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的成语,衣什么礼乐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礼乐的成语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衣什么礼乐的成语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礼乐的成语礼乐的成语是什么
  2. 衣冠礼乐的意思
  3. 关于礼得四字成语
  4. 含礼字的成语
  5. 成语中带礼乐两个字

一、礼乐的成语礼乐的成语是什么

礼乐的成语有: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乐乐不殆,礼乐刑政。

礼乐的成语有:礼乐刑政,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乐乐不殆。2:注音是、ㄌ一ˇㄩㄝ_。3:拼音是、lǐyuè。4:结构是、礼(左右结构)乐(独体结构)。

礼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 *** 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 *** 与 *** 精神。

⒈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 *** 目的。引《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_,管乎人情矣。”孔颖达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高诱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 *** 。”唐杜甫《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礼与乐。礼乃行为道德的规范,而乐能调和 *** 、移风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

礼乐(礼节和音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 *** ,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 *** 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的本质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 *** ,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 *** 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河间献王·礼乐将兴汉德凉》《汤泉应制·清时礼乐萃朝端》《感兴诗·礼乐节 *** 》

衣冠礼乐礼坏乐崩礼乐刑政礼乐崩坏诗书礼乐夔龙礼乐礼崩乐坏礼废乐崩

1、二为汉代人天命观和礼乐 *** 的变化在注解中的体现。

2、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而著称,有着悠久的乐教传统,是世界上音乐教育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3、原来教坊司隶属礼部,设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各一人,这地方可不只是管理官妓,教坊司是朝廷的礼乐机构,宫廷各项大礼需要的音乐歌舞同样需要教坊司负责。

4、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

5、臣闻明则有礼乐,幽则有 *** 神,然则动天地,感 *** 神,莫近于礼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礼乐的详细信息

二、衣冠礼乐的意思

1、成语解释: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2、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3、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成语例句:宋·范仲淹《上张右丞书》:“生四民中,识书学文为衣冠礼乐之士,研精覃思,粗闻圣人之道。”

三、关于礼得四字成语

1、至心:诚心。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2、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3、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4、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5、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6、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7、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8、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9、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10、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11、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12、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13、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14、指封建礼教的规章 *** 遭到极大的 *** 。

15、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16、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 *** 动不宁的时代。

17、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18、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19、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20、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21、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22、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23、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同“礼先壹饭”。

24、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25、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26、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27、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28、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同“家长里短”。

29、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30、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31、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32、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33、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34、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35、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 *** 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36、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37、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礼乐的成语,衣什么礼乐的成语-第1张图片-

38、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39、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40、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41、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42、礼:礼貌;兵: ***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 *** 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43、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44、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45、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46、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47、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48、顶礼: *** 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 *** 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49、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四、含礼字的成语

1、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礼尚往来、克己复礼、先礼后兵、分庭抗礼、繁文缛礼、礼轻情意重、以礼相待、礼仪之邦、傲慢无礼、来而不往非礼也、J顶礼膜拜、礼多人不怪、礼烦则乱、言之有礼、家长礼短、暮礼晨参、慢条厮礼。

2、礼坏乐崩、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小节苛礼、等礼相亢、礼崩乐坏、知书知礼、俭不中礼、轻薄无礼、礼胜则离。

3、礼为情貌、知书知礼、焚香礼拜、礼先壹饭、至心朝礼、顿首之礼、慢腾斯礼、朝参暮礼、分庭伉礼、明媒正礼、傲慢少礼、礼让为国、焚香顶礼、衣冠礼乐、磕头礼拜、礼废乐崩、牵经引礼、烧香礼拜、卑礼厚币、家无常礼。

4、礼坏乐缺、长斋礼佛、敬贤礼士、诗礼传家、厚礼卑辞、夔龙礼乐、礼顺人情、以礼悔祸。

5、敦诗说礼、慢条斯礼、情礼兼到、家无常礼、礼坏乐缺、牵经引礼、衣冠礼乐、恭而有礼、知书识礼、礼先壹饭、分庭伉礼、礼让为国。

6、等礼相亢、俭不中礼、轻薄无礼、知书知礼、卑礼厚币、烧香礼拜、长斋礼佛、敬贤礼士、厚礼卑辞、夔龙礼乐、礼废乐崩、磕头礼拜、诗礼传家、引经据礼、礼乐刑政、诗礼之训。

五、成语中带礼乐两个字

【解释】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解释】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 ***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

【解释】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解释】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出处】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OK,关于礼乐的成语和衣什么礼乐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礼乐 成语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