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鱼米之乡巢湖这个问题,鱼米之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鱼米之乡是哪个省
1、鱼米之乡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共有7个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
2、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气候温暖湿润,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重要产棉区和产粮区,区域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4、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河流冲淤而成;苏皖沿江平原是受镇江和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二、巢湖“八大碗“,舌尖上的美味,你知道吗
1、巢湖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又精彩纷呈。“巢湖八大碗”就是其突出 *** 。“巢湖八大碗”既是巢湖美食的一种集中展示,又是巢湖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源于何时?传说不一。一说, *** 过海时,因惊扰了东海龙王而引起战争,但 *** 久战不胜,又饥肠辘辘,便退至巢湖稍憩,寻食充饥。此时,曹国舅忽然发现湖畔一户人家正在 *** 办家宴,便上门为 *** 借菜八碗。
2、从此,民间便有坐 *** 桌、食八碗菜之习俗。二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做官,米芾北上看他,两人又携手南下游玩,途经庐州府地的巢湖北岸时,已饥饿难忍,急入村寻食。恰巧一农户正在摆家宴,东坡说明来意,主人盛邀二人入席。美酒佳肴令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吟道:“举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罢无瘾三年去意可难”。米芾也即兴挥毫写下“八大碗”三个字。自此,巢湖八大碗盛行民间。
3、“八大碗”系组合菜,已形成一定模式。如八碗中必须有一碗鱼,以示“年年有余”,至于用什么鱼,要根据时令,日常多用白鱼、鳜鱼,而过年时必须用鲢鱼;必须有一碗圆子,以示“团团圆圆”,一般为肉圆子,也可用藕圆子、糯米圆子、荠菜圆子等。其他不外乎为鸡鱼肉蛋等。
4、“八大碗”是礼仪、节庆和家宴之菜,已成为巢湖人接待客人、节日家宴,以及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餐饮中的食谱,凝聚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就礼仪来说,仅就进餐这件事,从入席就坐、上菜、摆菜、让菜、斟酒、敬酒、回酒、直至宴罢离席,都有着尊老尊客、文明举止等规矩,严谨而又温馨,热烈而又和谐。随着时代进步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观念的变化,今日的“八大碗”承传创新,更加注重营养与健康,大鱼大肉逐步隐退,清淡鲜嫩成为主调。
三、巢湖是有名的人间天堂还是鱼米之乡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因湖而得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古称"居巢"、"南巢"等.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471万。巢湖是一个区位独特的地方。在 *** 国的版图上,很少有哪个城市能像她这样,襟江而又拥湖。大江大湖在这里交汇,江南江北文化在这里集聚。大自然的 *** 斧神工把她造就为江北的"鱼米之乡",历史的烟云赋予她丰富的名胜古迹,长江巢湖之水哺育出一辈又一辈历史名人,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贵的自然和历史遗产。
四、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 *** 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 *** 。
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
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历史上巢湖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湖水清澈,鱼虾满湖。由于巢湖是一通江浅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积的沼岸草滩和水生植物。
为洄游及半洄游 *** 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繁殖与肥育场所,也为定居 *** 鱼类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因此水产资源丰富,以“日出斗金”著称。
到20世纪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盖率 *** 20年(1931)前约为30%,五十年代初覆盖率约为10~20%。1954年大水湖区植被几乎淹没殆尽。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计约2万余亩,其中沉水及浮叶植物则仅呈点状分布,数量甚微,后又经1969年大水及“ *** ”期间的人为 *** 。
至1978年统计,湖区植被仅剩4700余亩,只占湖泊面积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后修建了裕溪闸和巢湖闸后,人为地切断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关闸。
以防江水倒灌,此时正值洄游 *** 鱼类的溯江产卵季节,也是长江鱼苗的汛期, *** 隔绝,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长江鱼苗倒灌入湖的机会。
同时,渔业资源的过度掠取,使巢湖鱼类群体补充来源大大减少,因而导致鱼类区系组成改变和渔获产量的急剧下降。
建闸后,渔获物中青、草、鲢、鳙大大减少,三钱鲲、河鲀、胭脂鱼、鲥鱼、鳗鱼等洄游 *** 鱼类濒临绝迹。建闸前,1952年“四大家鱼”产量达 *** 万斤。
占渔获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锐减,只占总渔获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鱼产量也仅占总渔获量的20%。
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国后长期“以粮为纲”,沿湖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土地,自发和有组织地扩大了对湖泊的围垦。
巢湖的人工围垦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来的湖泊有360多个天然湖汊、湖湾都被历代所围垦,仅清代沿湖围垦总面积就达到62.8万亩。
建国后仍有分散的小面积围湖造田。人工围滩 *** 了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了湖泊自然形态。肥西县的滨湖,庐江县的北闸、同春。
巢湖市的龟山、散兵、花塘等围垦区,原来都是较好的湖滩、湖湾,也是水草较多、饲料丰富的鱼类产卵场所,围垦后草滩遭到严重 *** 。
五、巢湖所辖有哪些乡镇
巢湖市下辖11个镇、1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
11个镇:槐林镇、黄麓镇、栏杆集镇、苏湾镇、夏阁镇、散兵镇、银屏镇、柘皋镇、坝镇、烔炀镇、中垾镇。
5个街道办事处:亚父街道办事处、天河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卧牛山街道办事处、中庙街道办事处。
巢湖居皖之中,下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 *** 万。巢湖古称南巢、居巢,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2011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
巢湖是“三古”之地。堪称古人类的起源地、古文明的发祥地、古 *** 的必争地。已发掘的银山智人遗址表明,距今30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在此繁衍生息。作为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有巢氏,已成为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巢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巢湖是“三将”之乡。冯玉祥、张治中、 *** 农都是从巢湖走出的一代名将,分别被誉为“布衣将军”、“和平将军”和“传奇将军”。
巢湖是“三水”之都。濒临长江,坐拥巢湖,是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
巢湖是“三优”之城。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合芜宁” *** 中心,是皖江开发 *** 的中心地带、合肥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宁西铁路和合宁、合巢芜高速等20多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巢湖港是安徽之一大内河港口,经裕溪河可通江达海。资源优势明显。
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重点旅游开发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并称“巢湖四绝”;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巢湖市拥有巢湖岸线95.78公里,适宜建港岸线34公里,是合肥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地;富有23种矿产资源,石灰石、白云岩储量居全省之一位。发展优势明显。巢湖是全国更大的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全国更大的渔网生产基地、全国十大钢构生产基地之一和全国著名温泉之乡。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巢湖市人民 *** 巢湖概况——巢湖市人民 ***
文章分享结束,鱼米之乡巢湖和鱼米之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