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孝女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孝女耐儿传,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孝女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求韩国孝女沈青的故事
韩国著名的孝女沈清,故事传说是韩国谷城有位叫元良的盲人,妻子死后,和女儿洪庄一起生活。一天他听了弘法寺化主僧说多做功德,眼睛会亮的,于是,把女儿洪庄施助给了弘法寺。后来弘法寺 *** 空法师以“两船值钱的货物”的身价把洪庄卖给浙东富商沈国公为妻。不久,沈国公从韩国的苏浪浦下船把洪庄带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普陀沈家门居住,并把妻子洪庄改名为沈清。沈清在中国虽然得到了幸福,但仍然忘不了故国的瞎子 *** ,为了使 *** 重见光明,于是命人制造了569尊观音等佛像漂洋过海送往韩国(百济)。(韩国本土 *** 《沈清歌》也讲述了孝女沈清为了让双目失明的 *** 重见光明,竟不惜把自己典作了海的祭品,自沉于名为印堂水的荒海之中。)
二、我不是“励志小三”,从厂妹到首富,一个寒门孝女的逆袭之路
2015年4月1日,清明前夕,在湖南中部一个偏僻山村,不时传来扫墓的阵阵鞭炮声。一个穿着发白牛仔裤的女子热情地跟村民寒暄,把100、200元的红包往他们手里塞,大伙都亲热地叫她女首富。不是吧,这帮人难道是愚人节开玩笑,这穷乡避壤还有首富?这可真不是开玩笑,半个月前,牛仔裤女子的公司在深圳上市,她所持股份市值高达68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女首富,这是她成为首富之后之一次还乡给 *** 扫墓,她就是蓝思科技老板周群飞。
与此同时,一篇“最励志的小三成长史”的帖子在网上疯传,说刚出炉的女首富当年背井离乡到深圳打工,成了老板的“小三”,“成功上位”后自立门户,挖走了原公司绝大多数中高层和全部客户,转而嫁给了原来老板的司机……一时之间,周群飞成了千夫所指。那么 *** 又是如何?我们跟着女首富周群飞的脚步,探究她的成长之路吧!
周群飞的老家湖南湘乡市壶天镇崇溪村,位于长沙、湘潭、娄底三地交界处。这里群山环抱,交通闭塞,上世纪八十年 *** 始许多人结伴南下广东打工,不只出了一个中国女首富,也产生了不少资产千万的老板。
据周群飞邻居婶婶介绍,周群飞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1970年,而是1971年5月29日,这一点被周群飞的小伙伴李运华所证实,因为他们是同一天出生,他小时候叫周群飞“小妹子”,他们一同砍柴、放牛、上学。
周群飞 *** 是名退伍军人,喜欢鼓捣一些新玩意儿,很不幸有一次鼓捣 *** 的时候出了意外,手指被炸掉两根,眼睛几乎失明,这时候“小妹子”还没有出生。在周群飞五岁的时候,母亲受不了家庭压力 *** ,给他的瞎子丈夫留下三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这是一个何等贫穷破碎的家庭,简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但作为主心骨的 *** 没有倒下。在小群飞的眼里, *** 简直“无所不能”,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他曾拜过八个师傅,会砌房子、烧砖、烧瓦、篾工,还会给乡亲们看病。耳濡目染之下,周群飞也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从小熟读《三字经》、《增广贤文》,“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样的句子她至今张嘴就来,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她奋进。这一习惯影响她一生,她到深圳打工之一站就选择在深圳大学旁边,她学会计,学电脑,还考了 *** 证、 *** ,以后还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培训班,持续的学习无疑让周群飞终生受益。
除了放学砍柴、砍竹子、打猪草,周群飞有时候还牵着眼盲的 *** 上街叫卖竹背篓。 *** 虽然眼睛不好使,但只要竹条到手,就能熟练地编织成各式篓子。当时篓子卖8毛钱一个,能换回一些油盐钱,让这个艰难的家庭聊以度日。
晚上回到家里, *** 会让周群飞记账,当天挣了多少钱,花了多少,记得一清二楚,这也算是对周群飞最早的商业启蒙吧! *** 的教育,苦涩的童年,成了周群飞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激励着她努力向前。
