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福建雨伞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大雨伞之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福建什么厂多
欣,记得采纳我的 *** ~~~~泉州的晋江是有名的鞋都.泉州晋江的安海是雨伞之都.泉州的石狮是有名的服装城.泉州的江南有很多的包袋厂.泉州的清蒙工业区的工厂就更多了.泉州的德化是有名的瓷都.泉州的永春是有名的芦柑之乡.泉州的南安有很多的石板材.泉州惠安的石雕也很出名.泉州的安溪是茶都--那你说泉州都有哪些工厂呢?整个福建就更不我多说了.呵呵--谢谢!
二、福建省晋江市是个怎样的城市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与金门仅隔5.6海里。全市陆域 *** 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现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6个行政村(社区)。本地人口103万,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70万左右。“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最富特色的人文现象,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号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19 *** 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福建省列为中等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4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 *** *** 以来,晋江大力弘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充分发挥侨台优势,解放思想、爱拼敢赢,从“三闲”(闲人、闲房、闲散资金)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过渡,走出了一条依靠民营经济和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子。晋江模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模式(晋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之一。1978年至今,晋江经济总量翻了8番多,相当于平均三年翻一番。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为1.45亿元,2006年为4 *** .5亿元,年均增长17.5%;财政总收入1978年为1500万元,2006年48.6亿元,年均增长22.1%;农民人均收入1978年为107元,2006年为8068元,年均增长16.7%。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民营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全市现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11953家(外商投资企业2194户、内资企业9759户)、个体 *** 户12936户,只有10多家国有企业(其中国有工业企业4家)。2006年,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7.3%,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仅30亿元,占2.7%。全市民营企业上缴税金37.4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7%。可见民营经济在晋江的主导作用。可以说, *** *** 后的晋江发展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民营经济率先探索、克难破障、走向成熟的历史。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晋江经济的崛起、社会的进步和体制 *** 的深化,也就不会有城市化的加快、工业化的提升和现代化的实践。产业集群整体素质提升。晋江有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石材、食品、轻工玩具等五大传统产业和车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制 *** 、纸制品、新型材料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纺织服装业拥有企业3300多家,从业人数20多万人,其中规模企业401家,产值2 *** .96亿元(2006年数据,下同);行业中以休闲 *** 企业居多,年产茄克6千万件,占世界茄克总销量的1/5。制鞋业拥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19万人,其中规模企业302家,产值212.61亿元;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旅游、运动鞋总产量的40%,占世界总产量的20%。陶瓷建材业拥有企业580多家,从业人数4万人,其中规模企业160家,产值97.73亿元;外墙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食品业拥有企业359家,从业人数2万人,其中规模企业36家,实现产值49.27亿元;行业总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0%。制伞业拥有企业近200家,从业人数2.1万人,其中规模企业41家,产值37.46亿元;年雨伞产量近3亿把,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8%、26.7%。这些产业集群中,拥有规模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1248家,产值 *** 7.81亿元,单体平均产值达7194万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96家、超5亿元企业32家、超10亿元企业5家,拥有216家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家大型工业企业)。传统产业持续向好,新兴产业发展提速,产业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有所提升。区域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晋江市委、市 *** 先后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施了“质量立市”、“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名牌,推进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两自”型企业发展。先后制订质量振兴纲要实施计划、品牌发展规划及若干优惠政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品牌的企业进行重奖,对企业开展专业认证、提升管理水平进行阶段 *** 的扶持。近几年共拨出1.01亿元,重奖技术创新及名牌培育成效显著的企业。在 *** 的引导下,企业创牌热情十分浓厚,我市已逐步形成了品牌企业梯队,实现了企业品牌与产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逐级带动、互动共赢,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现有中国驰名商标79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76项,区域品牌13项;5个品牌入选 *** 500强,10个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3个品牌入选中国行业标志 *** 品牌;灵源万应茶入选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安尔乐、劲霸、安踏、灵源医 *** 等4个品牌入围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6家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10家企业成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今年以来,我们把握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抓住省证监局、 *** 实施“晋江突破”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稳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加强政策业务指导、把关。现有上市公司9家,上市后备企业37家。预计到2010年,全市上市企业将达20家以上,形成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 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决定,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科技工作,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每年都实施100多个科技项目,培育了技术创新型企业7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5家)。组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16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3家,成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恒安、安踏公司分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45项、47项。