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长寿之乡苍梧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广西长寿乡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在三国乱世中,有哪些长寿之人他们结局如何
1、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有的人英年早逝,比如,孙策、周瑜、郭嘉等,而有的人却很能活,很长寿,能活到七十多岁的人,都不算什么,比如孙权、司马懿。
2、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其中,有几个人居然超过了九十岁,甚至有人活了近百岁,可以说,比现在的人还长寿。这几个人都是谁呢?
3、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
4、程昱是曹 *** 的得力谋士,就是在演义中,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诓骗徐庶奔曹营的那位。
5、正史中,程昱不仅有谋略,还会带兵打仗,文武双全,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军。初平三年(1 *** 年),被曹 *** 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曹 *** 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6、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魏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程昱去世,活了八十岁,曹丕为之流涕,追赠程昱为车骑将军,谥为肃侯。
7、《三国志程昱传》记载: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分封少子延及孙晓列侯。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8、《三国志》注引《魏书》记载:昱时年八十。
9、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10、张昭是孙权的得力谋士,孙策临死时,曾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辅佐孙权,并帮助孙权稳定了当时的局势。
11、赤壁之战时,张昭主降,是其一短。
12、孙权被封吴王后,任命张昭为绥远将军。孙权两次任命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却以张昭 *** 格刚直为由,不用张昭,改用孙邵和顾雍。
13、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活了八十一岁,谥为文侯。
14、《三国志张昭传》记载: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15、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
16、田豫最初跟随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后,田豫劝说鲜于辅加入曹 *** 。曹 *** 攻河北时,田豫得到曹 *** 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17、后来,田豫常年镇守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立下不少功勋;曾在成山斩杀 *** ,在新城击败孙权。田豫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18、嘉平四年(252年),田豫去世,活了八十二岁。其子田彭祖继承了他的爵位。
19、《三国志田豫传》记载: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徵为卫尉。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 *** 。”遂固称疾笃。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子彭祖嗣。
20、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他是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的军阀。
21、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22、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了孙权,被孙权封为左将军;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而迁任卫将军,进封龙编侯。
23、士燮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黄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活了九十岁。
24、《三国志士燮传》记载: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馀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25、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
26、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在这期间,受到孙权赏识,被孙权任命为官。
27、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击降安成等四县,成功平定三郡。后讨平吴砀、袁龙叛乱,升为庐陵太守。
28、赤乌二年(239年),接替潘濬处理荆州事务,与陆逊同在武昌,督管蒲圻。陆逊去世后,武昌分为二部,吕岱督领右部,升任大将军。孙亮登基后,吕岱升任大司马。太平元年(256年),吕岱去世,活了九十六岁。
29、《三国志吕岱传》记载: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子凯嗣。遗令殡以素棺,疏巾布褠,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凯皆奉行之。
30、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
31、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来敏跟随 *** 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
32、刘备平定益州后,以来敏为典学校尉,后立太子,来敏为家令。刘禅继位后,任命来敏为虎贲中郎将。
33、诸葛亮驻汉中,请来敏任军祭酒、辅军将军。后来,因其口出狂言而被罢官。
34、诸葛亮死后,来敏历任大长秋、光禄大夫、执慎将军等职,期间多次因说错话而被免官,蜀汉景耀年间,来敏去世,活了九十七岁。
35、《三国志来敏传》记载:后以敏为执慎将军,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年九十七,景耀中卒。子忠,亦博览经学,有敏风,与尚书向充等并能协赞大将军姜维。维善之,以为参军。
36、以上六位,吕岱和来敏,真够长寿的,一个活了九十六岁,一个活了九十七岁,就是在今天,科技和医疗技术这么发达,能活到这个岁数的 *** 不多,这两位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堪称奇迹。
二、梧州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唐朝以前
梧州是岭南古都。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兵临五岭,挥师南下,开凿灵渠,进军岭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梧州是岭南古都。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兵临五岭,挥师南下,开凿灵渠,进军岭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属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称广信县,治苍梧王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张津、太守士燮表请改交趾为交州,置交州牧,治广信。苍梧郡始建,辖广信、猛陵、冯乘、谢沐、高要、临贺、端溪、富川、荔浦、封阳10县;至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增鄣平,共11县。
三国时,梧州市初属交州,后属广州,为苍梧郡,治广信。蜀汉章武初年(221年),属蜀。蜀失荆州后属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为广州。州治番禺(今广州),苍梧郡属广州,郡治广信。苍梧郡辖广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溪、临允、武城9县。
