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扁粉菜之乡,河南扁粉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
1、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味道都是那么熟悉,它是长长的丝线,牵拉着我这只在外飘荡的纸鸢;它是醒目的邮戳,刻画着我独特的故乡印记。
2、安阳,它是我的故乡。有着七朝古都美誉的它连美食都浸染了历史的气息。
3、如若有人询问我:“你家乡都有什么特色美食啊?”,那“扁粉菜”三个字定会脱口而出。可以这么说,到安阳却不吃扁粉菜就可以等于没有来过安阳。安阳人“就好这一口”。
4、扁粉菜是一种价钱亲民而又全能的美食。为什么说它全能呢?因为它一日三餐都可充当。更重要的是,这“扁粉菜”只在安阳吃得,出了安阳城,就再也寻不得它的踪影了,这便无形之中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安阳人对扁粉菜的情结和依恋也深了好几分。
5、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追根溯源的民族,因而无论天南地北,在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份美食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渊源,而扁粉菜也不例外。据说,扁粉菜最早是由周文王发明出来的。由于被幽禁在羑里城,生活条件不好,文王便就地取材,发明出了扁粉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扁粉和青菜等几样食物,就这样交汇融合于热汤中,成就出了“一曲美食的赞歌”。还有传闻说扁粉菜补脑,文王天天吃,所以才写出了流芳千古的《周易》,或许很大程度上有杜撰的嫌疑,却为普普通通的扁粉菜戴上了儒雅的光环,更加令人神往了。到了三国,扁粉菜依然不乏忠实粉丝,他便是曹 *** 。有史书载曰,曹 *** 每头痛便食用扁粉菜,连之后身死也要葬在扁粉菜的发源地西高村,试想这需要多么深的爱恋才会有此举动。而到清末,袁世凯隐居洹畔,不为风水佳否,只为能随时吃上一口热乎的扁粉菜,他甚至连墓的样式都是按照菜碗的样子修的。说了这么多,这令安阳人魂牵梦绕的扁粉菜究竟是怎番滋味呢?现在就让我为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6、扁粉菜取材易得,扁粉是它的主角,其次佐以小白菜,豆腐,猪血。这些普通得出奇的食材是如何成功勾走食客们的味蕾的呢?关键就在这汤里面。扁粉菜采用的汤可不是一般的汤,它用的是大火熬制的高汤。这高汤由猪棒骨和鸡架佐以茴香,白芷,肉蔻等煨制三个小时而成,完全将食材里的精华吸入了汤中,有这样的高汤做底,可谓是绝妙。最正宗的扁粉菜采用的都是自家现做现漏的红薯粉条,当然也有用现成粉条的,现成的偏黄,自己漏制的偏白。当然,若使用现成的粉条自是会减少几分扁粉菜的风韵。所以,如若要来安阳吃扁粉菜,我一定会果断推荐去吃现制扁粉的那家。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只需将扁粉盛入碗中,盖上小白菜,豆腐和猪血,再浇上一碗热乎乎的高汤,就算是成了。按照安阳人的习惯,必是要再撒上一撮蒜蓉的,没有蒜,这菜都少了灵魂。扁粉菜的黄金拍档是油饼,有了油饼的扁粉菜那简直是令人垂涎三尺。从做扁粉菜的师傅手里接过一碗刚盛好的菜,挑一个位子坐下来。只见那碗菜还升腾着热腾腾的水汽,将整张脸都温润地暖暖的,香气便顺着这股热气蔓延至整个肺腑,让人连连叫绝。用筷子挑起一条晶莹剔透的扁粉,嗦入口中,滑软而弹,回味无穷。再吃几口浸透了汤汁的青菜和红白豆腐,咬开它们的一瞬间,高汤就在口中迸发出来,幸福感顿时油然而生。扁粉菜的体验不仅仅是这些,若是地道的安阳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将刚出锅切好的金丝油饼用筷子浸如扁粉菜的高汤之中,吃几口扁粉,再咬上一口泡得差不多的油饼,焦香酥脆的饼皮下是空隙间填满高汤的软而劲道的面块儿,脆与软这两种触感成功得到了最适度的糅合,达到了一口 *** 的效果。吃完扁粉菜,可别慌着离开,因为这场美食之旅还没结束呢,一定要去接一碗甜甜的豆浆喝了才算是满足。
