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蚂蚱之乡是哪,以及蚂蚱哪里能买到多少钱一斤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最忆是乡间|草丛里那些跳来飞去的蚂蚱
1、秋风起,傍晚时小区里虫声四起,想起了小时草丛里那些跳来飞去的蚂蚱。
2、在我的老家山东省莒南县,没有蝗、蚱、蜢、螽斯、蟋蟀之分,所有这些东西都叫蚂蚱。当然,住在山地丘陵的先人们,还是很随意地为它们起了名字,以便区分。比如浆浆理理、乖子、铁橛子,这样的名字,不是当地人,想破头也猜不出是啥东西;还有一些,别人看了,能猜个差不多的,比如蹬倒山(也叫蹬蹬山)、泳蚂蚱、草里趴。
3、春天小草始生,嫩绿的草丛里便有了蚂蚱,小小的,开始还只有麦粒大。我小时逮蚂蚱的游戏,就从它们开始。
4、春风还带着寒意时,母亲便会买来10来只小鸡,放在鸡筐里。小鸡一身黄黄的绒毛,唧唧地叫着,很是好玩。母亲是不会让我玩的,一只小鸡在我手里不用待多长时间,就会被玩死。因此,我不能蹲在鸡筐边,看它们唧唧叫着吃小米,只能站在一边看看。
5、有个情况除外,那就是我手里有可以喂小鸡的蚂蚱。
6、这时的蚂蚱很小,而且与绿草同色,要蹲下来,才能从小草间看清它们。手里拿个小瓶子,逮一个往瓶子里塞一个。觉得够多了,便回家,蹲在鸡筐旁,把瓶子倒过来,小小的蚂蚱从瓶口里爬出来,用手捏住,小心地放在一只小鸡前。开始时,小鸡并不觉得这小东西比小米好吃,可吃过后,它可能会觉得“真好吃”。
7、于是,小小的它们,在“鸡生”中之一次开始有了争抢。这个过程,很好玩。
8、草渐长,蚂蚱渐大,小鸡身上的 *** 渐淡,我也没了再去逮蚂蚱喂小鸡的兴趣,幸亏这时有小鸟孵化出来了。
9、我小时候至少喂过6种小鸟,除了麻雀和翠鸟,其他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们学名叫什么。除了小翠鸟要吃鱼外,别的都要吃蚂蚱。
10、还没有睁眼的小鸟更好玩,听到声音,它们便知道“食儿”来了,一个个伸长脖子,大张着与身体不成比例的黄角嘴,叫着求食。把一只蚂蚱放进一只小鸟的嘴里,它闭上嘴,缩几下脖子就吃进了肚子,然后张着嘴继续求食,直到它觉得吃饱了。
11、只要有足够多蚂蚱,从鸟窝里掏回来的、没睁眼的小鸟,都能喂活长大。掏回来的小鸟要是已经睁眼了,很少有能喂活的,因为它们只认父母的投喂。于是,我便用手扒开它们的嘴,把蚂蚱硬塞进去。这样做,它们依然活不过二三天。母亲看着我做这样的努力时,常会说:扒口喂食,三天埋坟。
12、春意深浓,小鸟飞出窝。我的意识里没有了小鸟,也便没有了蚂蚱,虽然它们依然还在草丛里跳着、长着。
13、整个夏天,我的注意力全放在村边小河和小河里的鱼身上,放在河边树林里的知了猴和知了身上。
14、直到秋风起,草丛里响起各种蚂蚱的叫声。这时它们已经长大,便再去逮蚂蚱。
15、逮不同的蚂蚱,要到不同的地方去。
16、河边树下的草丛里,主要逮两种蚂蚱:浆浆理理和乖子。浆浆理理就是蟋蟀。当地人之所以为它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虫子叫声响起时,就应该准备做冬衣了。以前的衣服全是棉花做成的,贫瘠的山岭地上,没有农民穿得起丝。那时的技术,做出的衣服软里邋遢,穿在身上没个型。所以要浆,把布放在粉浆或米汤里浸泡,这样的布干后会发硬成型。理,是打理的意思,也就是针线活。
17、乖子就是螽斯,有的地方叫蝈蝈,我不知道先人们为啥会给它们取这样的名字,它们有大而锋利的牙,能轻易咬破我的手指,一点也不乖。
18、两种蟋蟀。上面那种个大肉多。下面这种,因为小不会特意去逮,随手逮到了,也会穿起来。
19、这两种东西都藏在草丛里,在没有被惊动的情况下,各自唱着秋天的歌。我用脚在草丛里轻轻地滑过,它们感觉有了动静,会从草里钻出来,看看是咋回事儿——事实证明,被好奇害死的不止是猫。我看到它们,它们也看到了我,便向草里钻去。我迅速地弯腰,两手扑下去,连虫带草一起按住,慢慢地抬手,在草间找到它们。逮到后,用谷绒(即狗尾巴草)穿起来。逮蚂蚱大多数时候需要两只手,因此我经常是用嘴 *** 谷绒的。
20、泳蚂蚱要到河边和田间的水沟里逮。这东西应该学名叫中华稻蝗,当地人为它们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受到惊动时,它们会跳进水里,钻进水中,游着找棵水草,然后抓住水草不再动,直到觉得安全了再出来。在所有的蚂蚱中,这东西更好逮。看见了,把手伸进水里,便能从水草里把它们拿出来。
