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之乡(黄龙风景区)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龙之乡,以及黄龙风景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黄龙之乡(黄龙风景区)-第1张图片-

  1. 双流县的黄龙溪地名的来源
  2. 黄龙镇简介
  3. 黄龙镇地区介绍
  4. 黄龙溪古镇景点介绍

一、双流县的黄龙溪地名的来源

1、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 *** 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溪由此得名,所谓“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

2、黄龙溪建镇已21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兴场。原址在府河东岸的回水境内,明末清初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有贺、乔、唐三姓人家迁到现址建场,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3、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题。

4、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5、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著名“火龙之乡”。

6、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双流区 *** -黄龙溪古镇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龙溪镇

二、黄龙镇简介

襄阳市襄州区的黄龙镇位于襄、枣、宜三县(市)的交汇地带,其地理特征独特,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拥有6.9万亩肥沃的耕地,支撑着4.3万居民的生计。黄龙镇由25个行政村和25个居民 *** 会,以及众多的153个村民小组构成,形成了其丰富的社区结构。

黄龙镇的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多样,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水域宽广。这些自然条件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地的万亩冬桃园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展示了其在特色农业上的重要地位。此外,良种黄羊繁育基地也列入了 *** 丰收计划,标志着黄龙镇在畜 *** 领域的突出贡献。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地处襄、枣、宜三县(市)结合部,耕地面积大,岗多山多林多水域宽广是其显著特征,境内万亩冬桃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良种黄羊繁育基地已被列为 *** 丰收计划。农民有种植 *** 的传统,是全国有名的“冬桃之乡”。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桃致富,黄龙镇是 *** 老区,1930年襄阳县之一个苏维埃红色 *** 在黄龙档成立。

三、黄龙镇地区介绍

黄龙镇,这个坐落在江西省大余县中部的小镇,距离县城仅9公里之遥。这里交通便利,323国道如纽带般贯穿而过,且正处在赣韶高速公路和拟建的赣韶铁路的交汇点,为镇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同时,章江河也平行地流经此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活力。

黄龙镇的总面积为91.96平方公里,地形多样,以多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其中,丘陵地带占据了总面积的6.32平方公里,展现出丘陵的连绵起伏,而山地则占据了更为广阔的69.13平方公里,占据了小镇大部分的地盘,其更高峰丫山海拔达到了1112米,与之相对的是更低点大合村,海拔仅145米,形成了鲜明的高低落差。

这样的地貌特点使得黄龙镇既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备了独特的地理风貌。无论是山间的小径还是丘陵的梯田,都蕴 *** 浓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无论是徒步探索,还是欣赏山水之美,黄龙镇都能为来访者带来别样的体验。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地处襄、枣、宜三县(市)结合部,耕地面积大,岗多山多林多水域宽广是其显著特征,境内万亩冬桃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良种黄羊繁育基地已被列为 *** 丰收计划。农民有种植 *** 的传统,是全国有名的“冬桃之乡”。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桃致富,黄龙镇是 *** 老区,1930年襄阳县之一个苏维埃红色 *** 在黄龙档成立。

四、黄龙溪古镇景点介绍

黄龙溪古镇是一处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前去游玩的旅游景点,其中有着许多的游玩景点和游乐项目哦!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黄龙溪古镇有哪些好玩的景点吧!详见下文。

镇江寺位于正街北首,与 *** 寺遥遥相对,是 *** 码头 *** 坎上的一座 *** 古刹,供奉镇江 *** 杨泗以保平安,为旧时船帮祭祀 *** 的场所。寺前 *** 古榕寄生辣椒、成为奇观。

三县衙门位于 *** 寺内,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 *** 时期改为三县衙门。历史上黄龙溪属“ *** ”地带,民事、经济 *** 、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三县衙门是现今保存中全国唯一的三县衙门,衙门里有一个脚印,据说就是古代华阳、仁寿两县的交界。现在衙门原址上开辟了黄龙溪出土文物、民俗文物展览,衙门内放着许多古代公堂用具。

