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黄辣丁养殖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辣丁人工养殖喂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谁知道黄骨鱼怎么养.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 *** 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 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 *** ,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 *** 、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 *** 或其它 *** 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 *** 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家乡的黄辣丁初中作文700字
1、一窗暖阳外的一方蔚蓝,一泉溪水后的一片墨绿,一弯明月下的一抹淡黄,是我仅记得的家乡的味道。
2、几声洪亮的鸡啼准时传进一间白墙黑瓦的小屋,将我扯出梦乡,我眨着惺忪的双眼适应这笼罩着我的一窗暖阳,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然后我斜倚在窗边,望向那一方蔚蓝的天空,等着一声声嘹亮有力的吆喝从远处传来:“炒果条、鼠壳果、鸭母 *** ,五块钱一碗嘞!”等着家乡的味道弥漫在屋外的小巷上。
3、村落依一泉溪水而建,午后溪边常有孩童嬉闹的快活的身影,溅起的水花飘到一旁正帮着婶婶烤鱼的我的身边。刚捕起的鱼儿在火堆中“嗞嗞”作响,慢慢变得焦黄,在飘香中叔叔抱着一串香蕉从溪水后的那片墨绿的蕉林中走出,拍了拍怀里的香蕉,热情地招呼道:“快来尝尝家乡的味道!”
4、一弯明月远远地挂在天边,星星被隐没了身形,晚风拂过,将这一大家子热腾腾的饭菜香带去很远。爷爷兴致勃勃地从屋内捧来一坛糯米酒,道:“这酒可是自家泡了好几年的,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说罢将坛子打开,一阵浓郁的酒香在这夜色下散开,身后几颗平日被爷爷精心呵护的桂花树似也不甘示弱,一抹抹淡黄的小花躲在绿叶间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在这醉人的月光下,在这醉人的家乡的味道中,与爷爷奶奶聊着天,我也微醉了。
5、家乡的味道,是异于城市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味道。一座山、一片湖,没有城市中山山水水背后的人工雕琢的刻意,有的只是那一份独有的自然、清静。
6、然而我却在这城市的汽笛声、假山、人工吃糖中越走越远,远离了一窗暖阳外的一方蔚蓝,远离了一泉溪水后的一片墨绿,远离了一弯明月下的一抹淡黄,远离了家乡的味道。远方的家乡,牵连着我无尽思绪的家乡啊,如今,回想着你的味道,我还能找到回去的路吗?
三、四川新津特产:新津黄辣丁
黄辣丁,新津名菜,川菜奇葩。黄辣丁是一种生活在湍急清澈溪流中的鱼类,产于岷江上游,学名中华倒刺耙,外形有些象泥鳅,但是肉质鲜美,非泥鳅所能媲美,黄辣丁以麻而不木、辣而不燥、味道鲜美而闻名四方。
*** *** 以来,新津餐饮市场对黄辣丁的需求,催生了新津黄辣丁人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县委、县 *** 根据本县区域优势,于1998年把新津黄辣丁人工驯养、繁育作为"一县一品"的重点开发对象,进行新津黄辣丁人工驯化和繁育工作。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新津黄辣丁人工繁殖、养殖取得可喜成绩,县水电局《黄颡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获四川省水利厅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新津县"万亩亿元"水产工程被成都市人民 *** 评为成都市第四届金桥工程优秀奖;2007年新津红石良种渔场养殖的新津黄辣丁获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新津黄辣丁人工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繁、养、供、销一条龙综合产业链,培育两家渔业科技公司专门从事新津黄辣丁鱼苗的开发、引进和繁育,年产黄辣丁鱼苗2亿尾,形成西南更大的新津黄辣丁繁殖基地。