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湖南 鱼米之乡 之湖,最美鱼米之乡洪湖 ***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湖南、湖北两省命明相对指哪个湖泊来说的
1、湖南和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在洞庭湖以北是湖北,以南是湖南。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大致上可以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周围名胜繁多,是湖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3、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 *** 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4、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 *** 。
二、塔里木盆地造一个巨大的湖泊,新疆能变成鱼米之乡吗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是中国更大的盆地,总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新疆边境。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800~1300米,地势西高东低。塔里木盆地大部分都是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大约占塔里木盆地总面积的80%。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是中国更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十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温带,年平均气温9~11℃。由于位于内陆地区,非常干燥缺水,整个盆地基本上都是沙漠 *** ,鲜有植被覆盖,昼夜温差极大,因此中心区域属于无人区。罗布泊就位于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也有湖泊,不过多是一些季节 *** 的湖泊。
3、新疆总面积1 ***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更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1/6,地处亚欧 *** 腹地。塔里木盆地占据了新疆总面积的24%,被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环抱。新疆北部还有个准噶尔盆地,是中国4大盆地之一。整个新疆属于温带 *** *** 气候,特点就是干旱少雨。
4、受限于纬度、海拔、地势地形等因素,新疆地区降水少,降水量少导致植被少,恶 *** 循环地表水蒸发得也快。要想改变新疆的气候,就只能通过大量的水资源来进行调节。
5、如果塔里木盆地变成一个湖,由于湖水不能流动,必然是像青海湖那样的咸水湖。青海湖总面积4435平方公里,如果整个塔里木盆地被水淹没形成湖泊,那将会是世界上更大的湖泊。目前世界上更大的湖泊是里海,面积高达38万平方公里,位于欧亚 *** 交界地带。鉴于还需要住人,给动植物留下生存空间,就先弄个10万平方公里的大湖吧。
6、水资源确实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及地表水资源充沛,绿色植被也就较多。热带雨林就是因为降水多,温度高,所以植被才十分茂盛。
7、如果在塔里木盆地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整个新疆的气候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说变成鱼米之乡,至少更加适合人类居住了。生命需要水,丰富的水资源将导致该地区的生态 *** 发生巨大改变,地下水位提升,动植物将变多。
8、水的比热容比沙子高,一个巨大的湖泊意味着巨大的水汽蒸发量,湖周边地区的气温将会发生巨大改变,昼夜温差将会变小,空气也将变得更加湿润。大量的湖水蒸发后能够在盆地内周边地区形成降雨,使得塔里木盆地更加适合农业耕种和人居生活。不过由于塔里木盆地周边基本上被高山环抱,这些降水可能很难滋润到新疆其它地区。
9、造一个湖泊,要想不让它干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不断的供给水资源,还必须把湖周边的生态搞起来,用来涵养水源地。
10、目前,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塔里木河等河流就是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如果全球变暖,四周山脉上的冰雪完全融化,塔里木盆地就能形成一个湖泊。全球变暖,对于新疆来说可能是个好事,但对于全人类来说却是大灾难。
11、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引水济疆也是一个大工程,更别说在塔里木盆地硬生生地造一个巨大湖泊。从渤海引水,所需要的工程量也是惊人的,效益不高。如果从雪山众多的 *** 引水,要好一些。
12、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其实,植被也能影响气候,植被除了可以固定水资源,减少降水后的蒸发量,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形成丰富的水汽资源。塔里木盆地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要想改变塔里木的气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不过,这种方式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13、其实,在几 *** 前,塔里木盆地就有一个大湖泊,那就是如今的罗布泊地区,曾经的楼兰古国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得以繁荣兴盛。据考证,该湖泊面积大约为2400~3000平方公里。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的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在只剩下 *** 盐地。
14、水对周边环境的改变确实很大。在塔里木盆地造一个湖泊,现在看可能成本高,效益不大,未来如果使用新式能源,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海水输入到塔里木盆地,那么新疆真的能够变成鱼米之乡。