尽管一家人拼命努力,微薄的收入还是维系不了三个孩子的学费,虽然周群飞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作文也屡屡受到老师的夸奖,但初二那年,小群飞还是辍学了。这时候电视剧《外来妹》火遍神州,南下广东打工成了年轻人的向往,许多 *** 没有来得及跟老师说一声“再见”,就加入南下的滚滚洪流之中。瘦小的周群飞也是拥挤人群中的一员,虽然她不知道前面等着她的是什么,但历经苦难的她一心想走出大山,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念头,已深埋在16岁少女的心底。
周群飞至今还记得刚到深圳的情形,那是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晚上,她背着被子,提着一个水桶,在南山医院下车。路上黑乎乎,一不小心一脚踩进稻田里,弄得脚上全是淤泥。正当她狼狈不堪的时候,看到一个大 *** 模样的靓仔,她上去打听哪个工厂招工,靓仔把她带到一个叫澳亚光学的工厂。周群飞现在还记着那个好心人,是他让自己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澳亚光学是加工手表玻璃的小工厂,一栋三层的破旧小楼房,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员工吃、住、工作都是在那栋小楼里。瘦小的周群飞成了流水线上毫不起眼的打工妹,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凌晨,辛苦一天能挣十几块钱。不到10天,周群飞就把产品的切割、成型、抛光一整套工艺摸熟了。干了三个月,周群飞觉得那里“没有东西给我学”,提出了辞职。
没想到周群飞的辞职信引起了厂方的注意,也许是她的字写得不错,也许在当时打工妹一封表达感谢的辞职信显得难能可贵,厂长没有批准周群飞辞职,而是让她去筹办全新的丝网印刷部。
1991年,当村里的小伙伴李运华到奥亚光学打工的时候,印象中小时候脸上总是有泥巴的周群飞已经是对玻璃加工流程、非常熟悉的管理层了。这时候周群飞有了一点业余时间,她没有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出去玩,她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各种技能。那时候去学 *** 还不能学开小车,只能学开货车。货车方向盘很重,她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换轮胎的时候整个人压在扳手上也拧不动螺丝,就算这样她还是拿到了B照。
周群飞还开了一家服装店,开始学习做生意,有空就去店里吆喝。辛勤的付出总有回报,正如大家常说,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不知不觉之间,我等浑浑噩噩之徒已经被首富甩开十万八千里。
1990年,周群飞碰到了一个发展机遇,当时澳亚光学搞扩建,但是新厂建到一半,老板准备撤资。周群飞主动找到老板毛遂自荐:“成了,工资由你定;失败了,我给你打一辈子工。”老板看着这个瘦弱女孩坚毅的眼神,心想与其半途而废,不如让她一试。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整个工厂盖房、布线、消防、备案、 *** 、生产等等,每一个环节周群飞都亲力亲为,这为她以后独自办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新厂,周群飞将自学掌握的丝网印刷技术创造 *** 地应用到工作当中,效果很好,整个工厂运作良好,成了公司效益更好的厂,老板也被她的聪明能干所折服。这个老板叫杨达成,1994年,杨达成成为周群飞之一任 *** 。
1993年,周群飞感到在这里处处受人羁绊,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离开了这个工厂。
这时候周群飞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听说她离职,不少老板争相邀请她加入自己公司。周群飞一个堂姐对她说:“你给谁打工都是打工妹,还是要受气,不如我们自己干吧!你发得起工资就发,发不出我们也跟着你干。”本来就想出人头地的周群飞被说动了心。
1993年3月18日,在深圳宝安黄田(现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民宅,一个只有8个人的小工厂昼夜不停地忙碌着。这个小作坊做手表玻璃代工生产,全体成员如下:周群飞,哥哥嫂子,姐姐 *** ,还有三个堂姐妹,妥妥的家庭作坊。而创业资金,则来自于周群飞的工资和开服装店存下来的2万多元港币。