建立全国之一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近4000名(博士后37名),50多家企业与8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人才智力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协议。外经外贸水平不断提高。把晋江经济开发区、泉州出口加工区作为 *** 选资的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着力创新 *** 方式,充分发挥在外晋江人优势,实施“回归工程”,鼓励 *** 扩营,把 *** 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链配套、新产业形成和服务贸易业拓展上来。成功引进太古复合材料、金杯印刷、冠科电子、金保利能源、晶蓝电子等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26家,投资总额110.85亿美元,合同外资88.86亿美元,实际到资47.05亿美元,引进外资量约占全省1/9。2006年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达37.9亿美元,自营出口7.8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62%。拥有自营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45家(超千万18家),3个出口免验产品(寰球、特步、红瑞兴)。安踏、七匹狼、九牧王、寰球、361度、恒强等企业在境外设立品牌店。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积极筹建菲律宾“晋江经济贸易合作区”。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市区控制 *** 规划覆盖率达85%。城市化水平46%。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7.4万吨。建有热电厂(年可发电5亿度)、垃圾 *** 发电厂(年可发电1.2亿度)及一大批输变电站。公路密度以百平方公里265公里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城市“畅通工程”达国家一等管理水平。4D级泉州晋江机场居全国通航机场第37位,成为干线机场。拥有2个万吨级码头及一批配套码头,福厦高速公路及在建中的泉三高速公路、福厦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今年来,按照“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有序推进中心市区、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中心市区方面,“一带四区”(即,建设世纪大道两侧繁荣带,连接国际会展中心、企业总部商务区、泉州大桥南片区、行政中心,形成城市形象标志 *** 区域)新的城市发展轴正在形成。城镇建设方面,按照城市组团,规划并启动了一批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现代居住小区、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全面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家园清洁行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涌现出侨资带动型、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商业运作型、集体推动型等新农村建设成功模式。和谐建设富有成效。经济发展的同时,教文卫体各项事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工作协调推进。教育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福建省 *** “迎督创强”督导评估,取得“教育强市”申报入场券;全市14所公办普通高中全部进入省级达标校行列;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 全部免收杂费;对全市小学代课教师实行合同制管理。文体工作,成功举办同一首歌、CBA联赛、世界男模特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市体育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先进城市”、“全 *** 间戏剧之乡”,市文化馆、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馆。卫生医疗工作,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提高到80元,之一、二批参合率达88.54%,结报补偿人均金额1345.7元,居全省前列。环境整治工作,去年我市环保投入9.28亿元,今年继续推进以泉州南岸近海水域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整治工程,承担了33个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垃圾资源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社会保障工作,对低保户、“五老”困难户等实施十种大病实施医疗救助;城乡更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 *** 元;积极化解猪肉等食品类 *** 上涨的影响,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每人一次 *** 补贴50元,并将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落实被 *** 人员养老保险 *** ,在去年4个被 *** 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再启动5个试点;加强企业用工服务,设立欠薪保障调剂金(目前累计1000万元),对来晋务工人员作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城镇更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 ***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募集资金1.38亿元(累计2.80亿元)。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勇当 *** 西岸经济区排头兵目标,按照省委“四个重在”要求,落实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力推进“十一五”规划和“111662”工程(即,到201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60万人;实施强镇带动战略,把陈埭、安海两镇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强镇),按照“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区域经济优势、港口海洋优势、民营经济优势、文化优势、侨台优势),着力“六大提高”(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民生保障水平、环境质量水平、人的全面素质、 *** 服务绩效),努力建设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推动晋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西建设”。
三、东石镇乡镇概况
东石镇位于福建省,是福建省11个现代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与金门隔海相望。总面积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8公里。自古以来,海运繁荣,纺织业兴盛,被誉为“海滨邹鲁、仁和之乡”。东石镇下辖34个行政村(居),人口总数为9.8万人,拥有海外“三胞”约20万人,是闽南地区重点侨乡和历史古镇。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距泉州市区33公里,厦门市90公里,晋江机场24公里。境内有石东、安金等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与国道324线、省道306线相连。东石港被批准为闽南 *** 对外贸易的起点及台轮停泊点,已列为国家二类口岸,年吞吐量超过180万吨。
配套设施齐全,东石港是重要的物流中心,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网点一应俱全。教育质量优秀,医疗设施完善,金融服务便捷。
东石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总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约9.4万,辖29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赞誉东石为“海滨邹鲁,仁和之乡”。历史上的东石港曾是郑和下西洋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郑成功 *** *** 线水师的演兵场。新港区设有2个可停靠2000吨级货轮、年吞吐量20多万吨的泊位,作为闽南 *** 对外贸易起运点、台轮停泊点。
工业方面,东石镇以制伞、纺织业发展最快,年产量达1000多万打雨伞,鼎盛时期曾 *** 国出口东南亚的50%以上。无石棉摩托车离合器片、金属陶瓷编织工艺等产品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东石镇为一乡镇名称,在我国福建省晋江市、广东省梅州平远县均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福建雨伞之乡和十大雨伞之乡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