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陇上江南橄榄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橄榄最出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陇上江南的陇南市简介
“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战略要道
陇南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孔道。由于西秦岭横亘其间,重峦叠嶂,艰险异常,成为阻隔陇蜀交通的天然屏障,自古行人视作畏途,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绝唱。古代先民在高山峡谷之间,依山傍水,修建栈道,以为通途。由陇南入川沟通陇蜀交通的山口和栈道主要有:一是由两当越故道山(今太阳山)经陕西勉县入川;二是由徽县经大河店至陕西略阳,沿嘉陵江谷地入川;三是由武都循白龙江谷地至文县碧口入川。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而陇南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历代用兵的古 *** 。汉光武“得陇望蜀”,诸葛亮六出祁山,邓艾偷渡阴平,吴玠挥师抗金,李自成艰苦奔杀,太平军血战阶州……,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 *** ,中国人民 *** 南下入川,都以这里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遗留了众多供后人凭吊的古迹。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陇南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我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 *** 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 *** ,又是中原 *** *** 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氐族、羌族、汉族及先后进入陇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创造了陇南灿烂的古代文化。
陇南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统一六国即有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辩道4个县级 *** 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始设武都郡。 *** 初,陇南各县隶属渭川道。1949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今宕昌县境内)7县,1950年--1951年改为武都专区,1958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1962年又恢复武都专区,1969年改为武都地区,1985年更名为陇南市人民 *** 。陇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即今西和县,现西和县有仇池山伏羲崖;成纪,即今天水一带,天水市秦安县存有大地湾遗址。到了周朝,陇南的礼县又成了秦国的发祥地。
秦先祖非子因在礼县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为“赢”姓,始有秦赢。自秦庄公被封为诸侯之后,秦庄公、秦文公、秦襄公等都在礼县红河一带建国立郡,其中礼县大堡于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先祖的之一陵园一西垂陵园和《史记》所载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东汉建宁年间,成县为李翕、耿勋两位太守树碑立传。在丰泉山鱼窍峡的石壁上镌刻了《西狭颂》、《耿勋碑》。《西狭颂》摩崖石刻,以其方正雄伟的书风和“首尾无—缺失”的完整存留而享誉寰宇,令古今文人墨客叹为观止,是我国保存不多的汉代书法艺术瑰宝之一。汉末三国鼎立,地处魏蜀交界的陇南成为双方拚杀的重要 ***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演绎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西城弄险、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运粮草、姜维大战铁笼山等动人故事;魏将邓艾假道宕昌、武都、文县,借阴平古道,长途奔袭无人之地700余里,裹毡滚坡,终于进军成都,“得陇灭蜀”。宋金时期,宋将吴诘、吴麟、吴挺兄弟父子承先继后,驻师陇南,抗击金兵,取得辉煌战绩,与岳飞、韩世忠齐名,为南宋偏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 *** 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都经过陇南。特别是 *** 率领的 ***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宕昌哈达铺修整,通过 *** 的旧报纸,得到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重要信息,并据此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使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长征胜利的转折点。宕昌县哈达铺镇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中国 *** 在这里发生了历史 *** 转折,决定了工农红军北上 ***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正确路线和光辉前程。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这里是人们缅怀 *** ,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的圣地,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历史的惆怅,先祖的业绩,铸造出陇南独特的人文胜迹,再现了陇南昔日的繁荣昌盛,她是陇南儿女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陇南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足迹,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篇章。
西周以前设立,早期治所在西域杏林国以南的洛峪,即今西和。秦移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以西,北魏开始向西南推进,进驻白龙江畔。当时,占据在白龙江畔的西番民族,主要有氐族、羌族、藏族, *** 项族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 *** *** 不断向西推进的过程中,多次拉锯战的结果,就是武都郡进驻到石门,接着把大本营建立在今天的武都区旧城山,在这里扎稳脚跟。形态多异的地形地貌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市境。
陇南市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举头峻峭嵯峨,侧耳波涛汹涌”,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更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更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更低点。
陇南地处中国 *** 二级阶梯向第 *** 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全区按照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
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县三县全部。西秦岭分为南北二支伸入本区域,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断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岭断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为浅切割中山区,地势平缓,浅山已垦殖为农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南边系南秦岭地垒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000米左右,为中切割中山区。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本区域系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区、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 *** 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处于北纬33度以南,属 *** 带边缘区。这一区域因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较薄,石块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气候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 *** 带的气候,既能生产粮食,也是纹 *** 、当归、红芪、油橄榄、茶叶、大红袍花椒等名贵 *** 材和稀有树种的理想适生区。