并不像传闻所说的周群飞带走了原公司的全部客户,原来公司客户都是外国客商,而周群飞工厂一开始做的都是国内订单。为了寻找客户,周群飞到处登门拜访,其中的屈辱自不必说,甚至还受到狼狗的“欢迎”。不过总算接到几单生意,员工发展到几十名,慢慢站稳了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群飞创业第二年,她的现任 *** 郑俊龙加入,负责买材料、接单、送货。郑俊龙是湖南永州宁远人,在周群飞与杨达成 *** 七年之后,他们2008年结婚。郑俊龙不是什么老板司机,要说他是司机,也是给自家送货的司机。
创业虽然艰辛,也有快乐,当时印刷一片玻璃收1.5元代工费,一个人一天能印7000片,利润蛮可观,周群飞初尝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小作坊持续了4年,转机来自于1997年的 *** 金融危机,当时很多客户付不起加工费,用设备抵债。周群飞抓住机会,低价买到几台机器,成为 *** 的手表玻璃供应商,工厂搬到新厂房,挂出了恒生光学有限公司的招牌。
偶然一次机会,周群飞接到了加工 *** 面板的订单,她将以前手表玻璃工艺用到 *** 面板上,没想到这款 *** 很受欢迎,这就是当时非常走俏的由韩国女星金喜善代言的TCL3188 *** 。接着国内其他品牌 *** 纷纷要求合作,周群飞的事业迎来飞速发展。
2003年,周群飞以技术和设备入股,成立了蓝思科技公司,开始全面转入 *** 玻璃生产。蓝思是“镜片”英语单词“LENS”的谐音,这个名字给周群飞带来了滚滚财富,外国客商一搜“LENS”,就会跳出她的公司。
2004年,蓝思迎来了更大的发展,但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让周群飞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这一年,当时的 *** 巨头摩托罗拉找上门来采购玻璃屏,那时候蓝思还不到1000人,客户不放心, *** 哄哄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 *** 屏幕破了,割到我们总统,或者大明星,你们赔得起吗?”
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周群飞一头扎进工厂,带领技术人员做实验,找参数,整整三天三夜,玻璃屏抗摔测试终于达到对方要求。摩托罗拉采购总监打来 *** ,要求“蓝思产能全部给摩托罗拉”。幸福来得太突然,容不得周群飞犹豫,当时只能SAY“YES OR NO”,周群飞果断接下了订单。
说实话,当时周群飞真的是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大单,因为她当时要资金没资金,要人才没人才,要原材料没原材料,而且对方要货很急。刚刚合伙人把一年前投资的200万撤了回去,公司连一个懂英语的人都没有,而且竞争对手又来添乱,联合日本的原材料供应商卡脖子,要求先款后货。
没有办法,周群飞只能把自己唯一的住房贱卖,打款给日本供应商,没想到对方收了钱还是不发货。周群飞跑去 *** 找到日本客商“救急”,日本人还是不答应,脸上还露出怪笑,这一幕在周群飞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在 *** 红磡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周群飞想着自己就这样两手空空回去,工厂的原材料已经用完最后一片,员工可怜巴巴地等着好消息,没有原材料工厂也办不下去,房子也卖了,家也没有了,自己辛苦得来一场空。在那一瞬间,周群飞真想跳进铁轨算了。
就在这一恍惚之间,包里的 *** 响了,传来了女儿奶声奶气的声音:“妈咪,你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呀?”周群飞恍然醒悟,自己是孩子的母亲,是丈夫的妻子,是上千员工的老板,这么多人需要我,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周群飞擦干眼角的泪花,这个霸蛮的湖南妹子勇敢地踏上了回深圳的列车。就如同这呼啸而过的列车,前面总有路在等着它。
在朋友的帮助下,周群飞从瑞士找到了另外一种玻璃原材料,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最后加班加点准时交货。首款用蓝思屏幕的摩托罗拉V3推出后,全球热卖。此后三星、诺基亚、索尼等订单纷至沓来,从此蓝思专注国外大品牌。
2006年,蓝思再次迎来重要关口,与苹果 *** 达成合作。当时蓝思深圳厂区周围的厂房已经租满,要大规模扩建已经不可能,周群飞想回老家湖南建厂,其实这也是尊重她 *** 的遗愿。
早在2004年,周群飞就回湖南考察建厂地点,这年10月,周群飞穿着朴素的牛仔裤 *** 套、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地来到浏阳生物医 *** 产业园,这里离长沙黄花机场只有30多分钟车程,交通非常方便。当时正值下班时分,管委会主任热情地留她吃饭,给她一种家的感觉。曾经有传言,周群飞的双肩包背的全是钱,其实大伙误会了,她跟咱们普通人一样,包里装的也是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她说自己不至于那么“土豪”,背着一袋钱到处跑,带一个 *** 就够了。
