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三层肉 *** 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层肉和五花肉是一样 *** 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五花肉怎么分上下 ***
1、五花肉人们很喜欢吃的一部分猪肉,它主要分布在猪肋骨、腹部还有后臀尖的地方。不同部位的五花肉,肥瘦程度,还有口感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适合的烹饪 *** 也有区别。五花肉主要有上五花和下五花的区分,在猪肋骨的地方剔出的肉是上五花,腹部的则是下五花。那么具体要怎么区分呢?
2、我们可以通过五花肉肥瘦的程度来判断是上五花还是下五花。上五花主要是在肋骨的地方,当切猪肉并去除肋骨时,剔出来的这部分肉就是上五花。相对比较厚,肥肉多,瘦肉少。去除第五根肋骨到腰椎内部肌肉的后,就可以看到三层肉也就是五花肉。从侧面看,肌肉和脂肪分层并重叠,因此被称为三层肉,这部分是所有猪肉中脂肪含量更高的,适用于红烧肉。
3、下五花则是在猪腹部,这里肉质紧实,层次鲜明、肥瘦均匀,通常由三层瘦肉和两层肥肉组成,吃起来不腻。
4、二、上五花肉和下五花肉在猪身上示意图
5、五花肉的之一层是猪肉皮,第二层是脂肪,第三层是瘦肉,肥瘦相间共有五层,因此得名“五花肉”。一些好的五花肉甚至可以达到七层到十层,稍微差一点的就是三层了。上五花指的是猪肋骨外面的肉,也就是排骨剔除后的带皮五花;下五花则是猪腹部的肉,肥瘦层次较多,肉质更细腻,是我们常说的“三层肉”。
6、上五花在肋骨位置,肥肉比较多,吃起来会比较油腻一些,适合做饺子、包子等的肉馅儿,但不适合炒菜,会显得特别油腻。下五花肉在腹部位置,颜色会偏深,肉纤维也会较粗,脂肪和瘦肉分布更均匀。适合炒菜、红烧肉以及东坡肉,吃起来肥而不腻,而且非常的香。猪后臀尖部位是中五花,肉比较厚,肥瘦均匀。
二、古早味焦糖酱香三层肉怎样做
1、猪肉─三层肉1斤砂糖1匙淬酿酱油露1大匙料理米酒300ml八角1朵青江菜5棵青葱1根
2、将1斤的三层肉洗净,切成大丁,这样卤起来的肉质比较鲜美。热锅,不加油,锅热后转中小火,放入切好的三层肉进行表面煎封的动作。
3、经过表面煎封动作后,三层肉会释出油脂,此时加入1匙的砂糖,利用油脂的温度,在拌炒时砂糖会转化成焦糖,要注意火候,火不能太大,不然过焦的糖味会 *** 美味。
4、加入300ml的 *** 菸酒红标纯米料理米酒炖煮。
5、将中 *** 材-八角洗净,放入锅内一起卤。中小火卤10分钟即可熄火,进行焖煮动作。
6、将青江菜去蒂头,冲洗干净,煮一锅水,水开后放入清江菜汆烫3分钟后捞出备用。将稍为 *** 的清江菜摆放在盘中,如果青江菜太大棵,可以利用刀子片成2棵,这样更容易入口。
7、将青葱去头尾洗净,切成葱花;将卤好的古早味焦糖酱香三层肉盛盘在青江菜上,洒上葱花就可以上菜了。
三、猪各部位肉的名称 *** 全解
1、有句俗语:「有毛吃到棕蓑,没毛吃到秤锤。两脚吃到楼梯,四脚吃到桌柜。有肉吃到肉燥,没肉吃到垃圾。」形容人无所不吃,一只猪除了 *** 外,几乎什么部位都可以拿来吃。但你知道每天吃进口中的猪肉,是出自猪身上的哪个位置?不同部位的猪肉又有什么差异?
2、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 *** ,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3、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4、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更高,俗称「上肉」。现代 *** 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5、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6、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 *** 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更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7、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8、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9、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10、位于猪只背脊 *** 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 *** 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11、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12、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13、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最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最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14、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15、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更好。
16、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最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 *** 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17、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 *** 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18、属于后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19、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 *** 。