21、铁橛子要到山坡的草丛里逮。当地人为它们取这种名字,是因为它们受到惊动时,大多不是飞走,而是跳走。它们的跳,给人的感觉是刚猛有力,能跳出二三步甚至更远。这种东西很不好逮,一个是山草硬容易划破手,一个是它们跳得远,追逐起来是个很累的活儿。
22、草里趴要到路边的长草丛里去找,这东西应该叫中华蚱猛。它们的颜色和周边的草很相似,青色、灰色、土 *** 。藏身于同颜色的草里,它们觉得很安全,有人走近也会一动不动。觉得很危险后,它们才会飞走,而且飞得很远。想逮住它们,就是在它们跳出草丛、准备飞时,把它们逮住。
23、用手扑按草丛里的蚂蚱,手被划破扎伤是常有的事儿。草丛里有洋槐树落下的枯枝,有干枯草硬实的茎,有茅草之类锋利的叶边。到 *** 岁以后,我被扎伤划破的次数越来越少,原因是我不再用两只手去扑,而是用一只手去抄——当蚂蚱因为想看看是什么动静而钻出草的瞬间,我的右手会迅速从草尖上抄过,然后它们便会被我攥在手里——这大大提高逮蚂蚱的效率。
24、乖子。在我老家,至少有3种乖子。
25、我本想让老家山村的人拍些蚂蚱的照片,他们说,很难找了。
26、中秋过后,我会更多到树林里。因为这里有蹬倒山和螳螂。它们都呆在树上,蹬倒山多在洋槐树上,它吃树叶子;螳螂多在松树上,因为松树上虫子多。逮这两种东西,都要很小心,别被他们弄伤。蹬倒山应该叫中华巨蝗,它是我们那里个头更大的蚂蚱,有两条坚强有力的后腿,后腿末端有锯齿。母的有一肚子籽的拖累,飞不起来,很容易逮到,逮时一定要用手指捏住它们的头颈,让它的后腿蹬不着我;如果直接用手抓,它很可能会在我手上狠狠蹬几下,在我的手上留下几道血口子。螳螂也只逮母的,不仅因为母的个头比公的大很多,而且也是因为它们肚子里的籽。母螳螂同样飞不起来,面对来犯者,高举着两把大刀。更好的办法,是我的手比它们的刀还迅速,捏住两个刀,它们便束“刀”就擒了。我的这些经验和手段,都是在不知手被这两种东西划破多少次后,总结和训练出来的。
27、能开垦的地方,都开垦种上了庄稼,村周边没有多少草地供我在秋天里逮蚂蚱。草地少,一遍遍地逮,蚂蚱就少。在草丛间低头寻找半个下午,能穿满一条谷绒,便是很不错的了。
28、那些年,在草丛里逮蚂蚱时,我常常想起姥爷说的过蚂蚱。姥爷说的过蚂蚱,是蝗灾。蝗,是 *** 飞蝗。我们那里没有 *** 的草地,不会生出那么多东西来。飞蝗是在南边江苏的湿地、草地里出生的,它们吃光了当地能吃的一切东西,到会飞了,便向北飞来,一路飞,一路吃。姥爷说,过蚂蚱时,铺天盖地都是,他们拿着扫帚,守在地头上,不停地扑打。蚂蚱太多了,一点用也没有,一人高的玉米,很快被啃得只剩下根。蚂蚱过后,地头扑打死的蚂蚱,被堆到地边的沟里沤肥。“蚂蚱过后,寸草不见。”姥爷说。
29、幼时的我不知道蚂蚱的“威力”,在草丛里逮蚂蚱时,只会感叹着有那么多蚂蚱逮就好了。
30、 1990年代末,我去黄河口采访灭蝗。当时,蝗虫还没长出翅膀,只能在草地里蹦着前行。看着地面上那种向前移动的、土黄的颜色,看着无边际的草地,我明白了什么叫蝗灾。对以前的中国农民来说,除了旱灾、涝灾、风灾、雹灾,还有一灾,那就是蝗灾。蝗灾不会发生在所有地方,也不是年年发生,在特定的年景下,在特定的地方,会暴发蝗灾。只要暴发了,给农民带来的就是绝望。
31、因为有了 *** ,因为湿地、草地越来越少,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人们不再担心蝗灾,蝗灾也从现在农民的防灾意识中消除掉了。不仅如此,我现在回老家,村边树林里的蚂蚱少得几乎找不到了,虽然树林里早已多年没有了逮蚂蚱的孩子。
32、“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自古以来,人们便生活在蚂蚱的各种叫声里,人们把它们的声音写进诗文里,以映衬他们的心情和感慨。现在的人们住在高楼上,有紧闭的门窗,即便高楼边有些草地,草地里有些蟋蟀,它们也不可能“入我床下”了。
二、怀念蚂蚱
1、家乡蚂蚱很多,但我并不喜欢蚂蚱。
2、家乡主要种植小麦,因此盛产蚂蚱。每年温热的夏风吹黄了麦田时,蚂蚱总是不期而至,在金黄的麦穗上跳舞唱歌。 *** 之间,四面八方,漫山遍野都在蚂蚱响亮的叫声中沸腾。父母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忙着收拾打麦场,磨镰刀,准备开镰。我们也忙着编蚂蚱笼子,准备捉蚂蚱。
