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豫东西瓜之乡这个问题,中国西瓜产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河南开封特产:开封西瓜
开封西瓜俗称汴梁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驰名古今中外,畅销神舟大地,有汴梁西瓜甲天下之称。民间素有"肖县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红到皮"之谚语。产地主要集中在开封县、通许县和尉氏县,面积约1.4万亩。主要品种有汴早露、开杂二号、翠宝五号京欣一号等。
开封一带气候温和,夏季雨水均匀,沙壤土质较多,非常适宜西瓜的生长。加之开封县南郊范村、万隆乡镇地处黄泛区,沙质土壤面积大,自古有种植西瓜的习惯,广大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丰富的种植的经验,把西瓜作为乡土珍品精心种植,不断改进,形成了开封很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和传统特色的种植方式,使开封西瓜逐渐成为国内外驰名的地方特产。
开封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全市五县二区近50个乡(镇),重点分布在开封县的西姜寨、范村、朱仙镇、半坡店、万隆、袁坊、仇楼、陈留、兴隆等乡(镇);通许县的邸阁、大岗李、厉庄、玉皇庙、四所楼、朱砂、竖岗、长智、城关等乡(镇);尉氏县的水坡、张市、庄头、永兴、邢庄、十八里、大营、门楼任、小陈、岗李、洧川等乡(镇);兰考县的仪封、葡萄架、堌阳、谷营、张君墓、城关、爪营、南丈等乡(镇);杞县的城郊、柿园、高阳、葛岗、阳堌、平城、沙沃、邢口等乡(镇);金明区的杏花营乡、西郊、水稻乡;鼓楼区的仙人庄、南郊乡等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6.78万公顷,生产面积为4万公顷,年总产量近180万吨。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东经113°52′-115°02′,北纬34°12′-35°01′之间,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击平原的尖端,北依黄河,南接黄淮平原,东连华东诸省,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 *** 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
(1)外在感官特征:开封西瓜分黑皮、青皮(网状)、条纹及黄皮等多种皮色及多个品种,果形有椭圆、圆形、长椭圆形等,果个整齐均匀,果面光亮清晰,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机械伤,无病虫害和干疤,蜡粉已褪去,果柄上茸毛脱落,脐部凹陷。
(2)内在品质:开封西瓜植株生长健壮,匍匐生长,蔓粗叶大,主蔓长达2米有余,分枝能力很强,主蔓可生出许多侧蔓或子蔓,子蔓再生出孙蔓,节间长10厘米左右,粗8毫米左右,功能叶为掌状深裂,膨瓜期绿叶数达到59-67片;根系由主根、多级侧根、不定根和众多根毛组成,主根入土深达1.5米,横向半径1.5-2米;产品果皮分为黑色皮、青色皮、条及 *** 皮等多种,果形有椭圆、圆形、长椭圆形等,果个整齐均匀,果面光亮清晰,瓜瓤呈均匀一致的鲜红色、 *** ,果内结构松紧适度,清香爽口,无异味,汁多籽少或无籽,无粗纤维,香甜适度,耐贮运。品种抗逆 *** 强,长势良好,平均单产2860公斤,更高达3500公斤;综上所述,开封西瓜外形优美,瓤色鲜艳,清香爽口,品质极佳。
(3)安全要求:开封西瓜在生产工程中严格执行GB4285 *** 安全使用标准,GB13/453-2001无公害蔬菜生产 *** 使用准则,GB16175.1-1996瓜菜作物 *** 瓜类,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检测通则,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国家强制 *** 技术规范。
开封是全国西瓜三大主产区之一,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始于五代,广种于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在他的《西瓜园》诗中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亦有三处摊卖西瓜的场景,可见当时的京都--开封周围西瓜栽培之广泛。多年来,经过开封人民的精心栽培,选优汰劣,发展至今,开封西瓜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生产水平日益提高,面积由1980年的3.8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0多万亩,单产由1500公斤提高到近3000公斤,产品品质也显著提高,科研水平、品种资源优势均位于全国领先地位。1991年开封被 *** 命名为“全国优质西瓜良种繁育基地”,19 *** 年开封西瓜被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在历届全国西瓜评比中,开封西瓜多次获奖。优良的品质造就了每年1/3以上的产品远销到湖南、江苏、广东、浙江、安微、上海及 *** 等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其中仅销售到 *** 的西瓜旺季每年都在600吨以上,占整个 *** 市场份额的8%。全市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的客商,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西瓜购销 *** 。
二、新乡市的民风民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 *** 龙王的胎衣。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 *** 七位姑 *** 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 *** 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 *** 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 *** 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 *** 吃,也有给 *** 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 *** 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 *** 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之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 *** 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 香表后,屋内 *** 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
三、河南扶沟特产:扶沟西瓜
扶沟西瓜,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扶沟西瓜(SalviaeMiltiorrhiae)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覆盖扶沟境内汴岗、大新、练寺、固城等16个乡(镇),涉及个403行政村,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至114°37′,北纬33°51′至34°50′,面积1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4公里,生产面积30万亩,年均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海拔46-72米。有机质含量高,通透 *** 好,无污染源,地表白天升温快、晚上散热急,非常适合西瓜生长及糖分积累。扶沟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土呈弱碱 *** 、水质优(PH7.5-8.3),土壤通透 *** 好,利排灌,适宜西瓜成长。水土呈弱碱 *** 、水质优(PH7.5-8.3),土壤通透 *** 好,利排灌,适宜西瓜成长。麦收后常下两场雨,瓜秧快长,中下旬干旱利于西瓜生长。有“六一易长穰,十五易长瓜,膨果期干旱、造就好西瓜”俗话。
扶沟西瓜通常有大棚早春西瓜、晚秋西瓜、陆地小麦、西瓜间作、或小麦西瓜辣椒间作。麦瓜套作留茬高,西瓜穰子两边抛,瓜果座在麦茬上,地下害虫难啃咬。扶沟西瓜产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靠近水源或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土壤pH值7.5-8.3,常用的品种有8424、黑美人、 *** 、花无籽、黑无籽等。扶沟西瓜一般分一级和二级2个等级。一级:8斤以上,瓜形整齐、纹理分明、无破损。二级:6-8斤瓜形整齐、纹理分明、无破损。
河南省扶沟县西瓜种植历史已有十多年历史。1990年,扶沟县江村镇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瓜。2017年,扶沟县生产面积30万亩,年均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 *** 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 *** 汤”之称, *** 汤为汉伤寒论方,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气发瘟热,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 *** 冷降火故也。
扶沟西瓜果型端正、外观色泽一致,果肉色红质脆,甜爽宜口。扶沟西瓜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经折光计测量糖分在8-12度,瓜心甜度可达13-14度,钾及微生素含量丰富。
河南省扶沟县西瓜种植历史已有十多年历史。
1990年,扶沟县江村镇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瓜。
2008年,扶沟县注册成立了交拓瓜菜专业合作社。
2015年,扶沟县成立联合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 *** 国 *** 正式批准对“扶沟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豫东西瓜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西瓜产地、豫东西瓜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