7、它扁粉菜的店面一般都不大,而且偏爱于栖身街头巷尾,在地图上十有 *** 是不好搜到的。它们早已成为安阳人生活的一部分,哪天兴致来了或是嘴馋了,就到自家楼下的扁粉菜馆里面坐一坐,不分时段,吃上一口热乎乎的扁粉菜,抬眼一瞧,恰巧隔壁老张或是老王就做自己对面,于是乎就攀谈起来,就算是陌生 *** 完全可以唠起来,谁还没有个家长里短呢?而人间的烟火气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袅袅氤氲起来,这就是安阳人的生活底蕴,这才是人间的味道。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即便是粗茶淡饭也津津有味。
8、说完了扁粉菜,让我们去尝一尝老安阳的皮渣。你们听说过皮渣吗?可能大部分都没有吧,别看它名字不好听,好吃却是实打实的。皮渣本身也是粉条,只不过它是打扮了一番的粉条。这么一说便可知道皮渣自然也是很平价的一种美食了。
9、据记载,当年周 *** 不知皮渣为何物,还专门品尝了一番,又特地考察其 *** 原料和 *** ,得知是物美价廉的美食后,便对皮渣赞不绝口。是啊,美食本来就应该走进寻常巷陌,不应该去强求阳春白雪,美食应该是有温度的,它应该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生活闲暇之余的小憩与微暖。 *** 皮渣以绿豆粉条为佳,只不过随着绿豆种植的减少,吃到使用绿豆粉条 *** 的皮渣实属不易,大部分都采用红薯粉条 *** 。安阳人管做皮渣叫“坐”皮渣。将刚刚漏制的热粉条放到盆里,放上葱花、姜末、香菜和少许盐,也有放五香粉的,搅拌均匀后上锅蒸熟即可。由于全程像一个听话的小孩儿乖乖坐在盆子里,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坐”。刚出锅的皮渣香气四溢,让人魂牵梦绕。待皮渣冷了之后便可以用刀分切成方形的小块儿储藏起来,平常炒菜时取出来几块撒入锅里,一锅菜都因为皮渣的加入而更香了。
10、在我的认知或者说在我的记忆里,皮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按照上述 *** *** ,而另一类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入了虾米这一佐料,这样做出来的皮渣无疑更香。皮渣不仅可以当作一种配菜(对了,之前介绍扁粉菜时忘记介绍皮渣这一原材料了,这么百搭的皮渣自然在扁粉菜里面也不会缺席,它一直是为扁粉菜锦上添花的那一笔。),还可以单独成菜,别看它单单调调,它可是能挑起大梁独当一面的。皮渣做菜的 *** 有很多,红烧,煎炸,煨汤等等,只要是你能够想到的都可以做。皮渣还可以作为一种小吃,煎皮渣串儿,炸皮渣串儿,烤皮渣串儿……每每经过安阳的烧烤摊位,你一定能在众多炸物烤物中发现皮渣的身影。设想,傍晚华灯初上,与几个老友结伴,漫步于安阳的北大街之上,谈天论地,走累了就凑到路边的烧烤摊旁,要几串炸物,自然这之中不能少了煎皮渣。就静静地守在摊位前面,看着皮渣在炙热的铁板上发出呲啦啦的声响,伴随着这声音的还有冒起的白色烟雾,皮渣身下的油不安分地跳动着,舞动着小城故事的旋律。从小贩手里接过等待已久的皮渣,咬上一口,往往会因为急不可耐而烫到嘴巴,但是依然挡不住那煎炸后无法替代的芳香,可以说皮渣串是安阳人的经典记忆了。所以哪天要是来安阳搜罗小吃,一定不能错过了皮渣串,相信它是不会令食客们失望的。
11、当然安阳的美食不只这些,上面说起皮渣串这一小吃,让我又想起了另一种安阳的传统小吃——炸血糕。