3、别看蚂蚱呆头呆脑的,可大智若愚,面善心奸。表面忘情歌唱,不亦乐乎,实则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头上一对长长的触角总是不安分地摇来摆去,随时探测周围的动静。明明在前面那棵硕大的麦穗上扯着嗓子拉二胡,等母亲几镰刀割到面前,早已无影无踪了。
4、一抬头,蚂蚱又攀上了一棵麦穗,抬头张望,向搔首顿足的我抛个媚眼,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扯开了嗓子。岂有此理!欺人太甚!我忙喝住母亲,喊住 *** 。轻轻双手拔开麦穗,屏气凝神,轻手轻脚,慢慢靠拢过去。偏偏干麦叶子跟自己过不去,刷拉着裤角,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脚抬起便悬着,半天不敢放下。紧张得 *** 擦汗的手僵在半空,任由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跌落。母亲噙着一口水不敢咽下,鼓着双腮,似衔着两个核桃。
5、好不容易凑到跟前,伸出双手,掬成半圆形,以 *** 不及掩耳之速捂去。就在双手就要合拢的一瞬间,蚂蚱先生从容地收起琴,往下一缩,猴子溜杆一样,顺麦杆“哧溜”一下滑入麦田,销了声,匿了迹,又找不着了!只剩下沉甸甸的麦穗晃来摇去打着秋千。
6、真气人!差一点点就抓住了!我吹胡子瞪眼,连踢带打。周围的麦子倒的倒,折的折,断的断,伤胳膊断腿,一片狼藉。最后抱怨 *** 擦汗时手抬太高了,母亲喝水时声音太大了。 *** 嗔怪道:“吃饱了不知道五谷怎么长的,看你把麦踏成怎样的了。骡驹打滚也弄不成这样。”“有什么叫唤的,谁家没有娃娃。”母亲一边驳斥着 *** ,一边低头收拾我弄乱的麦子。
7、“六月来热忙忙,牡丹层层秦始皇……”抑扬顿挫的秧歌声从母亲口中飘出。山坡的那边,传来杜喜老哥嘹亮粗犷的山歌声:“ *** 放在枕头上,不见 *** 睡不着……”。杜喜老哥口吃严重,结结巴巴,有时一句话晃半天晃不出来,口张成个喇叭,哈啦子几尺长,旁人干着急,心拧成个疙瘩。可唱山歌如蚂蚱唱歌一样,一点也不结巴,太奇怪了!一石击起千层浪,婉约豪放的歌声,感染了太阳下晕头转向的蚂蚱,万千齐鸣,滚烫的大地又沸腾了。
8、小麦割到最后,便只剩下蚂蚱了。蚂蚱平时散布在各个角落,谈情说爱,吃喝拉撒,睡觉唱歌,只看到攀在麦穗上的几只,感觉不到多。如今被驱赶到一起,成百上千只蚂蚱熙熙攘攘,可怜兮兮地抓着最后几根救命稻草,密密麻麻占据着最后一块炕面大小的麦田,金黄的小麦也成了麻灰色。看得人心里麻酥酥的,不敢看第二眼。
9、母亲抡开胳膊,挥动一下镰刀,顿时惊起无数蚂蚱仓皇逃窜。有的慌不择路,顺着腿爬到身上。最讨厌蚂蚱爬到手背上,痒痒的很害怕,慌乱中胳膊一甩,蚂蚱便飞上了天。有的六肢乱蹬,奋力奔跑,遁入野棉花中。有的吓晕了方向,东跳一会,西跑一阵,忙忙乱乱。有的完全乱了分寸,直在原地打转转,最后直接钻入土中,留个 *** 在外面,成了山上的 *** ,顾头不顾 *** ……
10、这时候天下是我的,我是这儿更大的王,我想怎么捉就怎么捉,爱怎么玩就怎么玩。选一只不顺眼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脊梁,任由它张牙舞爪,拳打脚踢,小小蚂蚱,又能耐我何!现在想想,幸亏蚂蚱不 *** ,否则一怒之下群起而攻之,我早就成一堆白骨了,哪能今日还站在这儿飞扬跋扈。不过还得提防蚂蚱咬,蚂蚱一只咬住,撕心裂肺般疼,怎么想办法都不松口,无可奈何,使劲一拉,蚂蚱身首便分离了,脖子处总是拉开一条长长的白色肉串。身首都异处了,还不松口,不过用不了多久,嘴里吐出点污水,就松开了。
11、我最喜欢挑一只健壮的蚂蚱,跟在后面,让它在漫无边际的麦茬地中跳跃。其实地有边,但我不让它跳出边。我并不抓它,只是跟着,累坏它,吓死它。俗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种情况最难受,就像人头上悬着一把刀,摇摇欲坠,却并不落下来一样。
12、我跟在后面是为了看蚂蚱跳,蚂蚱后腿一屈,身子一蹲,“啪”一下便跃起来,长长的后腿如长长的尾巴。跃到更高处又迅速跌落,重重摔在地上。蚂蚱略一休整,又起跳,跌落,始终掌握不好分寸, *** 蛇尾。这时候我总是想起老师经常骂我们的一句话:“跳!跳!都跳!蚂蚱一样跳,别不知天高地厚!蚂蚱跳得越高,就摔得越重!”自从看了蚂蚱跳,突然咱白了老师的话,我便学乖了,不敢调皮了。
