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澧县 鱼米之乡是指哪里 - 之乡 -

鱼米之乡澧县 鱼米之乡是指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关于鱼米之乡澧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鱼米之乡是指哪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常德有哪些世界之最
  2.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邮编是多少
  3. 澧水水系的道 水

一、常德有哪些世界之最

1、10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2、11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3、13长沙“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常德德山山有德”

4、14城市中的花园、国际皮划艇锦标赛赛场、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终点站——柳叶湖

5、23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华南光电

6、24丰富的矿藏—金刚石砂矿、雄磺矿、石煤矿蕴藏量居全国之一位;磷矿、石膏矿、石英砂岩矿、膨润土矿蕴藏量居全省之一位。

7、25湖南屋脊(2100米)——壶瓶山

8、27闯王李自成归隐处、日本茶道起源——唐代古刹夹山寺

9、29 *** 、宋教仁、蒋羽武、丁玲等瞿颖,陈思思,香香等

10、30桃花源飞机场(通航北京、海口、深圳、广州)

11、31飞速的城市化建设(期待您的到来与更多投资建设),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现拥有水路,公路,即将或已经开通的6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等)

12、32全省之一豪华的长途汽车总站,颇具规模与特色的常德火车站

13、33中华一绝、世界基尼斯世界记录、诗国长城——常德诗墙

14、34全省之一条步行街、中南地区更大的步行城

15、35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270多年的历史

16、36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故有“文物之邦”和“人文渊薮”之称

17、38春申君有门客三千而相楚屈原流放期间垂钓于柳叶湖

18、42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常德曾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足迹。如有马援、沈括、孟浩然、李白、寇准、王安石、林则徐等;近代著名 *** 家秋瑾、向警予、爱国将领冯玉祥;著名 *** 家和军事家 *** 、刘复基、滕代远、粟裕、廖汉生等;著名作家郭沫若、闻一多、丁玲、沈从文等;著名学者华罗庚、翦伯赞等。或在常德居住过、或在常德任职、或游历过,他们的活动给常德的历史增添了光彩,丰富了常德文化的底蕴。

19、43中南五省之首的物资集贸中心—规模宏大的“大桥南”市场(升级中)

20、44刘海砍樵的花山,钟相 *** 的天子岗

21、45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遗址——城头山(常德澧县)

鱼米之乡澧县 鱼米之乡是指哪里-第1张图片-

22、50牛肉米粉,酱板鸭,擂茶,北堤麻辣肉,鸭 *** ,火锅……

23、51鱼米之乡、粮仓、纺城、烟都、酒乡

24、52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是一块发家致富发展事业的铂金宝地..

二、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邮编是多少

1、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邮编是415500

澧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常德市,是常德市下辖的一个县。它地处洞庭湖平原南缘,湘江上游,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湘鄂的重要交通枢纽。澧县总面积约1130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力资源,澧水是其主要河流,为农业灌溉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澧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常德市,是常德市下辖的一个县。它地处洞庭湖平原南缘,湘江上游,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湘鄂的重要交通枢纽。澧县总面积约1130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力资源,澧水是其主要河流,为农业灌溉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如澧阳古城、澧州文庙等,是了解楚文化的重要窗口。农业是澧县的主要产业,以稻谷、棉花、茶叶、柑橘等为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时,工业发展也日益壮大,尤其是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等产业。

4、澧县的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如澧水国家湿地公园、涔水国家森林公园等,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近年来,澧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三、澧水水系的道 水

道水是九澧之一,为澧水的一级支流,自慈利入境自西向东横贯蒙泉镇境入临澧。旧志称“按《水经注》:澧水支流有茹温溇渫黄涔澹诸水,而无道水,道水之名不知何时起。”相传昔有浮邱子者,黄帝时人,种苦荬于浮邱之岗,洗 *** 道水之上,丹成得道,道澧之名始此。

道水有南、北两源。南源出慈利县五雷山东麓之三王峪,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两河口入县境,经冯家坪,注入夏家巷蒙泉水库(中型),泄出后向东流,经磨子坪、夏家巷、梅家河,至尖刀嘴与北源汇合,长约27公里,这一段又名龙潭河。