12、听到你也许会不禁疑问,真的是“血”吗?当然不全是的,只是它加入了猪的活血,颜色发红,就像凝固后的血块儿,所以形象地称之为血糕。关于这炸血糕还有一番典故。2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安阳连降大雨八天,本来贫困的安阳百姓又遇上了一场空前的水灾。灾后,其他播种粮食作物早为时已晚,百姓们便只好种荞麦,幸好当年收成还不错,于是荞麦自然就成了安阳人那年的主食。而当时安阳县城西北有个村叫皇甫屯,村里有家姓王的居民,他嫌一直吃荞麦面不够味,就将荞麦面蒸制成荞麦糕,放在油锅里炸,然后抹上蒜泥吃。他觉得这样吃远比单蒸荞麦面糕要好吃的多。街坊邻居听闻后也纷纷效仿,发现果然很好吃。后来这姓王的居民又对荞麦糕加以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猪的活血(猪刚宰杀时流出的鲜血)、花椒面,使荞麦面糕吃起来更加鲜美了。
13、也因此,炸血糕在安阳广泛流传起来。炸血糕 *** 简单,以荞麦面为主原料,配上适量的活猪血和成软面团上笼蒸成半成品坯料。食用时切成10厘米见方的薄片,用温油炸制,待外皮焦硬后捞出,抹上大蒜泥,趁热食用。刚炸好的血糕外焦里嫩,荞麦和猪血本身的味道在蒜香的裹挟之下更加大放异彩。在安阳,多少年来炸血糕一直都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如今虽然饥荒的年代已经过去,可是安阳人却没敢忘记,这炸血糕就这样代代传承至今,逢年过节就会有许多小贩推着小车叫炸血糕,吃一口血糕,便是要忆苦思甜,在丰收富足之际不忘过去的艰辛不易,这是安阳人的秉 *** ,亦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14、说了皮渣,炸血糕,那就一定不能少了粉浆饭,因为这三样合在一起可是安阳的三宝。
15、与炸血糕一样,粉浆饭的诞生也是出于苦难。很早以前安阳遭遇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当时在古城大西门有家粉房店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只能维持生产,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把粉房生产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充饥解渴,由于太酸,百姓就加入小米,食盐,野菜等熬制来中和其中的酸味。旱年过后,有人想要重新回味当年的粉浆饭,又重新做起来了这种美食,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进行熬制,渐渐流传开来,最终又在厨师的精心配调下成就了这有名的安阳“三宝”之一——粉浆饭。
16、从根本上来说,粉浆饭其实就是一种粥,只不过这种粥以粉浆为主要原料。粉浆饭具有一股独特的酸、香、甜、绵的味道,具有清热败火的功效。在旧街老巷里的早点铺子里,不乏老人点上一碗粉浆饭再配上一根金灿灿的油条,吃一口油条再喝上一口酸糯糯的粉浆饭,这一整个早晨都美滋滋的。我的奶奶也不例外。每次奶奶来看我,若是要去外面的早点铺子里吃早饭,那她必定要喝粉浆饭,爸爸也知道奶奶爱喝粉浆饭,所以若是带早点回来也会贴心地为奶奶买上一碗粉浆饭。奶奶说,粉浆饭酸酸的很合她的胃口,就像小米粥一样养胃。奶奶总是吸溜着喝几口粉浆饭,然后心满意足地笑着对我说:粉浆饭可好喝了,妞你要不要来尝尝?”而我总是推脱掉,因为我总是无法接受粉浆饭的酸味,可能就跟北京的豆汁类似吧,有人对豆汁特殊的气味爱到骨髓而有人却对它的臭味避之不及。虽然我不太能接受粉浆饭的酸,但是我却始终对粉浆饭怀有虔诚的敬意,对于千千万万的安阳老一辈人来说,那是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在安阳老人心里,粉浆饭里的每一粒米,每一根菜丝,都饱 *** 过去的故事,它们都是有温度的,而这温度正是那座他们一直深爱至今的老安阳城所给予的。
