.83米。
齐云山是江西省第四高峰,赣南之一高峰,当之无愧的赣南之一山,海拔高度达2061.3米,比庐山高了足足500多米。
鼎锅寨是齐云山第三高峰,赣州第二高峰,上犹之一高峰,海拔高度1 *** 0米。
总之,赣州的山峰是有很多,数不尽,喜欢的亲们可以前来感受下,站在高峰上望着低处,也是超级舒服的呢。
安远县旅发委,努力把把三百山打造成为赣州之一名山!各位拭目以待
安远三百山位于江西赣州安远县,赣粤闽三省交汇处,是珠江支流东江的源头,是对 *** 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安远人民牢记周 *** :“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深情嘱托,默默守护源头水,在赣州地区来说,我想,三百山当属之一名山了。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赣南地区更是一个多丘陵地带,其山川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三百山、武功山、汉仙岩、翠微山、阳明山、丫山和通天岩都是非常有名的山川。但要说赣州的之一名山,应该还是非三百山莫属!这也是赣州近年唯一推出争创国家5 *** 旅游景点的赣南名山。
赣州地区,别名赣南。赣南地区的祟山峻岺,争峰斗奇,每一座山峰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既有雄壮的风采,也有朴素的品格。时而 *** 斧神工,时而又突兀俊秀、浑厚坦荡,千峰竞秀、各有所长。
齐云山主峰属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距县城45公里。海拔2061.3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7.6,山势巍峨,终日云腾雾绕,是赣南之一高峰,被称为赣南之巅。如果以海拔高度来评定,那么,齐云山肯定是当之无愧的赣州之一名山。
安远三百山位于赣州市安远县,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被誉为“东江之源”。由300多座山峰组成,总面积333平方千米。是赣州近年唯一推出争创国家5 *** 旅游景点的赣南名山。若以知名度来论的话,赣州的之一名山非三百山莫属。
会昌汉仙岩位于会昌筠门岭镇,是国家4 *** 旅游景区。自古就被称为“虔南之一山”和“江西小蓬莱”,相传“ *** ”之一的汉钟离得道成仙于此,汉仙岩风景区因此而得名。
汉仙岩是江南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融碧水、丹山、古村、温泉、森林为一体,蕴涵着深厚的 *** 文化、 *** 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因此,若以文化底蕴来论,说会昌汉仙岩是赣州的之一名山也不为过。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 *** 风景旅游区。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因为" *** 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通天岩。
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更大的石龛造像群而著称。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为佛像神祉,多属唐宋时期作品。因此,从历史价值来论,通天岩也可称为赣州的之一名山。
总之,随着近年旅游产业的大开发,各地区也相继推出了一些风景名胜点和名山大川来相助旅游业。安远三百山是赣州近年唯一推出争创国家5 *** 旅游景点的赣南名山,从这一点来看,赣州的之一名山非三百山莫属。
全南的大吉山,那里有中国更大的钨矿“大吉山钨矿",作为赣州的之一名山是当之无愧的!
齐云山是江西省第四高峰,赣南之一高峰,当之无愧的赣南之一山,海拔高度达2061.3米,比庐山高了足足500多米。
二、赣南采茶戏的传统曲目有哪些
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赣南采茶戏有哪些艺术特点呢?赣南采茶戏的传统曲目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文对赣南采茶戏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以及历史渊源吧!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赣南采茶戏以喜剧、闹剧为主,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音乐主要采用唢呐加锣鼓伴奏的灯戏音乐和用“勾筒”(胡琴)主奏的采茶音乐,曲调有灯腔、路调、彩调四种,演技以扇子花和矮子花更具特色。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 *** 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来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 *** 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赣南采茶戏的舞 *** 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当地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可塑 *** 强,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十分鲜明。根据其调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简称为“三腔一调”。“茶腔”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它节奏活泼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浓厚的田园山野风味。如享誉全国的“斑鸠调”,还有“牡丹调”、“打鞋底”、“上山调”等。“灯腔”是采茶戏的重要声腔,它高亢浑厚,粗犷热烈,旋律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戏曲味较浓。加上唢呐和锣鼓的紧密配合,气氛炽热,情绪振奋,有如山区人民向上的精神风貌;“路腔”由适应路上行走时所唱曲牌而得名,它特有的轻松活泼、诙谐风趣,为采茶戏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广阔天地。“杂调”娇柔甜美、玲珑华丽,在采茶戏音乐中虽不作主腔,但穿 *** 使用,偶尔出现,点缀情趣,常能起到奇特的艺术效果。在赣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中,不论是茶腔或灯腔,还是路腔和杂调,均广泛运用到衬词。衬词编成顺口溜唱道:上山进坑打“哟喂”,出门赶路“哪嗬嗨”,做鞋绣花“哎嗨哟”,男女对花“扯当扯”。可以说,凡是唱都离不开衬词,甚至还有“唱词不够衬词凑”的情况。
伴奏中的主奏乐器为“勾筒”(类似 *** 二胡),用正反弦顺腔伴奏,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念白和演唱,约有三百多个曲牌。角色行旦主要是“二旦一丑”(解放以后以“三小”即掌上明珠地、小生、小丑为主),载歌载舞的表演开工,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诙谐逗趣,极富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韵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当地群众最喜听乐看的地方戏。