北源水量较大,多系溪涧泉洞组合,大体分为两支主流:一支源出慈利县苗市桃树垭东麓,从西南流向东北,至桃子溪后转东向,入县境后在东泉洞口出流,称为东泉。东泉洞口约3丈余,水量甚大,潭影澄碧,溅沫飞注,现在此处建有东泉水库。另一支源于慈利县苗市五一煤矿洞口东面,此支正处喀斯特发育地区,阴河泉洞很多,水流一度潜入地下,在各洞间迂回出没,入县境后在西泉洞口流出。北源两支东泉、西泉(清朝田光锡写有《东西二泉洞记》,见“题咏篇”)。在官渡桥东1公里处汇合,东南流经新桥、马塌、中坪、水制,于尖刀嘴汇合南源,合而东流,始称道水。道水流至白洋湖附近,几度迂回转向,再东北流至易家渡,左纳洲浒溪,右合龟溪,至龙口桥入临澧县境,沿途纳阳明溪、沙溪河(本流域更大支流)等支流,最后于澧县澧南垸道河口注入澧水。

道水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13 *** 平方公里。流域界于东径111°14′~111°50′,北纬29°11′~29°37′之间。整个流域形似桑叶,位于武陵山脉南支尾翼与洞庭湖平原交接处,东西长58公里,南北平均宽24公里,河网密度0.23公里/平方公里。

道水在县境内流程31.7公里,流域面积326.4平方公里,河流坡降1‰,有大小干支流22条(含道水)。道水流经的蒙泉镇,山明水秀,稻田沃腴,为我县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如明内阁侍读梅鹙、礼部侍郎匡文贞、清孝廉梅峄、明经申正飏、征君阎镇珩,皆是蒙泉人,在明清两朝对县域文化贡献很多。自夏家巷以下沿道水两岸东向至白洋湖,呈一开口窄长盆地,平均宽约3公里,地势低缓平坦,沃野千顷,人烟稠密,为邑南重要粮食产区。

道水多系 *** 河床,下切较浅,一般切深6~9米。南源水流出夏家巷进入近代冲积盆地平原汇合北源后,下切力量已微,水流改向两岸侵蚀,河岸逐年崩塌,尤以大洪水时,冲刷淤积作用强烈,河湾滩险渐次发展,形成现今道水滩多、水浅、河道弯曲的特点。

道水流域属 *** 带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境内夏家巷、两河口、广福桥一带为暴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85毫米,以下东向渐次递减。年内降水时间集中,春末夏初阴雨连绵,入夏至秋前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伏秋又常发生干旱。由于河床下切较浅,相对河谷断面泄洪能力弱小,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低,对河流补给困难,故易形成大雨洪涝、无雨干旱之灾害。

1958年10月动工在蒙泉镇栗树嘴村道水支流修建了首桥水库(原名超美水库),这是全县之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后该水库与附近的寺垭水库联合运用,后又并入蒙泉水库灌区,共同发发挥着很好的灌溉效益,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

道水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县总产的四分之一,其中稻谷占全县产量的三分之一,素有“石门粮仓”之称。为石门的“鱼米之乡”。道水河畔的夏家家巷、白洋湖昔日皆为道水上游地段、邑南最著名之米市,白洋湖仅墟场谷米年成交额就逾10万担。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石膏和矽砂。矽砂储量为 *** 之冠,现已开采利用。区内有常德市青峰煤矿。

以前,道水一线夏家巷、白洋湖等沿河农民的草纸、粮食外销和工业品购进凭水出入,由于河道水浅,船载仅2~3吨。1965年后,由汽车运输代替水运而停航。

道水流域系 *** 老根据地。1 *** 7~1 *** 8年,时任 *** 石门县委 *** 的袁任远,以在白洋湖第6高级小学任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省垣为之震惊”的石门南乡 *** 。建立了方圆200里的太浮山 *** 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为策应解放, *** 组织在白洋湖龙头岗成立了第8突击大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鱼米之乡澧县和鱼米之乡是指哪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鱼米之乡 澧县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