17、然后我们再来上一道餐后甜点——三不粘。三不粘又称三不沾,桂花蛋。由于吃的时候既不粘牙,不粘勺,不粘盘故得此名。
18、三不粘由鸡蛋、淀粉、白糖加水均匀炒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时老少皆宜的美食。关于三不粘还有一个这样的典故。传说清光绪年间,在皇宫里有一位御厨十分想要做官,他在为慈禧太后做的每道菜里都暗示了这一点,慈禧太后也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就举荐这个御厨给皇帝做菜。遗憾的时光绪帝吃了这个御厨做的菜并不觉得好吃,就在这时,光绪帝身边的一个小 *** 凑上前说民间有一位神厨,菜做得非常好吃。皇帝听了便连忙请这位神厨入宫做菜,品尝之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欣喜的光绪帝就把神厨推荐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就让这位民间的神厨和自己推荐的宫廷御厨比试,想要看看到底谁的厨艺更加精湛。几道菜比试过后二人难分伯仲,慈禧太后心生一计:“哀家想吃看着焦黄,入口顺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这可难倒了宫廷的御厨,可是民间的神厨却胸有成竹,只见他回到厨房取来鸡蛋,取出蛋黄再加上绿豆粉和糖用油在锅里煸炒,半个时辰后就将其端到了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看着金黄的面饼,喜出望外,这正是她想象中的美食,品尝之后顿时感觉香甜可口、柔韧滑软,真是不用嚼就可以下咽的人间美味。慈禧太后凤颜大悦,便问这道菜的名字,于是民间的神厨就说自己来自河南安阳,这到菜名叫三不粘,是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自此三不粘就名声大噪起来。
19、对于三不粘,我一直情有独钟,因为我本深就喜欢吃甜食,所以对它更是偏爱中的偏爱。每每有喜事那必定是要吃宴席的,而我就会十分耐心地像等待一个久违的老友一样去等待三不粘,当热乎的三不粘端上来,我便腾地站起来,拿起勺子,挖上大大的一块儿塞进嘴里,金灿灿的三不粘带着一身的甜香味儿在我的口腔里蔓延,那种感觉多少次都让人感觉不够,只能是愈吃愈上瘾。到了现在,三不粘已经成为了安阳许多饭店的特色地方菜,甚至被当作了镇店之宝。许多食客慕名前来就是要揭开三不粘的神秘面纱,与她来一次美美的相遇。
20、太行山水之魂,华夏文化之根。古都安阳不仅有底蕴深厚的美食,还有古朴长存的习俗。
21、一.“割罢麦子打罢场,擓开毛蓝去看娘”
22、这是安阳广为流传的谚语,讲的时“瞧羊”和“送羊”的风俗。这个风俗源于一个典故,传说以前有一个妇人由于过分溺爱儿子,儿子因为饭菜不合口竟将自己的母亲踢得摔了一跤,妇人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直到晌午才回来。小儿子见母亲终于回来连忙问母亲去哪里了,妇人便骗他说姥姥家里的母羊生了一窝小羊,等小羊长得大些就让舅舅给他送来。后来孩子的舅舅果然送来了小羊,孩子就跑到山坡上放羊,这有天他看见树荫下两只小羊羔跪在母羊身下喝奶,觉得很有意思,就问路过的老农,老农郑重地告诉他:“这羊羔知道母羊生养自己的艰难,于是跪着喝奶报答养育之恩哪!”孩子听了恍然大悟,连忙跑回家给自己的母亲道歉,并懂事地开始 *** 持家务,替母亲分忧。后来这件事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这家舅舅送羊,取”羊羔跪恩”之意,为的就是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后来,人们用羊形状的面食代替了真羊,重在传达其中的寓意。