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特征的除了音乐,当数它的表演开工,歌、舞、戏三者并重。它的表演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三奇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垂涎,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此为一奇;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以致有人认为是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
(1)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这是天下戏曲中绝无仅有的矮子步。
单袖筒,这又是一绝。一般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斯斯文文,唯独赣南采茶舞中,只有一个左袖筒。但它却创造了众多的舞蹈术语。如抓袖、搭袖、背袖、遮阳袖、绕扇袖、腋下袖、凤尾袖、穿针引线袖、花篮袖、上抛、下甩、缠腰、绕膝、侧卷翻飞
美是一种对称,单袖筒似乎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忽视,但是,不,赏在舞台上用另一只手的扇子花和它对称起来了,一手甩袖,一手舞扇,踏着特有的矮子步,显得异常独特而有情趣。
扇花的动作甚多,种类繁杂,其中有抛甩扇、装折扇、避风扇、遮日扇、遥望扇、闻花扇、遮面扇等数十种,表现力特强,其中有老艺人留下的有关扇子花的艺诀,如: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
三奇三绝的特征是赣南客家人长期生存于山林中的严峻生态环境中的产物。比如矮子步,客家人生活在大山中,出门爬山,弯腰屈膝,高 *** 成了“矮子”。聪明的客家人却让矮子步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舞蹈基本步。满山的云雾,满山的云雾茶,姑娘们手提茶篮,口唱茶歌,一边采茶一边舞蹈,小伙们肩担茶叶踏着由矮子步化成的矮桩、中桩、高桩。舞动着单袖筒、扇子花,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舞。又比如,众多的以动物命名的表演身段,那是因为在悠长的山道上,客家人惯与飞禽走兽为伍,动物界无穷无尽的生命之趣,竟使得异想天开的客家人获得了永不枯竭的艺术创作灵感。模仿动物的动作,并干脆用动物的动作来命名,如:猴子洗面、恶狼寻食、狮子开口、画眉跳架、乌龟爬沙、龙头凤尾、蜻蜓戏水、狗牯摆尾、懒猫抓痒、狐狸过岽、蝴蝶采蜜、公鸡啄米、猴子发惊、子(青蛙)过缺、乌鸦晒翅、猫儿探夜等,多达300多个名称。动物表现生命意识的动作被客家人捕捉到了,不难想象,没有大山,便没有飞禽走兽,没有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这众多的舞台表演身段又该如何来创造?
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二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
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爽朗大方、乐观风趣和机智勇敢的 *** 格特征。演唱时,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载歌载舞,活泼轻松。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为主,高矮步法相结合,节奏明快,颇具特色。
反丑:多是一些烟 *** 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其表演常摩拟一些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猴子 *** ”、“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等。脸谱抹白鼻子,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演大同小异。
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 *** 。表演矫健优美、朴素大方。其“扇子花”比小丑更为丰富,既能单手打扇子花,也能双手同打扇子花。其身段动作有:梳妆挑帘、园手摘茶、伞花、开门关门等。其基本步伐有八字步、跷步、踮步、磨子步、磋步、碎步等等,真可谓千姿百态。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原有100多个,其中一部分已经失传,现保留的传统剧目有90多个。如:《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卖杂货》、《上广东》、《双检菌》、《瞎子闹店》、《卖花钱》、《香火龙》、《阿三打铁》、《五岭之春》、《花灯仙子》、《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_妹子》、《补皮鞋》
东河戏:初名赣洲大戏。孕育,形成于贡水流域的赣县、兴国一带,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东河戏流行地区有赣县、兴国、南康、大余等县,旁及粤东的梅县、潮洲以及闽西的宁化、归化等地。
宜黄戏:宜黄戏、旧称宜黄班。主要流行地区为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福建闽西一带,建国后,一九五七年定名为宜黄戏。
吁河戏:吁河戏,地方大剧种,旧名土戏,因为更先只演孟姜女的故事,又称之为孟戏。这种孟戏历来由宗族 *** 的班社演出。其流行地区为广昌一带。一九八一年定名为吁河戏,在广昌成立了吁河戏剧团。
西河戏:原名弹腔大戏,是赣剧的一个流派。其流行地区为星子、德安、九江、都昌、永修等县。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流入鄱阳湖,而星子、德安位于西河流域,故外地人称之为西河班。一九八二年定名为西河戏。
宁河戏:旧时又名宁洲大班,其流行地区为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在赣、鄂、湘三省毗邻地区很受群众欢迎。其起源于明代弋阳腔,为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建国后定名为宁河戏。
抚河戏:旧称抚河大班。主要流行于抚河流域的临川、金溪、宜黄、崇仁、广昌等县,其戏班有时还进南昌演出,历史约有三百年。建国后,这个已经失传多年的剧种,才定名为抚河戏。
吉安戏:地方大戏剧种,因产生于吉安地区,是一个综合了高腔、昆曲和乱弹诸腔的古老剧种。其流行地区,除赣中、赣西、赣南等地外,尚达湖南湘东一带。到建国前夕,已无班社存在,成为一个失传的剧种。
万载花灯戏:50年代叫万载花灯戏,60年代称万载采茶戏。1980年正式定名为万载花灯戏。它原于民间灯采,吸收赣南采茶戏和高安丝弦戏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加上民歌小曲,逐渐演变而成,流行于万载农村。)
更多江西相关文化:江西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