13、蚂蚱跳累了,我也玩得没意思了,便一把捂住。蚂蚱麦杆一样的大长腿一点也不健壮,稍微一碰就断了。虽说失了双臂的维纳斯以她的残缺俘获了全世界男人柔嫩的心,有时西施皱眉很美,可东施效颦反而更丑!断了腿的蚂蚱就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美,丝毫没有魅力。腿一断,蚂蚱的命运就悲惨了!找根麦杆,从 *** 眼戳进去, *** 在地上,让它头朝天,脚垂地,手舞足蹈,听天由命,自生自灭。若能心存善念,手下留情,放归自然,了却残生,那蚂蚱的祖上肯定烧过高香,磕过响头,积过阴德,念过“ *** ”。
14、幸好腿没断,样子也俊俏,便翻开翅膀,仔细查看藏在翅膀中间正方形的镜子。看镜子上的玻璃是否有裂纹,玻璃破了,命运也就糟糕了。其实重点是看镜子周围有没有小红点——一种小得不能再小的红虫子。若有, ***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这是蚂蚱唱歌好坏懒勤的关键。告诉大家一个众所不知的小秘密,蚂蚱唱歌不用嘴,用的是背面这面镜子。这个秘密乡村里的小伙伴都知道,但城里人不知道。如果你吹嘘说蚂蚱用嘴唱歌,那就让人贻笑大方,让人满地找牙了。小红虫寄生在镜子周围,近水楼台,得月方便,饿了咬蚂蚱,蚂蚱便振翅驱赶,自然就响了。即使不咬,小虫爬来爬去,伸胳膊展腿,蚂蚱痒得难受,也会振翅。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上的蚂蚱是幸运的,我会带回家,养在精致的麦杆笼子里,好吃好喝供着,让它聒噪一个夏天。
15、不过我还是不爱蚂蚱,长长的翅膀灰不溜秋,中看不中飞,根本就张不开,连扑腾一下都不会。大大的将军肚瘪瘪的,没多少油水。分布着的两排气孔,是专门用来呼吸的。我常常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大的嘴巴不用,却用肚子呼吸,蚂蚱真是个奇葩!不过看到肚子,我倒想起不知从哪儿看来的一则故事。说蚂蚱看到蚂蚁在搬食物,便想不劳而获,据为己有。于是提议和蚂蚁比赛将头淹入水中,谁淹的时间长食物归谁。几个回合下来,总是蚂蚱赢,食物全归了蚂蚱。正当蚂蚱不可一世,大快朵颐之时,一直冷眼旁观的螳螂挥着大刀横了过来,一把将蚂蚱的肚子按入水中,对蚂蚁说:“ *** ,你应该这样比。”话未说完,蚂蚱已憋得面红耳赤,奄奄一息了。螳螂一直被黄雀欺负,今日却欺负了蚂蚱,大快人心!
16、蚂蚱的肚子不仅会呼吸,还营养丰富,是小鸡的美味大餐。割麦时,乡亲们常带着小鸡。乡亲割麦,小鸡啄食蚂蚱,既除了虫,又放了鸡,连娶媳妇带过年,一举两得。常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蚂蚱的克星是小鸡。你瞧蚂蚱正在麦茬间快乐地游戏,小鸡走过去,头一低,“嘣”一下,便从小鸡嘴里飘出蚂蚱凄厉的哀嚎声。有时蚂蚱太大,卡在小鸡喉咙处,小腿乱蹬,噎得小鸡涨红了脸,伸长脖子,硬咽下去。有惊无险!兴奋得小鸡“嘎嘎嘎”狂吼几声。
17、我疑心蚂蚱是美味,但我不敢尝,连想都不敢想,一想肚子里便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恶心得要吐出来。可我的堂弟敢吃。我的堂弟两岁时 *** 去世,之后母亲生下 *** 便拍 *** 走人,改嫁他乡。爷爷奶奶尿一把屎一把拉扯大兄妹两人,日子艰难,很少见过荤腥。堂弟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斩杀蚂蚱补充营养。这个简单,野外生一堆火,把蚂蚱串在树枝上,边烤边吃。听说味道鲜美,堂弟连细腿上的皮也 *** 干净了。不过我没试过,我一向对吃的很挑剔。以后看见堂弟,我总是想起蚂蚱。
18、长大后阅历渐丰,看到许多地方专门词养蚂蚱,以满足口舌之快。加上这些年许多 *** 营养专家将蚂蚱吹到天上,吹得天花乱坠。说此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包治百病,有减肥降压排毒养颜延缓衰老等乱七八糟的功能,集食用养生 *** 闻为一生。方知此物为一宝,可惜当年愚昧,竟错过此物,悔恨莫及。早知如此,如今自己也得了道,成了仙,腾云驾雾,饮露餐风了!不过我堂弟明明吃了许多蚂蚱,却还是凡胎肉身,并未羽化成仙。如今终日在建筑工地打拼,一年总见不了几回面。
