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芦笙之乡侗帕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芦笙之乡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侗族过年的习俗
1、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 *** 进贡, *** 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 *** 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 *** 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 *** 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然后全家欢宴。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 *** ,晚上鸣炮宴请胜者。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 *** 。同时还演出侗戏。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
2、受汉族影响,各地侗族也过春节,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
3、底,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
4、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春节”和汉族一样也俗
5、称“过年”,有大小年之分,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汉族
6、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
7、二十九日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意思是
8、 *** 各代的姐妹出嫁后,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除
9、过年的食品外,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作为“飨
10、年”,并用甜酒祭奠,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就饮甜
11、酒,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
12、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又有地方 *** 的特点。
13、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
14、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
15、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还以甜酒祭祖,到达摩娘娘庙
16、(萨堂、 *** 祠)去祭祀,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野
17、 *** ”。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 *** 神龛,除夕这天,杀猪宰鹅,
18、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然后祭祀土地庙和“萨坛”,最后在
19、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在饭桌前说几句请 *** 一起过大年的
20、话。初二后,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寨上吹芦笙,
21、榕江侗族称“春节”为“达年”,是一年中更大的节日。从
22、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
23、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农历十二
24、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新郎迎接新娘回
25、来共度佳节(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除夕之夜,家家燃
26、香点烛,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鸣炮辞旧迎新。初
27、一早上用茶水祭祖,传说此时是祖先的“斋时”,晚上才供奉酒
28、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
29、均吃前一天做好的,意为上年剩下的,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
30、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萨岁”祈
31、求保佑,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
32、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
33、笙会、唱大歌等,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直至正月十五把龙
34、流行于榕江、通道、三江等地。内容是缅怀祖先,祭祀农
35、耕。相传侗族祖先从远道而来,原以打猎为主,后学会开荒种
36、田,从事农耕而获丰收,秋后举行欢庆活动,从此世代相传为侗
37、年。也有的地方相传杨姓祖先是一位将军,因被派远征,担心在
38、春节前不能回家团圆,族人商议,决定在他出征前提前过年。侗
39、年的时间,不同地区不一致。榕江瑞里、本里、保里一带选在摘
40、禾后的十月,俗称过禾蔸年(侗话“记年高棒”)。榕江往里选在
41、农历十一月 *** 后的辰、戌两日,如先遇上辰日即以辰日为年
42、(即大年初一),卯日为年三十。如遇戌日则以戌日为年。过侗年
43、一般为7天左右。榕江县七十二寨除过侗年外,还过春节,俗称
44、陪年,侗语称“记年卡”,即过汉年。新年前,家家打扫房前屋
45、后,杀年猪、打年粑等。新年期间,寨上举行大规模的踩堂对
46、通道“侗年”,节日的主要内容是“吃冻”,即以吃冻鱼为
47、主,其他美酒佳肴也应有尽有,有如过春节,所以称为过侗年。
48、吃冻的日期各地不同,李姓、杨姓是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相传杨
49、姓祖先有八兄妹依次各吃一天。青年去做客可以村连村、寨连寨
50、地吃去,一路吃鱼冻,一路唱歌。吃冻鱼也有一些禁忌。有的地
51、方禁吃黄鳝,传说因古代侗族在迁徙中要躲避官兵,恰好官兵看
52、黄鳝打架去了,人们才得以逃生,故把黄鳝当作救命恩人。
二、侗族的资料
1、我国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2、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这些部落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于“僚”的一部分。现在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 *** 的壮、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从唐至清, *** 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 *** ,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 *** 行直接 *** ,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 *** 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更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 *** 初期。
3、1840年 *** 战争以后,侗族地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 *** 、清朝官吏、封建地主以及 *** 者的残酷剥削下,侗族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一直到解放前的侗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有的地方地主每人平均占有土地为贫下中农的20倍以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向农 *** 行剥削。商业资本与 *** 资本对农民的剥削也极其严重。在 *** *** 时期, *** *** *** 在侗族地区实行了 *** 的保甲 *** ,利用一些封建上层人物充当伪乡、保长,为虎作伥,并以“连保连坐”的方式对劳动人 *** 行 *** *** ,使侗族人民陷于无限痛苦的深渊。