时间久了,又演变出了“瞧羊”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间,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品回娘家探望双亲,所以又称“瞧五月”。等到农历六月,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八个),除了拿羊之外,还要带上水果如桃,西瓜等一共四样,谓之“送羊”。而这“瞧羊”和“送羊”的风俗也带着满满的孝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23、二.除了这“瞧羊”“送羊”的风俗,安阳还有给新生婴儿做九日,过小年,汤荫帏子舞,吕村战鼓等风俗。
24、更有过年逛庙会的习俗。只不过现在的庙会少了,我对庙会的印象还是儿时的平原桥庙会和汤荫庙会,那时候满街的小贩,有叫卖甘蔗的、卖香瓜粘玉米的,至于玩的,以木刀、木制红缨刀居多。小时候的我调皮贪玩,每次逛庙会必要买把木刀耍耍要不就是这红缨刀了,家里人就总是逗笑道:“妞是要穆桂英挂帅,巾帼不让须眉嘛!”听着大人的一番夸赞,我便更加飘飘然起来,硬是要当面给他们舞动几下。若还是不过瘾,就拉扯着大人再逛一逛岳飞庙,在岳王面前好好表演一番。也不知为什么总对岳飞庙有一股特殊的情结,逛上多少遍也不觉厌烦。或许不仅仅是小孩子对英雄故里的骄傲,更有一种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秉 *** 抑或是潜意识吧,正如岳飞庙门两边的“忠”“孝”二字一样。
25、介绍了这么多安阳的美食与习俗,我此刻的心湖早已微波澜澜。安阳的美食和习俗出自平凡,它们记录着安阳城涓涓绵长的历史,刻画着安阳城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模样。它们就栖身于平民家里的烟火气之中,在一锅一铲的节拍下描摹出岁月的画卷,在一碗一筷的碰撞下勾勒出幸福的轮廓,在一颦一笑里歌颂着人生的喜乐。它们是安阳城的皱纹,时时刻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古城那零零散散却让人动容落泪的故事。
二、我的家乡的扁粉菜作文200个字怎么写
1、妈妈特别喜欢吃扁粉菜,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对扁粉菜产生了兴趣。我之一次坐到街边小店,看着眼前一碗汤汤水水、其貌不扬的菜时,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扁粉菜吗?这东西能好吃到哪啊?看起来不怎么样嘛!不就是一碗大杂烩嘛。我凑上去闻闻,有一股又咸又香的味儿,像一个小钩子勾着我,我禁不住想尝尝。
2、带着怀疑,我慢慢地把菜一样一样的放进嘴里品尝,嗯,味道还真不错!粉条滑滑的,软软的,入口即化;青菜青脆、爽口;豆腐的味道很正,原汁原味;鸭血嫩嫩的,还带着弹 *** 。吃完菜再喝上几口鲜美的高汤,真是好极了!
三、扁粉菜扁粉菜的分布
1、在安阳市,扁粉菜的分布丰富多样,各有特色。首先,老西扁粉菜位于二中东边,电业调度中心对面,以其汤汁醇厚闻名,辣椒香浓,油饼外焦里嫩,是当地人公认的扁粉菜之王,每日早晨需排队等候。老西的声誉可见一斑,门口豪车云集。
2、彰德扁粉崔位于南门,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汤底浓厚,是安阳市更具名气的扁粉菜馆之一。然而,其油饼火候不足,口感稍欠佳。尽管如此,老崔家的名声依旧吸引着众多食客。
3、石记扁粉菜在西营坑,以 *** 亲民著称,一碗只需一元,味道浓厚,但 *** 傅口味偏重,辣椒皮籽多,需要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老胖扁粉菜则位于南门进口,汤品优良,与老西媲美,但店主 *** 格硬朗,选料一般,值得一试。
