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刘备的故事成语的问题,以及和有关刘备的故事四个字概括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成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 *** 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官至丞相,为兴复汉室奉献了一切。在后世被奉为忠臣的楷模,在历朝历代都是人臣的典范。诸葛亮一生,创造了很多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龙盘虎踞、七擒七纵等等,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释义】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释义】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出处】《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二、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1、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一: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 *** 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 *** ,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2、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二:火烧赤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这其中,三国时候的“火烧赤壁”在民间流传最广,因为其间包含了许多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鲍元二世纪末, *** 集权 *** 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溷战,曹 *** 、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而曹 *** 的势力最强大。公元208年,曹 *** 挥师南下,打败刘备,占领了军事重地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迫使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曹 *** 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 *** 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从江陵(今属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 *** 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 *** 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 *** 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 *** 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 *** 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 *** ,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 *** ,表示要投奔曹 *** 。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 *** 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 *** ,曹 *** 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 *** 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频繁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 *** 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 *** 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 *** 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 *** 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 *** 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谁知十一月 *** ,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 *** 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 *** 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 *** 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 *** 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 *** 的战船营里,曹 *** 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 *** 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勐攻,曹军大败,曹 *** 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 *** ,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烧赤壁,还留下了很多典故,例如黄盖被周瑜责打然后诈降曹 *** ,被称为“苦肉计”。
3、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三: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4、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篇四: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 *** 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三、刘备的成语故事
1、刘备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先礼后兵、桃园结义。
2、三顾茅庐典故: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释义: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4、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 *** ,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5、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 *** ,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四、刘备的成语故事。
1、刘备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先礼后兵、桃园结义。
2、三顾茅庐典故: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释义: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4、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 *** ,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5、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 *** ,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好了,关于刘备的故事成语和有关刘备的故事四个字概括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