4、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些自治地方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完成了 *** *** 。1954年,三江侗族自治县采用 *** 协商 *** 的方式,进行了土地 *** 。接着,这些自治地方又分别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侗族地区发生了变化。这些地方纷纷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林、牧、副、渔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建立机械、化肥、水泥、造纸等中小型地方工业。三江侗族自治县大部分村寨用上了电。水电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黔东南仅有不到500公里的公路;现在,湘黔铁路横贯黔东南,并且县县有了公路,乡乡通了汽车。解放前,每县仅有中学l所,小学最多不过3所;现在,中学已普及到区,小学已普及到在队,已有大批青年进入中等学校以至大学深造。各级各类学校已培养造就出大批侗族出身的国家干部、教员、技术员、工程师,专家和学者。有的侗寨,还自己动手,办起了业余夜中学。过去,侗族人民生病求巫信 *** ,而今已延医治疗。天花、疟疾、霍乱、痢疾等恶 *** 传染病已基本消失,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的健康,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不少人家有了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
5、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嫫》、《莽岁》、《三郎五妹》等流传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 ***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罢腿)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 *** ,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 *** 的善良愿望。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平侗族吴文彩(约1798~1845)所创。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 *** 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 *** 、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6、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桥梁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 *** 的议事场所。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7、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 *** 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 *** 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8、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9、“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 *** ,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10、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 *** ”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11、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12、 *** 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13、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 *** 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三、百里侗文化长廊的简介
百里侗文化长廊又称“百里侗文化长廊风情线”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长50公里,在56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著524处地上不可移动文物,集中展现出侗族的传统文化。
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百里侗文化长廊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蜿蜒的坪坦河边,三五里一个大寨,马田的鼓楼、阳烂的银饰、坪坦的芦笙、黄都的侗歌,特别是坪坦河上的普修桥、普济桥、回龙桥、回福桥,座座都是文物,整整一百里丰富鲜活的侗文化。
其中的双江镇芋头村,距县城9公里,其古建筑群,保存了侗族古村寨的传统风貌并表现了建设上精湛的技艺。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遭大火,寨内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清中期、末期的建筑,占有11.6万平方米,计有鼓楼4个、风雨桥3座、门楼1个、古井2口,萨岁台2个、驿道1.6公里,吊脚木楼78幢。2001年 *** 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其它侗寨都没有的殊荣。
芋头依山傍水,三面环山,一条小溪蜿蜒,看似随地形 *** 伸展,并无事先的总体布局与规划,但细究,都大有深意。
溪边的平地上,他们先建起鼓楼、戏台、学堂等公共活动场所,意谓坐在龙嘴上,以鼓楼为龙头,以小溪为中轴线向两侧冲岔布置民居,就是龙身,风雨桥就是龙尾,一个寨子就是一条龙。风雨桥接地,鼓楼通天,天人合一。
近几年,通道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百里侗文化长廊风情线”,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道县委、县 *** *** 了《百里侗文化长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和《侗族原生态文化保护 *** 》,对全县侗文化遗产进行了整合,并创造 *** 地把独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群、寨门群和鼓楼群进行“ *** 式申报”,为打造“侗族文化圣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保护了大批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通道县跻身于“全 *** 族文化大县”之列。目前,通道县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戊梁歌会、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侗戏、侗锦被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道县生态环境良好,百里侗乡民族文化丰富灿烂,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以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回龙桥为主体,以百里侗乡风雨桥、侗族风情为主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备了足够的条件。