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本区域包括宕昌县、礼县、西和三县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间,谷峰相对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县哈达铺、理川、南阳一带,礼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西和县漾水河及其支流两岸等地屑浅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缓,河谷开阔,土地连片面积大,有许多山间 *** 原分布,西礼盆地就在其中。西汉水下游山陡谷狭,山地、旱地较多,土地较为分散,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 *** 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在祖国内陆腹地,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被人们赞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全市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等9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 *** 会,54万户, *** 万人口。境内有汉、回、藏、 *** 尔、土、黎、白、苗、羌、满、蒙古、锡伯、哈尼、土家等21个民族成份,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市 *** 驻武都区城关镇。立体分布的多样气候
全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 *** 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北 *** 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在这一带有全区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一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暖温带包括全区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中温带包括全区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县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更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
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和气候的变化,使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以及品种布局、耕作 *** 、病虫害类型、农事活动季节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层次 *** ,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农业。如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区,桔柑可以过冬,麦——稻、油——稻一年两熟;海拔1600米以上只能种植早熟、极早熟玉米;海拔2000米以上的则无玉米种植。作物分布的大致规律是“水稻棉花占河川,玉米谷子绕半山,山川肥地种小麦,洋芋油菜上高山”。就同一作物来说,因种植高度不同,其成熟期、收获期也有很大差异。垂直农业虽然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带来一定困难,但它有利于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发展,特别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阴平天池绿山环抱,碧波粼粼,天生一个“翡翠世界”;
西北更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奇幻绚美,气象万千,犹如世外仙台琼阁;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一具有北 *** 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奇葩异树,竞相弄资,珍禽异兽, *** 出没,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自然景点,茫茫 *** ,阵阵松涛,奇花异草,飞瀑流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白龙江两岸“高江急峡 *** 斗,拓木苍藤日月昏”,宛如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徽成盆地桑麻遍四野,稻椒千重浪,呈现一派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构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01、武都万象洞,国家AAA *** 景区,省级地质公园。
02、文县天池,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四大天池之一,影视拍摄区。
03、宕昌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2014年批准)。
04、康县阳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阳坝。
05、武都裕河原生态风光,金丝猴保护区,动植物乐园,民俗风情。
06、武都五凤山道教圣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道教协会驻地。西秦岭更高峰,五凤胜景。悬崖峭壁,松涛雷音,群鸟合唱。真武祖师灵应圣地。
07、西和大香山:千手观音妙善的优美传说,礼县道教协会。白雀寺。
08、西和仇池山:伏羲洞,人祖爷伏羲诞生之地。朝圣伏羲庙。
09、礼县祁山 *** 堂: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经典景观。
10、礼县大堡山:秦始皇先祖的珍贵墓地,中国风水学观摩的极佳地段。
11、武都角弓朝阳洞:唐朝以来开凿的佛、道、儒三教综合洞窟,白龙江边的百佛洞。
12、武都石门九天 *** 庙:黄帝战蚩尤,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给轩辕黄帝赠送天书兵法的传说。
13、武都 *** 景点:两水龙华寺、城郊普化寺、城关莲花山寺院、东江清凉寺、三河广严院、龙凤山寺、龙凤佛堂寺、琵琶寺、汉王寺、城郊邬金寺、甘泉铁佛寺等。
14、两当张果老登真洞:传说张果老修道成仙的地方。
15、成县鸡峰山:森林公园。山顶有观音大士、 *** 、 *** 三菩萨庙。
16、成县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17、徽县嘉陵江漂流:陇南唯一开展漂流活动的地方。
18、武都城郊崔家梁关公庙:纪念刘备、关公、张飞的祠堂。
19、武都角弓够林坪大禹庙::纪念大禹治水的唯一祠堂。
20、武都区汉王镇大坪山——唐代礼部尚书李揆祠堂(九天 *** 传略出处)。
二、陇南是哪个省的城市
陇南,甘肃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位于甘肃省东南端,东接陕西省,南通四川省,扼陕甘川三省要冲,是连接蓝白、对接成渝、衔接关天三大经济区的战略通道,西北—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下辖武都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1区8县,辖区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陇南地貌俊秀,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1.87%(2017年),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境内有水杉、红豆杉、岷江柏木、秦岭冷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红腹锦鸡等20多种珍稀动物,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大熊猫国 *** 园甘肃园区。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王朝、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秦之一陵园——秦西垂陵园位于礼县大堡子山;陇南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东晋、南北朝时期氐人在陇南境内前后建立了五个地方 *** ,作为白马氐族后裔的文县白马人被誉为“ *** 最古老的部族”。
此外,陇南还是中国主要中 *** 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素有“ *** *** 乡”“天然 *** 库”和“中国油橄榄之乡”之称。根据武都龙沟发现的“武都森林古猿”化石研究报告证明,早在1000万年前,陇南已是古猿生活的重要地区。在西和县长道镇宁家庄 *** 早期文化遗址,证明陇南人类生活的最早年代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