水产行政部门组织专业公司、渔场、技术骨干,在全县开展黄辣丁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形成黄辣丁规模化分段养殖,带动水产养殖户2000余户。发展新津黄丁养殖水域面积2000余亩,2009年产黄辣丁成鱼1500余吨,实现年收入共计4500万元,被四川省水产局列为四川省主要商品鱼生产基地。新津黄辣丁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新津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打造"河鲜美食城",现已建成主营新津黄辣丁的河鲜美食餐馆100余家,年消费新津黄辣丁1000余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围绕"新津黄辣丁"进行的一年一度的河鲜美食节、河鲜啤酒节带动了新津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繁荣,2009年接待游客380多万人次,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一)、新津黄辣丁发展规划,配合县 *** "水城新津"综合规划的实施,新津县水产业计划到2015年新建和改造老旧池塘共计 *** 0亩,使全县黄辣丁水人工产养殖面积达到4000亩,促使渔区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000元,并建设以新津黄辣丁为 *** 的"川西渔文化民俗村",开展以"渔"为主题的餐饮文化和渔家历史文化活动。
(二)、加强科技攻关,确保新津黄辣丁的特有品质。本县计划与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从环境资源和品种提纯等方面进行 *** 研究,保持新津黄辣丁的优良品质特 *** 。在亲本选育、人工孵化、种苗培育和收购销售等环节上严把质量关,确保新津黄辣丁的优良品质。
(三)在水产品市场和餐馆实施新津黄辣丁 *** 销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对假冒伪劣新津黄辣丁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新津黄辣丁品牌和消费者利益。
(一)地理环境:新津县地处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流域中游,距成都市区38公里,地跨东103°41′13″~103°06′59″、北纬30°19′49″~30°31′32″,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境内"一水两丘七成坝",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0%,以平原为主,兼有浅丘,地势平缓,属典型的平原型地形地貌。
(二)水域特征:新津五河汇流,南河、西河、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在新津境内汇聚后汇入岷江干流,水域广阔,水源丰富,水网密布,河流过境水量约107.73亿立方米,全县宜渔水域面积共计5.5万亩,人工养殖水面1.23万亩,水质清新,无污染,年平均水温15℃,PH值在6.5至7.5之间,溶解氧6.7mg/L,是水产养殖的更佳水源。水生生物、天然饵料生长旺盛,特别适合鱼类生长。
(三)气候特点:新津县属 *** 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季阳光明媚,气温回升快;夏季阳光充足,降水量集中,无酷暑、最热月平均气温25.8℃,极端更高气温仅为37℃;秋高气爽,冬季无严寒,降雪罕见,年平均气温16.6℃,平均年总降水量954mm;平均年总日照时数1011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3%;>0℃的年平均积温为6085℃;平均无霜期长达309天;年平均晴天数达219天。其温和、舒适的气候条件最适宜新津黄辣丁生长。
新津黄辣丁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新津县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建县,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新津自古渔业发达,在新津县安西镇中合村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珍品《弋射·收获》和新津汉代崖墓 *** 土的陶鱼鹰图向我们再现了汉代新津渔业状况,陆游"日暮楼台凭栏望,渔帆点点映夕晖"的诗句向我们描绘了宋代新津的渔业盛况。