4、程二扁粉菜位于安钢六区西门,汤味美,粉条有嚼劲,但分量稍小。新开的扁粉菜馆环境欠佳。紫薇大道白墙庄站牌对面的老靳扁粉菜和老字号扁粉菜都受到好评,交通便利。
5、老全扁粉菜在安钢中门岗,干净卫生,服务好,是安钢员工的首选。而在水冶和铜冶等乡镇,尽管味道地道,但卫生条件可能不尽如人意。
6、高汤扁粉菜馆位于东工路眼科医院南侧,环境干净,味道鲜美,配上金丝饼更佳。以上这些扁粉菜摊点,各有各的特色,为安阳的早餐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7、扁粉菜是安阳居民更爱吃的饭菜之一,每天,有很多上班一族和扁粉菜的老食客,会到自己经常去的排挡吃上一碗。扁粉菜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一口大铁锅中煮。扁粉菜的关键是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扁粉菜的味道,因此,安阳扁粉菜经营者一只在高汤的做法上下功夫,使扁粉菜味道不断改善。吃扁粉菜的精髓在于辣椒,辣椒要香而微辣。早上,吃上一碗油滚滚,香喷喷、辣呼呼的扁粉菜,那叫舒服。所以,来到安阳,一定要尝一下
四、散文|家乡的扁粉菜 (常波)
1、当太阳将之一缕霞光涂抹在东方的天际时,整个城市从 *** 的沉睡中慢慢醒来。可是,比城市醒得更早的是散布在街头巷尾间的一个个小门脸儿,门脸儿外支个雨篷,挂一盏小灯,雨篷下放一个小煤炉、一口大铁锅,锅里大骨头熬制的浓汤沸腾着,绿油油的是青菜, *** 嫩的是豆腐,汤里面沸腾着的是扁粉条,油黄水滑、丰腴肥嫩。一个老旧的搪瓷大碗泡在锅里,紫红色的辣椒挂着油光,直勾勾地摄去了人的魂魄。小店里既没有曼妙的音乐,也没有名人的字画,两三张桌子、七八条凳子和几盒筷子就是全部的家当。
2、快7时了,店里的客人逐渐增多,既有打着哈欠的妇人,也有行色匆匆的中 *** ,还有三五个大汉从车中走出,进门一顿吆喝:“老板,十块钱的油饼,五碗扁粉菜,多放辣椒。”老板高兴地答应:“好嘞,您请里面坐。”老板娘大刀翻飞,热腾腾的油饼便带着油光,堆成了小山,摆在了桌案上。老板捋一捋高高挽着的袖子,将一个粗瓷浅碗摁进锅中,一番忙活,碗中立刻五彩纷呈、 *** ,再加上几粒鲜红的辣椒堆放在碗中增了色、提了味, *** 着口鼻,沉睡了 *** 的味觉立即被眼前的美景搅和得热血沸腾,一天的工作 *** 从这里开始了。
3、扁粉菜热辣醇香,可它的原材料却极普通,安阳东部的大平原土地肥沃,全都种上了玉米、小麦,只有在西部浅山丘陵区田间地头或斜坡地上才会种上红薯。它们生命力极强,在坚硬的地下结成了果实。人们将这些低贱的作物切成了片儿,晒成了干儿,磨成了粉儿,熬成了浆儿,几道工序过后,变成了刚直的粉条儿。它宁折不弯、须眉直立,少了脆硬,却多了一份透骨的韧劲儿。
4、如同红薯深深扎根于大地的深处一样,扁粉菜也深深扎根在了每一个普通安阳人的脑海里。虽然有人嫌它做工太粗劣,就餐的环境也不好,可是,它是每一个平凡的安阳人早餐桌上的更爱,更是跳跃在每一个真心喜欢它的人舌尖上的精灵。它平凡,但绝不平庸;它平实,但绝不平淡,无论是对 *** 官员还是对普通百姓,都是一样的热辣、一样的醇香。它没有出现在五星级宾馆里,没有出现在富豪权贵的菜谱上,如同一个出身寒门的标致女子,见识过 *** 雪月的富贵故事,经历过阴险欺诈的生活波折,最终将一颗热辣辣的真心交给了真正懂它、爱它的普通男子,又像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读书人,在苦难与挫折后,磨练出宽容与厚实,最终将人民当成了生命的全部。它扎根在这里,浸润在这里,飞舞在这里,真正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5、安阳人爱扁粉菜,爱它的热辣醇香和平凡朴实,也爱自己的生活。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扁粉菜之乡和河南扁粉菜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