2006年与苹果 *** 达成合作以后,新建厂房已经迫在眉睫,在考察青岛、昆山等地后,周群飞还是决定把工厂建在浏阳。当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 *** 、土地平整和相关设施配套,让周群飞深感满意。
2008年,苹果公司来浏阳工厂认证,此时整个生产基地还是一个大工地,正赶上雪灾,周群飞买来不锈钢板铺路,精密机器才运进来。刚刚生了二胎的周群飞拿铲子、钢丝球、刷子跪在地上清理厕所,用五星级酒店的清洁标准迎接客户。2009年4月浏阳厂区投产,2018年蓝思总部迁至浏阳。目前蓝思在湖南有多个厂区,提供近10万就业岗位,每年发放数十亿薪资,让当地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2015年3月18日,在创业整整12年之后,周群飞把蓝思科技带上市,在当年胡润富豪榜,周群飞身家达500亿,一代打工妹终成女首富。而在最新的胡润2020百富榜,周群飞、郑俊龙夫妇以1150亿元成为湖南首富,和去年相比增长了790亿,平均每天赚2个亿。
对周群飞影响更大的是她的盲人 *** ,她也最孝顺她的 *** ,在创业之初生活条件稍好之后,她就把 *** 接到深圳居住。当时她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但无论忙到多晚,就算半夜回家, *** 也坐在沙发上等她。双目失明的 *** 不会开灯,听到声音就踉踉跄跄地开门迎接女儿,这是多么温馨的父女情深的画面!
出生在支离破碎的贫困家庭,持续不断地学习,从打工妹成长为杰出 *** ,这是一个霸蛮的湖南妹子艰辛的创业史,这是一部创新求变的奋斗史,这是一个卑微者不甘于命运的血泪史。周群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大家所熟知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所有 *** 来自于苦逼,所有伟大来自于卑微。正如周群飞所言,老板都是 *** 上梁山。逼自己一把吧,卑微者也有明天!
三、孝男孝女在墓碑上写法
1、故显考妣,孝媳妇,写袱子也难叹。
2、下称妹倩闷乎写得通睁罩李故配兄。
3、孝继男这是前娘儿化钱孝孤男故前父。
4、从头难以记悉迟清楚教大家须仔细。
5、元宵化帛理也真二月一中和之期。
6、掩殓化帛不可忽伴亡灵依写灵前化帛。
7、下写孝信可以行野孤坟邻里化财。
四、孝女哭娘词是什么
1、我娘得病在高堂,儿在长街找 *** 方。虽然 *** 方找到了,挑干井水命不强。阴间阎王信来到,一入幽冥不还乡。喉干断了三寸气,丢下儿女守空房。在生之时应尽孝,披麻戴孝哭一场。阴间派人来接你,引魂童子一双双。月缺尚有团圆时,雨打残花不回春。想起恩情实难报,不由儿女哭一场。
2、哭丧是中国乃至 *** 儒家文化圈丧葬习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托亲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纪念长辈的生平事迹。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3、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
4、为了求得孝的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的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 *** 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五、最感人的孝女哭灵词
1、大家好!我是家中孝顺的女儿,因家母因病医治无效,离我们而去了,给家里人特别是亲友带来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可亲可敬的妈妈、奶奶,心情也感到万分悲痛!母亲从昨天到现在,一直是忍痛咽泪。虽然生命就此结束,但母亲在生前的谆谆教导和拳拳爱心仍然历历在目。想到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母亲那慈祥可亲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母亲那充满关爱的声音,怎不让人揪心裂肺,撕肝扯肠!我 *** 我们全家向前来参加追悼仪式的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大家!