19、时至今日,吃蚂蚱之风越来越盛,在云南称蚂蚱为“跳菜”,并有“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的说法。哈尼族用蚂蚱做咸菜。天津流行热饼卷蚂蚱,蚂蚱油里炸过,肥而不腻,又酥又香又脆,卷在烙熟的热饼里,异香满嘴。天津卫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网上有人传言,当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炸蚂蚱撒上花椒盐来下酒,有人请我上义顺和吃 *** 大菜,我都不去"。斯人已作古,此话真伪已难考,但能说明油炸蚂蚱确实香酥可口,令 *** 罢不能。听说现在有蚂蚱宴,煎炸蒸煮炒,诸般武艺都用在蚂蚱身上,看来各位大厨挖空心思了。人常说“狗肉上不了宴席”,敢情是叫蚂蚱篡位了。和这些五花八门的吃法比起来,堂弟的吃法太原始了。不过我还是欣赏堂弟的吃法,原汁原味,豪爽粗犷,像个北方汉子。
20、如今蚂蚱在家乡销声匿迹,几乎快绝种了,一个夏天总共看不见几只。母亲说是现在家家打 *** 的结果,可我认为是让天南海北的食客们吃光了。放眼望望绿草萋萋的土地,蓦然明白,小麦都快绝种了,哪来的蚂蚱呢!
三、蚂蚱都有哪些种类!写出来,快,急需
蚂蚱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蝗虫”。
食 *** :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 *** 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
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后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 *** ,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更大的分别。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 *** 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幼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若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形态及生活习 ***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 *** 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之一节的侧方。
WFPJDAFR53MG6DYMPR8KTHM7L国际专外型特征:体长雄 21~31mm、雌24~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脚是绿色,体色差异颇大,会与栖息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生态习 *** :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草丛中极常见的蝗虫,每年可发生两代。蝗虫之所以要群体活动主要是因为生理上需要高温靠在一起可以保温。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 *** 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之一节的侧方。依蝗虫的生活习 *** 可分成迁移型与非迁移型,二者皆对作物有很大的威胁,尤以前者 *** *** 甚强,只要其过境则所有的绿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尽。蝗灾所带来的震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其食 *** 甚杂,遍食各种绿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爱不释口。
