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的成语,睫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睫的成语的一些知识点,和睫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目不交睫和目不暇接的区别
  2. 睫字有关成语
  3. 比迫在眉睫程度轻一点的成语
  4. 目不见睫的历史成语故事
  5. 迫在眉睫成语在小学哪篇课文里

一、目不交睫和目不暇接的区别

1、目不交睫和目不暇接的区别:含义不同、侧重点不同。

2、含义不同:“目不交睫”的意思是眼睛没有合上眼皮,形容目光短浅,看不长远。“目不暇接”的意思是眼睛都看不过来,多用来指东西繁多。侧重点不同:“目不交睫”强调目光短浅,无法看到长远的事物。“目不暇接”强调东西繁多,眼睛无法一一看到。

3、目不交睫和“目不暇接”是两个成语,它们的意思和用法都有所不同。“目不交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眼睛没有合上眼皮,形容目光短浅,看不长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远见和深思熟虑,只关注眼前的事情,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例如,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期的后果,就可以说他“目不交睫”。

4、目不暇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眼睛都看不过来,多用来指东西繁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繁多,让人应接不暇,无法一一处理。例如,一个人在商场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就可以说他“目不暇接”。

5、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道理、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6、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来源广泛,或为传世经典、或为巨著名作、或为历史故事、或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其字里有话,话外有音,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汉语的精髓,中华文化的根本。

二、睫字有关成语

处:《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处:《·仲尼》:“远在,近在眉睫之内。”

迫在眉睫、目睫之论、吹毛数睫、目不交睫、眉睫之利、蛮睫螳轮、看人眉睫、祸迫眉睫、鹪巢蚊睫、眉睫之内、眉睫之祸、眉睫之间、蜗角蚊睫、目不见睫

成语接龙迫在眉睫--睫字头的成语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惊耳骇木提心吊胆惊愕失色

睫字开头的成语有:睫眉之祸(或眉睫之祸)、睫眉之内(或眉睫之内)、睫不见目

关于睫字的成语:眉睫之利、近在眉睫

带睫字的成语,睫字成语大全,睫的成语有哪些

:迫在眉睫、吹毛数睫、眉睫之利、目睫之论、鹪巢蚊睫、目不交睫、看人眉睫、蛮睫螳轮、祸迫眉睫、眉睫之内、眉睫之间、眉睫之祸、失之眉睫、目不见睫、蜗角蚊睫

处:《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只有:近在眉睫、眉睫之祸、蜗角蚊睫、眼不交睫、耳食目论、目不交睫。

三、比迫在眉睫程度轻一点的成语

比迫在眉睫程度轻一点的成语如下:

1、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形势非常紧急。

2、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3、急于星火:形容非常紧急,如同星星之火一样迫切。

4、十万火急:形容事情非常紧急,如同十万火速一样需要立即行动。

5、千钧一发:形容事情处于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

6、刻不容缓:形容事情非常紧急,片刻也不能拖延。

7、急于事功:形容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

8、急于求成:形容急切希望成功,贪图速战速决。

9、眉睫之祸:形容眼前的祸患十分紧急,如同眉毛和睫毛一样近在眼前。

10、眉睫之内:形容事情就在眼前,十分紧迫。

11、近在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12、危若朝露:形容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样容易消逝,比喻危险极其紧迫。

13、火烧眉毛:形容事情紧迫,如同火烧眉毛一样急切。

14、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5、命在旦夕:形容生命垂危,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16、千钧重负:形容责任非常重大,但并不十分紧急。

17、心如火焚:形容心情极度焦急,如同火焚一样。

18、急如星火:形容事情紧急,如同星星之火一样迫切。

睫的成语,睫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第1张图片-

19、急于星火:形容紧急程度如同星火一样迫切。

20、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21、当劳之急:指当前紧急的事情。

22、手忙脚乱:形容非常忙碌,没有空闲时间。

23、火速行动:形容情况紧急,必须立即行动。

24、急不可待:形容心情非常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5、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如同风吹闪电一样。

四、目不见睫的历史成语故事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 *** *** ,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如今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 *** 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 *** 也未必清明,像庄跖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 *** *** 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2、“目不见睫”的原义是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含贬义。

五、迫在眉睫成语在小学哪篇课文里

迫在眉睫这个成语出自于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寓言二则中。其相关解释如下:

1、寓言二则这一课。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牧童在 *** 成群的山上放羊,其中一个牧童想要捉弄另一个牧童,于是他大喊狼来了,让其他牧童们误以为有狼在附近,纷纷赶来 *** 。然而,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并没有发现狼的踪迹,只是发现两个牧童在互相戏耍。

2、在故事中,迫在眉睫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事情十分紧急,情况非常紧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事情已经到眼前,非常紧迫,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一个成语。

3、还有许多其他的课文也涉及到了迫在眉睫这个成语的应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将相和》这一课中,蔺相如面对秦国的威胁,便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当时的紧急情况。在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本中也有一篇课文讲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

1、灾难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2、 *** 成绩迫在眉睫,他不得不认真复习。

3、战争的威胁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4、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他感到迫在眉睫。

5、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6、比赛迫在眉睫,他已经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了。

7、 *** 日期迫在眉睫,他不得不放弃所有的娱乐活动。

8、 *** 行动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立刻出发。

9、任务的完成迫在眉睫,他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10、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人们感到迫在眉睫的危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成语 开头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