潮音寺古称乐善堂,坐落镇古街当中,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 *** 大士和弥勒佛。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

*** 寺位于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山门与寺庙直对,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一侧立千佛铁塔。正门上为戏台,名为万年台,是黄龙溪九个戏台仅存的一个。台前300平方米的院坝,成为正街的尽端广场,过去为 *** 、交易、看戏的场所。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

清末 *** 年间,黄龙溪古镇市面繁华,行业众多,仅酿酒作坊就有四家,其中以唐家烧房名气更大。如今唐家酒坊遗址尚存,市场上还挂有“唐家酒厂”的牌匾。烧房呈四合院布局,青瓦盖顶,为七柱穿逗木建筑结构,雕花门窗,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格局上分前后二厅,六扇半节花窗门,两个天井;用途上,分为经营管理、 *** 流程和水源三个片区,三开门铺面经营自酿烧酒。

院坝南北各有一棵据考有1700多年的古榕树,树冠遮蔽了整个院坝。北边古榕树干分岔处有 *** 有约二尺见方的小庙,供奉“黄葛大仙”,传说只要摸摸树身。即能祛病消灾。南边古榕树,盘根错节,严密包裹着一座小土地庙。这两棵古树,庙骑树、树裹庙,堪称天下一绝。

农耕嘉禾园、游学和竞技园等主题乐园,是古镇精心打造的文化项目,独具现代特色又不失民俗风情。

陈家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的陈家小岛有现存川西唯一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碾桥之畔有筒车8辆,灌田800余亩。这座水碾岛现已是“黄龙五岛”之一,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想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岛上遮天蔽日的处林,柔和了炎炎烈日,也使人忘记了城市的喧嚣。

民居文化一条街搭建的民居都是精选原生态材料修建而成,呈现出相互的对应美、自然美。文化街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出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神龙现水”景观是夏日里游客更好的消夏景点,巨龙雕塑在池水内进进出出,活灵活现。黄龙溪也被成为“火龙之乡”,且闻名天下,每年当地都会举办舞龙来庆祝,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时候。

蜀汉门楼高14米,宽30米,跨街而立。蜀汉门口全部挑选结实耐用的老木头,融入蜀 *** 格的红砂岩,木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古意盎然,体现了黄龙溪厚重的三国文化历史渊源。

大佛寺位于鹿溪河上三公里,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现已毁。近年修复的坐式大佛高60米,由汉白玉雕成。寺内还有株雌雄相倚、八奇之有的“龙风树”,寺前河中有生态良好的河心岛和康熙年建的“关堰瀑布”景观。

古佛堰为金华庵下府河上拦河筑起的堰,由于金华庵建在堰岸山坡附近,故名古佛堰。又有记载称,古佛堰始建年代未考,有记载的为乾隆25年重建。堰首从古佛洞上罗家林起,水向南沿牧马山脚蜿蜒流经仁寿、彭山直至江口,全长40公里,灌溉万亩良田。数百年来,养育一方,至今灌溉功能不减,仍然浇灌着万亩良田,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民间流传有“庙宇横骑古佛堰,古佛堰水灌良田”的歌谣。

观音寺座落在镇东北角的观音山上,隔河与古镇遥遥相望。观音寺于“ *** ”被毁,修复后更名大悲院。山脚下有山门,中峰近顶峰建有两重大殿;前殿供有弥勒佛,大殿内塑三尊巨像,殿中四周还有十二圆觉菩萨像;殿后有回廊,回廊中雕塑着 *** 菩萨慈悲救世,应化为三十三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件件皆为艺术珍品。站在殿外平台上临栏远望,远处群山逶迤,近处锦江似带,绿野平畴,秀山丽水尽收眼底,令人烦恼顿消,心境畅快,如入极乐佳境。观音寺因而有“槛外青山映碧波”的佳名。

黄龙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龙风景区、黄龙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黄龙 风景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