若虫(幼虫)亦称蝗喃,外型酷似成虫,可是只具翅芽,善于跳跃,须经四至七次脱皮后,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成虫。蝗虫有的拥有短触角及短的产卵管,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千多种的蝗虫。蝗虫身体最长的部分便是后脚,大约与身长相等,而一跃便能跳出身体八倍长的距离,而蝗虫的后脚也是它的更佳乐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发出声音。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全世界约有12000种, *** 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生活史;卵→若虫(幼虫)→成虫。
*** 人称为草螟仔有首民谣“草蜢弄鸡公”,歌词中即描绘这种小昆虫与大公鸡相互 *** 的情形,这是 *** 早年乡间常见的画面。蝗虫过境是大家耳熟能响的成语。
食 *** :是植物食 *** 昆虫,大部份不特别挑食。
另类:棱蝗,习惯栖息于潮湿 *** 地面,主要食物苔苏类植物。
栖息环境与保护色:机乎有典型的保护色,在草丛中有绝佳的隐身效果,后脚粗状发达,善于弹跳,遇到危急是它们惯用的避敌 *** 。
*** 行为;和其它昆虫比, *** 时间比较久,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档的画面屡见不鲜。
业版盒装零售版吉林龙兴 *** 河北白氏昆虫有限公司
*** 飞蝗我国发生的三大飞蝗之一,在我国大致分布在北纬42。以南的冲积平原地带,北起河北,山东陕西以南,西至四川、甘肃南部以南均有发生为害。形态雄成虫体长33~48毫米,雌成虫体长39~52毫米,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体灰黄褐色(群居型)或头、胸、后足带绿色(散居型)。头顶圆。颜面平直,触角丝状,前胸背板中降线发达,沿 *** 两侧有黑色带纹。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点翅长超过后足股节2倍以上(群居型)或不到2倍(散居型)。 *** 腹面有长而密的细绒毛,后足股节内侧基半部在上、下降线之间呈黑色。卵囊圆柱形,长53~67毫米,每块有卵40~80余粒,卵粒长筒形,长4.5~6.5毫米, *** 。第五龄蝗蝻体长26~40毫米,触角22~23节,翅节长达第四五腹节,群居型体长红褐色,散居型体色较浅,在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为绿色。北京以北一年1代,黄淮海流域一年2代,南部地区3~4代。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黄淮海流域之一代夏蝗5月中下旬孵化。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第二代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虫。卵多产在草原,河滩及湖河沿岸荒地,1~2龄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龄以上在光 *** 地及浅草地群集。密度大时形成群居型飞蝗,群居型喃和成虫有结队迁移或成群迁飞的习 *** 。旱年可造成秋蝗大发生,第二年常形成夏蝗严重为害。1头 *** 飞蝗一生可食鲜玉米叶80克,成虫期食量为喃期的3~7倍,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阔叶作物。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的繁殖基地。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 *** ,保护蝗区的捕食 *** 天敌。
大面积使用 *** 剂防治蝗蝻应掌握蝗虫在3龄以前。
用75%马拉硫磷乳油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飞机防治每亩用60~70克;地面喷雾,每亩用75克,或用45%马拉硫磷乳油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75~100克,或20%敌马合剂,每亩用100克或1.5%林丹粉剂,每亩用1.5~2千克喷粉。