三、甘肃陇南特产:武都油橄榄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 *** 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 *** 、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1975年,地处秦岭与岷山之间的陇南市武都区开始引种油橄榄,当时引进30多个油橄榄品种,分别在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沿岸海拔700至1300米范围内进行试验栽培。经过40余年的探索实践,全区油橄榄面积达到30万亩,保存面积约 *** 国的60%,橄榄油产量占93%,成为中国更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部分果园挂果和出油率高于地中海。
武都区是中国境内油橄榄更佳适宜种植区之一,是中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属北 *** 带半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生物垂直分布明显,资源品种多样富集,有“陇上江南”之称。由于西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沿川河谷及缓坡地带形成了冬暖谷地,为 *** 喜温暖的油橄榄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度夏和生长结实条件。这一区域除雨型不同、年降雨量偏少外,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要素都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合适的气候土壤条件及种植传统,武都油油橄榄产量高,含油率高,所产橄榄油产品荣获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和甘肃省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金奖。
武都区种植的油橄榄品种包括佛奥、莱星、皮削利、九峰6号、戈达尔、皮瓜尔、阿斯、鄂植8号、配多灵、科拉蒂拉、格罗莎、中山24号、城固32号等。
武都橄榄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 *** 《关于将武都橄榄油列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武政报12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角弓、石门、两水、坪垭、城郊、城关、东江、汉王、桔柑、透防、三河、外纳、玉皇、郭河等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经油橄榄直接压榨出来的汁液橄榄油,是一种天然优质的食用植物油,其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具有营养保健功能,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同时,橄榄油又是优质的工业用油,广泛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医 *** 、化妆品、肥皂、精密仪表等工业部门。
油橄榄果实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烦渴、咳嗽、 *** 、以及菌痢,具有独特的 *** 用价值,其各种加工产品具有食用、护肤以及保健功效。
武都油橄榄果实单重为0.98—6.29克,果肉含量为70.63%—83.90%,含水量为51.59%—71.27%,果形指数为1.34—1. *** ,各品种间的果重和果形参数存在显著 *** 差异;果肉干基油脂含量在43.44%—57.50%之间,主要脂肪酸含量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果实中总叶绿素含量为47.74—191.39微克/克,类胡萝卜素为9.75—50.25微克/克;果实纯水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较60%乙醇提取物中的高,而后者的总多酚和总皂苷含量较纯水提取物高,各品种果实黄酮、多酚和皂苷的含量总体差异较大。
武都油橄榄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中国真正引种油橄榄,不过几十年的历史。
1963年, *** *** 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时详细了解油橄榄的一些情况后,决定引种,并分布在十六个点进行试种,武都区并不在此之列。
19 *** 年初,阿尔巴尼亚 *** 向中国赠送的1万株油橄榄树苗,更先是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北等地进行了试种,但生长状况并不理想。
1975年,为了响应时任甘肃省委 *** *** 的号召,武都汉王镇的罗永祥首先种植了12亩186株油橄榄,并于之后建起了种植园。
1986年,也就是建园以来的第七年,汉王林场的油橄榄终于开始挂果。
*** ,武都橄榄油迎来了之一次丰收,当年采摘油橄榄鲜果1万多公斤。
1988年,武都油橄榄在汉中榨油时被中国林科院邓明全教授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经实地考察,发现国内许多地方表现不佳的油橄榄却在武都长势良好。
*** 年初,林木育种学家、杨树及油橄榄专家徐纬英教授在邓明全研究员的陪同下,踏上了武都大地,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确认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更佳适生区,全区19个乡镇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
1990年,武都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启动。历经三年,栽植佛奥、莱星、皮削利、皮瓜尔等18个品种 *** 0株。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油橄榄产量远远高于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产量标准,达到了地中海高产水平。其中有七个品种比地中海原产地早挂果4年,开创了油橄榄在中国种植4年结果的新纪录。
虽然油橄榄在武都试种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当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到1997年,武都油橄榄种植也仅有1320亩。尽管如此,武都依然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
1998年,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之一次标上了中国的名字,武都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
2000年,国家计委将武都列为“山区经济产业化油橄榄示范项目县”,投入资金900万元进行基地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自此,武都区掀起油橄榄产业开发热潮。
2012年,武都区制定 *** 了《关于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油橄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整合发改、扶贫、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涉农资金,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等形式,鼓励能 *** 户和企业承包、租赁集体荒山、荒坡、荒滩,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大力发展油橄榄,实现适宜区全覆盖。
2013年2月9日早晨,时任 *** *** 的 *** 在前往舟曲看望群众,路过武都时专程考察了武都区油橄榄产业,鼓励武都干部群众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继续努力,做大做强中国油橄榄产业。
武都区不仅大力推广油橄榄种植,还鼓励油橄榄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建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油橄榄产业发展基金,结合第二轮退耕还林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能 *** 户和企业承包荒山荒坡、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油橄榄示范园,发展壮大油橄榄基地面积。全区油橄榄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43万亩。
2017年,武都橄榄油在第11届中国(广州)国际食用油及橄榄油产业博览会和第12届中国(北京)国际食用油及油橄榄展览会上,荣获“中国橄榄油卓越品质奖”,武都区油橄榄企业共获得16个奖项。
2017年4月份,武都橄榄油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国际特级初榨橄榄油大赛上荣获大赛银奖和铜奖。
2017年5月份,武都橄榄油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橄榄油大赛上,特级初榨橄榄油从27个国家选送的910份橄榄油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是中国引种油橄榄50多年来,首次参加国外举办的国际初榨橄榄油大赛并连续获奖。
2020年7月27日,武都油橄榄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陇上江南橄榄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橄榄最出名、陇上江南橄榄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