三、白公湖的由来
1、 出仙桃城区往东进入西流河镇境内,有一个古老的地方一一白公湖。它的由来记叙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2、 明朝以前,沔水之阳的仙桃镇东南方约三十里地有一片无名湖泊,东邻西圻湖,南傍苟美湖,西伴鸡冠湖,北抵黄泥滩,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上接汉江之水,下与长江相连,春夏碧草摇曳,绿荷映天,秋冬雁翎成群,芦花如雪。但由于地势低洼,十年九淹,所以自古无人在此栖居。
3、 明洪武立帝之后,为抚平战争创伤,强国富民,遂大力发展农业,广辟良田,并积极鼓励 *** 置垦。于是便有了江西填‘两湖’(湖南湖北)的巨大迁徙行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有一位银须飘逸的道长,姓刘,名广通,号白胡道人,江西省吉安府(现吉安市)永丰县迁莺乡万寿里纂口保上甲社人,携妻儿并袁姓表亲随迁徙人群离家向湖北进发。一日,行至无名湖边,见湖面广阔,地貌秀丽,决定在此小住,暂以捕捞为业。一天其妻陈氏在渔船边洗碗,不填将一只瓷碗落于水中,急唤广通打捞,广通见状拍手大悦,连说:‘有了!有了!我们的衣饭碗就在这里了,还捞什么!‘于是便在湖的北岸(现华严阁村附近)择地建房落籍。其袁姓表亲在湖的南岸(现永善村附近)落户。
4、 广通公颇有学识,且为人敦厚,心地善良,勤于渔耕,与周边居民相处和睦,往来亲善,广为乡邻敬谓。在其后的岁月里,人丁迅速增长,事业日益兴旺,其后裔先后在湖边择高地筑台而居,绵延数里,地域涵盖现在西流河镇的芦白,塘湾,新垸,蔡杨等村,并不断向周边其它地区扩展。为了谋求生存,寻求发展,刘氏历代先贤勇于与大自然抗争,不断出资出力,率众筑堤疏河,改造湖泊,垦荒辟地(最盛时垦地三万余亩),随后又置工坊,建集市,兴商贾,办学堂,使昔日的蛮荒之湖变成了鱼米之乡,名躁之地。
5、 因广通公白发白须,为人清白,借一片白水而发,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仁者,便将这片无名湖泊取名为白公湖。治湖而过的一段河道上游为刘姓居住,下游为袁姓居住,故名刘袁河(西流河的上游,上自下查埠,下至苟美湖)。
6、 白公湖刘氏自广通以来近六百年,传承二十余代,谱载人口近两万,另有历年迁徙流寓失散者不计其数。现有人口遍及仙桃市及周边县市,并远播全国诸多省区。数百年来,白公湖刘氏人文勃发,名扬一方,留下许多传奇和佳话。
7、 如今,旧时的湖泊已不复存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十里新村,百业兴旺,千顷鱼塘,万亩稻香,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白公湖刘氏后裔秉承先辈遗风,正在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家园努力奋斗,白公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8、 史料来自仙桃市档案馆藏《白公湖刘氏宗谱》
四、湖南省的洞庭湖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1、首先从气候上该区域位于 *** 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其次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所以水稻丰产;
3、第三平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江流经于此,河网稠密,有利于淡水水产业产业的发展,所以该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五、鱼米之乡哪个湖
1、鱼米之乡是一个形容地区富饶、物产丰富的词语。在中国,当人们说到某个地方是“鱼米之乡”时,通常意味着这个地方盛产鱼类和稻米。
2、洞庭湖是中国的一个大型淡水湖,位于长江中游。它因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肥沃的周边环境而被称为“鱼米之乡”。洞庭湖周边地区有着广阔的农田和水域,适宜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3、洞庭湖的水产资源丰富,湖中有各种鱼类,包括常见的淡水鱼和一些珍稀鱼类。同时,湖泊周围的湿地和河流也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生长环境。
4、另外,洞庭湖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水稻的种植。这里的水稻产量丰富,质量上乘,使得洞庭湖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5、综上所述,当人们提到鱼米之乡时,洞庭湖是一个典型的 *** 。
六、鱼米之乡千湖之省是哪里
1、 *** 是湖北省。下面进行详细解释。
2、湖北省被誉为“千湖之省”,是因为省内有着丰富的湖泊资源。据统计,湖北省内大小湖泊超过一千个,其中不少湖泊风景优美,且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比如洪湖、梁子湖等都是知名的淡水湖,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也使得这里成为了真正的“鱼米之乡”。
3、“鱼米之乡”是指一个地方既有丰富的水产品,又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湖北省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不仅湖泊众多,而且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水稻,作为湖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使得这里成为了真正的“鱼米之乡”。
4、湖北省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地处长江中游,交通便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丰富的湖泊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得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都十分优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5、总的来说,“鱼米之乡”和“千湖之省”的称号,充分体现了湖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