新津盛产各种鱼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新津黄辣丁。新津民间传说黄辣丁鱼是一名叫黄果子的美丽姑娘为医治老百姓疾病而自己投河变成的一种青 *** 无鳞小鱼。在新津的东汉崖墓 *** 土了许多珍贵的殉葬器物,其中最多的便是长约3、4寸的红陶质黄辣丁鱼,可见新津人民对黄辣丁鱼的喜爱,也映衬了黄辣丁鱼与新津人民生活久远的文化渊源。北宋文学家苏辙每次路过新津不仅要品尝当地黄辣丁,还要亲自钓黄辣丁,"爨烟惨淡浮潜浦,鱼艇纵横逐钓筒"便是诗人描写用专门垂钓黄辣丁的"钓筒"亲自泛舟南河,垂钓黄辣丁的情景。
新津黄辣丁河鲜美食历史悠久。新津自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和川西平原的重要物资、 *** 集散地,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新津段时,船夫们总喜欢从河里捞起几条黄辣丁鱼,舀一瓢河水,将鱼与米饭同煮,名曰黄辣丁饭、黄辣丁粥,不要任何佐料也非常鲜香、味美可口,若是将黄辣丁加入葱、姜、蒜、辣椒、花椒、食盐等普通佐料,经过简单烹调其浓郁的鲜香美味便是船夫们的更爱。途经新津的人们也一定会品尝地道的新津黄辣丁,为旅途增添无穷的回味。据新津旧县志记载,清末四川保路运动的风云人物、南路 *** 军总指挥侯宝斋,从资中罗泉井领受相机发动武装 *** 的指示回到新津。他巧借60寿筵之名,安排 *** 事宜。在盛大的生日宴会上以新津招牌菜--水煮新津黄辣丁招待贵客。从此,水煮新津黄辣丁更加名声远播,逐渐成为风靡全成都、全四川乃至全国的一道名菜,在全国各地都有以"新津黄辣丁"为名命名的菜品和餐馆。
水城新津水碧山青,凡是路过这里的人,无不被她旖旎的风光所吸引。南河唐渡口(情侣滩)至上游永兴场一带数公里的河湾尤其优美。站在唐渡口极目眺望,但见南河蜿蜒东来,南岸,绿野平畴,一抹青虚虚的远山伴着河流伸向远方;北岸是绿草如茵的河滩,参天的古木中掩映着竹林农舍。这里河宽水清,倒影如画,十分幽静。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南河畔,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陈河心有个名叫黄果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长得貌似天仙。她常年爱穿柠檬黄的衣衫,头上爱 *** 朵蓝花花,人美得清丽脱俗,娇嫩得就像带露的野花。她有个德高望重的当郎中的 *** ,父女俩相依为命。 *** 见女儿天生聪慧,就安排她给自己当助手,并把自己高超的医术一点一滴地传给了她。
黄姑娘长到17岁上,提亲的人都快把她家的门坎踢断了。村里陈家是大家族,族长就是40多岁的陈十三。陈十三有三房 *** ,却托媒婆来凑热闹,要将黄姑娘纳为他的小妾,这就理所当然地遭到了黄姑娘父女俩的婉拒。陈十三因此怀恨在心,终于探得小美人早已有了心上人,这人就是本村的一个靠打渔为生的小伙子,英气逼人、善良勤劳的陈朗。
黄姑娘不仅有个爱她若掌上明珠的 *** ,而且还有个心心相印的恋人陈朗, *** 又是受人尊重的医生,她觉得生养她的这一方山水真是美得难以描绘,她感觉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美满的人了。可是有一天,生活的平静被突然打破了。 *** 在某天深夜出诊时,被一伙强盗绑了票,等到黄姑娘和陈朗带着赎金赶去赎人时,只看到了南河中飘着的 *** 的浮 *** 。黄姑娘一见,当时就哭晕了过去。她突然失去了家的保护,成了失去双亲的弱女。而这一切,都是陈十三这个衣冠 *** 所暗中策划的。
这一年夏天,接连下了3天的暴雨,陈河心一时被淹成了 *** 。洪水过后,当地流行起一种可怕的瘟疫,凡是染病的人浑身浮肿,头大如斗。病重者浑身无力,头昏眼花,往往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地上就死了。黄姑娘急得如坐针毡,她叫上陈朗,进山采回许多草 *** ,用一口大毛边锅熬成大锅汤,然后动员乡亲们来服用,一人喝一大碗。第二天早上,所有服过 *** 的病人都感觉自己好多了,肿胀的脑袋也明显变小了;没染病的 *** 感到神清气爽。乡亲们欢呼雀跃,都来表示谢意,并催促黄姑娘,请她继续熬大锅汤给大伙儿喝。
黄姑娘又熬成一大锅 *** 汤,那些病人蜂拥而来,都争着要先喝。有3个病人抢了先机,各人欢天喜地,端着一大碗 *** 汁,一口气就喝得精光。谁知 *** 汁刚一下肚,3个人就发出怪叫,紧捂着肚子,踉踉跄跄地栽倒,口吐黑血而死。
关于黄辣丁养殖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