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
- 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好处
- 湖南省的洞庭湖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 谈谈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越自然条件
- 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 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 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一、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
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为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地大部为水稻土。红壤生物富集作用十分旺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70~80克/千克,但受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结构,增强土壤颗粒的粘结力,提高蓄水保土能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北 *** 带,小部分属中 *** 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更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
长江中下游平原矿产资源种类很多,主要有萤石、磁石、滑石、紫石英、秋石、青礞石、有色金属等。其中有色金属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由于江南山地丘陵在地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浆在冷凝过程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形成钨、锑、铜、铅、锌等有色金属。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的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区域内最主要的河流为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区域内河流多为冲积 *** 河流。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的淡水湖泊众多,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除太湖外,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大湖有150多个,千亩以下的荡、泊数以千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好处
1、江海交汇地的华东,气候温润,河湖密布,土地丰饶,景色迷人,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塑造该区传统民歌清丽抒情的总体音乐 *** 格起到重要作用。
2、该区的传统民歌内部也带有地域 *** 风格特色,形成“吴语”、“徽语”和“江淮”等风格分区,“淮海”、“江淮”、“南通”、“苏南”等风格片。
三、湖南省的洞庭湖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1、首先从气候上该区域位于 *** 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其次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所以水稻丰产;
3、第三平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江流经于此,河网稠密,有利于淡水水产业产业的发展,所以该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四、谈谈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越自然条件
关于谈谈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越自然条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地势平坦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
2、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为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3、2、土壤肥沃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地大部为水稻土。
4、红壤生物富集作用十分旺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70~80克/千克,但受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影响较大。
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结构,增强土壤颗粒的粘结力,提高蓄水保土能力。
6、3、气候温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北 *** 带,小部分属中 *** 带北缘。
7、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更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
8、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
9、4、矿产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矿产资源种类很多,主要有萤石、磁石、滑石、紫石英、秋石、青礞石、有色金属等。
10、其中有色金属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11、这主要由于江南山地丘陵在地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浆在冷凝过程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形成钨、锑、铜、铅、锌等有色金属。
12、扩展资料:水系情况:河流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的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区域内最主要的河流为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区域内河流多为冲积 *** 河流。
13、2、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的淡水湖泊众多,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
14、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15、除太湖外,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大湖有150多个,千亩以下的荡、泊数以千计。
16、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1.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其地理位置主要位于中国的第三季七平原丘陵地区,气候湿润,热量充足,河湖众多,这些都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和淡水渔业的发展。
2.该地区的天然水系纵横交错,为淡水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中国淡水鱼的主要产地之一。
3.长江中下游平原,也称江淮平原,涵盖了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因其丰富的水资源而有“水乡泽国”的美誉。这里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多种重要工业。
4.交通方面,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条件。
5.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期间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经过长江的长期冲积和贯连,逐渐形成了今日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6.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平原的边缘地带出现了白垩系至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的微微抬升,而流水冲刷作用则形成了高度在20至30米之间的红土岗丘。相对地,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持续下沉,形成了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六、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自然条件;2、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江南,自古雨水充沛,有利农作物的生长;3、中国经济中心从宋开始南移,从中原移到江浙,劳动工具先进了,生产力提高了才有经济的提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个城市;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 *** 程度更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 *** 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 *** 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七、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太湖流域之所以成为鱼米之乡,其自然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太湖流域位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这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充分彰显了这一区域农业生产的高效率。
2、 *** 带季风气候是太湖流域气候的显著特征,该区域属于湿润区,年降水量丰富,与热季同期出现,形成理想的雨热同步环境,尤其适于水稻的种植。水稻作为 *** 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太湖流域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太湖流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不仅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丰富的水资源与适宜的水温为多种鱼类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同时,湖网纵横的地理格局也为渔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4、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主要在于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农业条件,以及 *** 带季风气候带来的充足降水与雨热同步,同时丰富的河湖资源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共同塑造了太湖流域鱼米之乡的独特地位,使其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和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