——侗族建筑,艺术瑰宝。以、鼓楼、寨门、凉亭、风雨桥为 *** 的民族建筑工艺精湛,堪称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这些建筑,全用杉木穿榫构筑,不用一钉一铆,充分反映了侗族人民擅长于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和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其中以马田鼓楼和芋头古侗寨更具特色。马田鼓楼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是侗族现存最早的鼓楼,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上部为装饰 *** 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高耸寨中,每层各有飞檐,从上往下层层叠压,自下而上又层层收缩,整座建筑显的既稳又巧,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在韵律、节奏、对比、均衡、连续、穿 *** 等方面,符合美学规律,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年间开始建寨,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是我 *** 居古建筑群的一处实物博物馆,保留了原有格局和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其中有鼓楼4座,风雨桥3座,有门楼、古井、萨岁坛、古驿道等,全寨182户侗族居民,有侗族吊脚楼居室78幢,大多因地形而建,充分体现了侗族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些侗族村落不论是山下河岸型,还是平坝田园型,或是丰山溢口型,都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侗族文化,民族精华。以侗族大歌、芦笙舞、哆耶舞为 *** 的侗族民间音乐舞蹈,以侗锦、侗帕、银器为 *** 的侗族服饰、刺绣,以腌肉、腌鱼、苦酒、油茶为 *** 的侗族饮食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它属支声复调音乐,采用多声部的交替来实现音乐表达,填补了中国多声部演唱音乐的空白,是侗族传统文化精粹。歌词多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包含了广泛的社会内容,在文学和音乐上都有很珍贵的价值。1986年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参加金秋艺术节引起轰动并受到高度评价:“在东方,一个仅百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样古老、纯正、闪光的声乐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侗族大歌,是世界音乐艺术的奇葩。
——民族生态,天人合一。百里侗文化长廊自然生态协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民俗浓郁,侗族人民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百里侗文化长廊全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气候温和,是著名的民族风情旅游线,沿途辖双江、黄土、坪坦、陇城、甘溪等4乡2镇的三十余个侗族大村寨,居住着近四万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侗族人民。境内山连峰叠,溪清林翠,沟谷幽深,怪石嶙峋,碧绿的坪坦河把一座座侗家村寨的侗族聚居密集区串联在一起,蜿蜒曲折的坪坦河在青翠的丛林中汩汩流淌,在河流的两岸,绿水青山掩映着一座座侗家村寨,寨内鼓楼高耸,装饰华丽的廊桥横卧于村边小河,村头寨尾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下,建有供行人小憩的凉亭,村寨融入山水之中,宛如画境。侗族人民聚族而居,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男耕女织,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十分和谐,仍然保留着夜不蔽户的传统。
通道县旅游资源丰富,经普查,共有8个主类,27个亚类,86个基本类型,计236处景观,种类齐,组合好,特别是原生态侗民族文化、自然生态风光、古朴人文景观三大板块交融相汇,独具魅力,由此而形成的“浓郁异质文化差异感”对于寻找理想旅游目的地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1、独特的侗族文化。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个 *** 鲜明、民族差异感强的文化。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凉亭、风雨桥最为出色,不用钉铁,工艺精湛,堪称侗族建筑的“三件宝”。民族服饰方面,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艳丽,图案花纹之美观,民族特色之浓郁,可谓巧夺天工。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民族体育方面,通道又被称为“民族体育之乡”,传统的抢花炮、射弩、高脚马、多毽、荡秋千妙趣横生。民族饮食方面,甜醇的苦酒(侗王酒),香喷的油茶,陈年的腌肉腌鱼风味别具。民俗方面,侗家的抬官人、萨岁、婚礼、喜庆、岁时等习俗古雅淳朴,奇异独特。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保护好,发展好民族文化遗产,我县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申请将百里侗文化长廊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神奇的自然风光。通道境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6.3℃,无霜期为298天,冬无严寒(一月平均气温5.2℃),夏无酷暑(七月平均气温26.2℃),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圣地。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77.7%,北部、东北部是莽莽森林,生长着1202种木本植物,有珙桐、银杏等44种珍贵树种,憩息着白鹤、麝、大鲵等珍稀动物40余种,生态环境之好,物种之丰富,在全国首屈一指,不仅是“天然的生态氧吧”,而且是丰富的“动植物博物馆”。境内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最为典型的有被地理学家誉为“绿色 *** 长城”,绵延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万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于1997年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称号,现正申报国家级),区内分布着独岩、钩岩、鹞岩、七星山、神仙洞、将军山、万佛山、紫云山等八个小景区,拥有“独岩挺秀”、“七星古庵”、“福地洞天”、“雄狮望月”、“擎天一柱”、“ *** 望夫”、“神州海螺”、“金龟觅食”、“天生鹊桥”、“三十六弯森林迷宫”等十大绝景。万佛山秀丽旖旎的风光,令游客流连忘返,可与桂林山水、张家界风光媲美, *** 《 *** 元帅》的部分场景就是拍摄于此。原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先生,到通道多次考察,挥毫写下了:“通道东北万佛山,万座丹峰拥翠环;神州丹霞五百处,此山可列十名前”的诗篇;原国家 *** 副局长、现全国旅游协会会长何若泉先生到通道考察也留下了:“北立张家界,南卧万佛山;两山皆俊秀、欲比高低难”的诗篇。除此外,万佛山景区的 *** 还有宏门冲原始森林公园、龙底生态漂流、恩戈热带沟谷雨林风景区、晒口“高峡平湖”、九龙潭国家水利名胜区、黎子界、白水界、麒麟洞、桃子冲瀑布等多个景点。其中的龙底河漂流源于城步南山,高山流水,清澈透底,漂程10公里,两岸郁郁葱葱,古树缠藤,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人漂其上,可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古悠,偶落水中,喝口水也是天然的矿泉水,沁人心肺,其乐无穷,加之惊险 *** 自助漂特色,堪称“南国之一漂”。
3、丰富的人文景观。通道是湖南的文物大县,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马田鼓楼、坪坦河风雨桥群、芋头古侗寨群),省级6处(坪坦回龙桥、横岭古楼群、阳烂寨门、播阳白衣观、锅冲兵书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县溪恭城书院),市级2处,已列入县级的7处,暂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文物达900多处,还有下乡 *** 大荒遗址、红军小水战斗纪念碑、黎子界红军墓等等。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恭城书院,具有很高的 *** 历史教育意义,现已修缮对外 *** ,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入“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线途径,并成为我省首批公布的30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被列入我省5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现在正在争取进入国家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第二批名单。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芦笙之乡侗帕和芦笙之乡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笙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