20、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21、 *** 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22、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23、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 *** 。
24、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25、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更好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佛跳墙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 *** 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26、即俗称的「松阪猪」,起初是有业者发现这个部位吃起来的口感不输松阪牛,才取了这个名字吸引买气,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食材。猪颈肉占全猪比例很少,一只猪身上只有六两,因此又称为「黄金六两肉」。
27、此部位肉质口感脆、油脂也够,料理时要掌握快速烹调、切薄片两大原则,不适合久煮或用焖的方式烹调,否则肉会越煮越硬。
28、顾名思义是位于肝脏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脏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脏,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脏中唯一的一块瘦肉,又有「内脏的松阪肉」之名,珍贵 *** 可见一斑。在传统市场不易买到肝连肉,因为大多已被面摊老板们早早预订走了。
29、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30、即猪头肉,猪骨头上的细肉取下切剥后,即成为一道美味骨仔肉。
31、是猪膝盖处的韧带与软骨组织,因为前腿虎掌较小,所以使用后腿虎掌居多,外型为白色、口感软Q且富有胶质,通常会连着大骨一起贩卖,富有胶质。因为数量不多,建议事先向摊贩预订。除了常听到的「虎掌烩乌参」这道菜外,也很适合红烧或三杯等重口味的菜色。
32、在运动量大的 *** 部位有一块俗称「老鼠肉」,为猪腱肉的一部分,多指后腿猪腱,每只猪只能取出四块,肉质Q弹、带有嚼劲却又不致过硬,外型有如橄榄,带有肉膜包覆且内藏软筋。
33、猪的前腿与后腿都有猪腱,橄榄状的猪腱位于 *** 部分的肌肉束中,前腿的腱肉较小、后腿较粗大,所以有的肉贩也会称之为小腱与大腱。这里较无油脂又带软筋,适合长时间炖煮,采红烧或卤肉皆可,一般便当店常见的猪肉切片也常使用这个部位。
34、位于猪皮下方和里肌中间的薄薄一层肉,肉质软嫩,数量少、价位高。建议逆纹切成薄片后烫熟蘸酱料吃,类似蒜泥薄片的吃法,最能品尝特殊口感。
35、胛心肉附着的骨头,被称为胛心排,骨头比较粗大、耐煮,较常拿来熬汤,像是 *** 炖排骨。
36、五花肉留下最后一层和骨头相连的瘦肉的部分,就是所谓的肋排,此部位的肉多汁,多拿来烧烤做成烤肋排,而肉摊也常把肋骨挑出来,成为一支一支细细的支骨,肉的部分就拿去卖三层肉,支骨拿来熬汤。
37、里肌肉附着的骨头,称为里肌排,又称「小排」,是去除了背脊、支骨后剩下中间比较粗短的骨头,小小一节节,肉算多,料理上适合长时间烹调入味,像是糖醋、红烧都是常见做法,肉质和大里肌肉的口感差不多,比较有嚼劲。
38、通称龙骨,是猪的脊椎,若和大里肌相连即为便当中的排骨,但若把两边的大里肌取出,基本上就只剩骨头,几乎没有肉,不过因脊髓含有胶质,常拿来炖补、熬高汤。
39、时常在小吃店中听到汤面或羹汤的汤头以大骨汤熬成,猪腿的前腿骨与后腿骨主要便用来熬汤用。可请小贩帮忙把骨头切段,除了方便处理,也可以让骨髓与汤汁互相混合,使汤头更能吸取腿骨香气。
40、一般在猪肉摊上不太容易买到猪血,因为在屠宰场时都有专门收猪血的商家会直接买走再加工处理,所以通常民众较容易在超市买到成块的猪血或米血糕。因猪血铁质丰富所以腥味较重,无论用中西式做法处理猪血,都建议加些蒜、韭菜或小茴香等口味较重的食材调味,或像外头小贩在米血糕上撒花生粉与香菜,亦可减少腥味。
41、猪只的皮下脂肪发达,而脂肪就是猪肉摊上一块一块白色的猪油,传统家庭都习惯将猪油切成小块后丢到锅里油炸,炼出可用于炒菜或拌饭的新鲜猪油,或超市也可买到冷藏过的现成猪油,遇热融化后同样可拿来炒菜、拌饭、面。
42、猪油也会出现在香肠与一些加工制品中,增添食品的口感与滑顺度。通常使用的猪油多为猪背油,除了面积较大且完整,处理时产生的杂质也较少,另外还有一 *** 腹腔的油,因为料理时杂质较多,会使食物口感不好,所以顶多只会拿来油炸食物,炸完即丢。除了这种成块的油,还有一种「网纱油」,除了这种成块的油,还有一种网纱油是位于胰脏下方、包裹猪腰的网状肥油,较常见是用来固定小吃「龙凤腿」的馅料。
四、猪肉的部位名称图
1、又称肩胛肉,因为肉质中间夹杂白色筋条和少许脂肪,形式梅花图案,故得此名,是猪身上公认口感更好的一块肉,每只猪身上只有5,6斤,如果你不想花那么多钱买牛排吃,可以选择买一块梅花肉。
2、又称扁担肉,猪的里脊肉相当于牛的肋里肌及沙朗部位,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里脊肉切、剁、炒、炸都可以,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
3、臀尖肉位于 *** 的上面,肉质鲜嫩,可用作代替里脊肉来用。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后臀尖肉,前臀尖是紧挨猪前腿,向上一点儿的部位,肉质会稍嫩,后臀尖,也就是 *** 后腿向上一点的部位,肉会稍硬,纤维稍粗。
4、又称上脑肉,位于前腿的上半部分,肉质较老,有筋,容易吸水,适合包馅汆丸子。相比后腿肉来说,前排肉脂肪含量较高。
5、又称三层肉,因为脂肪和瘦肉间隔好几层故得此名,位于猪的腹部,也是猪身上脂肪含量更高的一块部位,五花肉在锅遇热,中的肥肉容易融化,瘦肉质嫩,适合做各种菜。包括炒,炖,红烧,扣肉,回锅肉等,也是著名“东坡肉”的原材料。
6、坐臀又称坐板肉,坐臀肉位于后腿紧贴肉皮的一块呈梯形的肉,前后薄中间厚。该肉全部为瘦肉,肉质稍老,肌纤维较长,吃起来口感比较硬,一般用于白切肉或者回锅肉。
7、弹子肉,又称“拳头肉”、“元宝肉”。位于后腿棒子骨前的一块球形.。呈椭圆形,外被薄膜,肉质较嫩,但有筋,肉纤维横竖交叉。弹子肉宜熘、炒、烧,亦可用于汆汤。
8、前腿肉又称猪手,脂肪含量因活动量较少是后腿肉的两倍,用于炖煮方式口感较好,汤味鲜香,也比较多用于卤料 *** 。北方的朋友喜欢用前腿做成肉馅包饺子或肉包。
9、皮包质嫩,又称后秋,脂肪较少,有筋,中间还有一块腱子肉是很多人喜欢的部位,后腿肉因为活动量比较大,肉质较有弹 *** ,适合炒,煮,炖,烧各种方式,很多的火腿肠就是选用后腿肉。
关于三层肉 *** ,三层肉和五花肉是一样 *** 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