2、正如:母亲平时疼子女;子女今白痛娘亲;枉为人世英华洒;转眼更享福福存。所以我在送妈妈最后一程时,灵前及场前(主要是 *** 协助)和众乡邻协同一起吟唱的几首小歌(大部分为白话),一是用当地送别仪式上普遍应用的传统歌诀来表达对母亲的缅怀和依恋;二是用当地流传已久的孝歌来表达我们全家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3、哭一声我的娘啊!儿今天实在哭不出声腔;只哭得天昏地暗门框撞;只哭得山川为之动容;日月为之感伤;我的娘啊!您一生无儿胜有儿;您的恩惠我终生不忘。
4、孝子孝女跪灵堂;哭罢 *** 又烧香;三柱清香袅袅烟;又添新土上坟山。您生前的德行儿铭刻在心间;您身后的重托儿能担当。您的墓地儿已修在青山绿水间;您就 *** 吧我的娘啊!您是英雄儿要像英雄样。
5、有请孝子贤孙献上挽联一对:生前承教养,死后来相随。我们哭着来到墓地,我们 *** 泪来到墓地;身后留下的只是思念和牵挂,身后留下的只是眷恋和不舍。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你们的离去是我们更大的悲哀!我们拉着您的手,可是已经来不及说再见!现在我们只能祈祷祝福您一路走好!愿天堂里没有疾病和痛苦,愿您 *** 吧我的奶奶或妈妈。
6、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具体的哭灵词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为了让哭灵词更具感染力,您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细节和情感表达,例如描述母亲在生活中的点滴关爱和照顾,以及您们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等。
六、请教什么是“孝子头”啊有“孝女头”吗
1、简单地说,出丧前孝子应剃头,谓“剃孝子头”。直到“满七”方可再剃。
2、孝子的头这里所说的孝子是指父母死后居丧的人。
3、家里有老人去世后,孝子召集近族 *** 商议逝者归葬祖莹的时间、发贴招吊的范围、招待吊客的规格等,一俟确定,孝子即去恳请 *** 持帮办殡事的男女 *** 事。这些 *** 们是要磕头跪请的,孝子的磕头历程也就由此起始了:先是恳人,所谓垦人,就是恳请本村外姓人来殡事帮忙,干些烧茶端菜、打圹举重等活计。中等的殡场得办200多桌,须勤杂人员100人左右,户门大的恳请外姓少,户门小的就得多数恳请外姓了。恳人时,孝子身穿重孝,到人家门口,唤出人来,纳头就拜,不管他是平辈还是晚辈,这个头一概不能免。恳人的无须多话,被恳的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殡事启门,在迎接客人吊唁之前,孝子先给逝者行九磕大礼。白天攉汤、竖幡、晚上辞灵、送盘缠等各种吊唁仪式,孝子进出灵堂一律大礼 *** ;老总张念治丧榜文,送出火化迎进骨灰,感谢吊唁的客人等,也要孝子磕头。总之,一个殡事下来,孝子们总得磕上不下百多个头。所以老俗话,孝子的头满街流,孝子的头不值钱,说的就是这么一档子事。
4、话有反正,孝子的头说不值钱就不值钱,说值钱还真就值钱。俗话又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磕头,是乡人最庄重的致谢恳求礼仪。所以故老成俗,若被孝子恳请,轻易不能拒绝。孝子“扑通”一头磕在地上,被恳者纵有千为难万不愿,也只能犟捏鼻子答应。单位里人手紧,你想办法找人替班;地里的麦子熟糗头了,你也得扔下镰刀。一句话,你既然蜻了人的头,就得给人帮忙。乡村里道德的约束力在这件事上表现的非常明显,家有千万用人一半,谁家不老人?谁敢说一辈子就不用人?所以,孝子的头又是十分值钱的。被人跪恳是不能随便推脱的。要推脱除非你给人还头。
5、还头当然是很极端的事例了。孝子恳 *** 不是盲目硬请,事先已大差不差地摸量着谁能来谁不能来。如果被恳的人到了殡事启门那天,确有特殊的急事,实在无法帮忙,被恳的人就找到孝子,磕还孝子一个头,说明原因,取得孝子谅解。若不还头辞请而缺席殡事,必定会遭到人们的谴责。
6、其实不仅孝子治丧大磕其头,国人于过年祭祖、结婚祝寿、拜师致谢、 *** 鸣冤等事,也总是屈膝俯首,乐跪不疲。
7、磕头下跪礼仪,从周公创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至今仍盛行不衰,几成中国一大特色。封建 *** 时代臣跪君,子跪父,妻跪夫,弟跪兄,其情尚原,时光已到21世纪, *** 、平等、自尊之风熏陶经年,国人仍盛兴磕头,颇令世人慨叹。这种情愿或不情愿地将高贵头颅放在别人脚面,把尊严自降于地的礼仪,是下跪者的屈辱,何尝不是受拜者的悲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