⑷把蝗种寄送给客户鉴定 *** 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 *** 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以及客户所需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300只左右的成虫。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更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四、蝗虫是灾害 *** 昆虫,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 *** 喷雾器,杀蝗虫的 *** 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 *** 等菊酯类杀虫 *** 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反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 *** 将其全部 *** ,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 *** 前将其全部 *** ,或用 *** *** ,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食用蝗虫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据《食用昆虫与菜谱》一书中介绍,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73.5%,氨基酸18种,总含量为20.3%,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B1、B2、E、A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4种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种类有中华稻蝗, *** 飞蝗等。
蝗虫在全世都有都有以蝗虫做食品的习惯,蝗虫的肉质松软,味美如虾,各大宾馆、饭店煎炒烹炸做出的“油炸蚂蚱、陆地飞虾、飞蝗腾达”等几道菜手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又如墨西哥近年来出版的一本叫《吃昆虫》的册子,书末列举了40多种昆虫菜肴加工谱,其中列举的之一例就叫做“中国风格”的“花生炒蝗虫虾米”据昆虫菜谱集锦介绍“葱炒蝗虫”锅内投入清油或者猪油,把新鲜洋葱片炸熟,再加入洗净后的蝗虫略煎一会,再加入食用香料(如五香粉、桂皮粉)以及大蒜、辣椒粉等,然后喷少许水拌匀。炒熟,将葱炒蝗虫作为面包的夹心即成为蝗虫三明治。
蝗虫- *** 用价值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中国人除了用蝗虫做食品外,也有做 *** 用,而且还有治病良方,蝗虫焙干,研末,每次服3克,一日三次,用酒送服,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本品治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表(缓解症状)之法,宜于治本对因的 *** 物配用,蚂蚱钩藤汤,用蝗虫10头,钩藤15克,薄荷10克,加水煎服,来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等。蚂蚱汤,蝗虫30头,加水煎汤,分3次服,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本方专取蝗虫止咳降逆,平喘,用于百日咳,咳嗽气急,连连不已。亦可用于支气管炎哮喘。
蚂蚱之乡是哪和蚂蚱哪里能买到多少钱一斤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