晋时,梧州市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广信县治。太康(280~2 *** )中,辖广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宁、建陵、临允、元溪、武城、鄣平、农城、都罗12县。
南北朝时,梧州市先后属广州、成州,为广信县治。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苍梧郡治广信,辖广信、猛陵、怀熙、思安、封兴、荡康、侨宁、遂城、广陵、丁留、武化11县。南朝萧齐时期(479~502年)苍梧郡辖12县,减武化,增宁新、抚宁2县。南朝萧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广州之苍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广信隶成州。
隋朝时,梧州市先后属成州、封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苍梧县治。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十年,成州改为封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以苍梧郡之苍梧4县统于广州。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4县。
唐朝时,梧州市属岭南西道梧州,为州治。《旧唐书》载:唐武德四年(621年), *** 铣,置梧州。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3县。贞观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三年废豪静县,称梧州郡。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此后,梧州市一直为州、路、府、县治所。
五代时,梧州市先后属楚、南汉。梁 *** 二年(908年),马殷略定梧州,属楚。至乾和八年(950年),南汉刘晟攻楚取梧州,属南汉。梧州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
宋朝时,梧州市属广南路、广南西路梧州苍梧郡,为州、郡治,辖苍梧县。开宝年间(968-976年),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属广南西路。
元朝时,梧州市属广西梧州路,为路治。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抚司。十六年(1279年),改称总管府,领苍梧县。
明朝时,梧州市属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为府、县治。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为梧州府。成化元年(1465年)初,设两广总督驻梧州。至六年(1470年)始立三总府(两广总督府)。梧州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
清朝时,梧州市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梧州府,为府、县治。梧州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
*** 时,梧州市先后属广西苍梧道,梧州区。 *** 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2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16年6月,梧州设市政 *** 会。16年12月1日,梧州市***正式成立,为省辖市。21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19年属苍梧民团区。23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后属第三区行政 *** 专员兼保全司令公署。
中华人民 *** 国时期,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1950年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1958年7月,划归梧州专署统一领导,市人民 *** 会的机构不变,仍属专署一级 *** 。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市。1984年2月,辖万秀区、蝶山区、郊区、苍梧县。1997年4月,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县级)。
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2013年,撤销梧州市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圩区,以苍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的行政区域为龙圩区行政区域;将原万秀区的旺甫镇划归苍梧县管辖,苍梧县辖石桥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木双镇、梨埠镇、沙头镇、旺甫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调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梧州市辖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设镇5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9个。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云浮市的罗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县,西连贵港市平南县,北通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地处北纬22°37′~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全境东西距115公里,南北长196公里,总面积 *** 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7.17平方公里。
梧州地处桂东,属 *** 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夏半年多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风,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全市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日照南多北少,温度南高北低,雨量南少北多。盛夏常有暴雨与干旱,春多见低温阴雨。晚稻会遇寒露风、霜冻。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2010年,梧州市各地平均气温为20.2℃~22.3℃,年平均气温为21.4℃。各县(市)总降水量为15 *** .9~2022.2毫米。全市范围内各站日照总时数为1344.7~1776.6小时。
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兼有航运、灌溉、发电的作用。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其中市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60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梧州市河网密布,年平均径流量为2133亿立方米,西江可通航千吨级船舶。全市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多,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为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99.82万千瓦,可开发量74.03万千瓦。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内江和外江河床式厂房共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
梧州市已探明矿产资源3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钛、 *** 、金、铁、铜、锌、铅、钨、钼等,非金属矿有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矿,此外,还有稀有金属和镁矿。岑溪市花岗岩总储量2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最著名品种“岑溪红”占总储量的85%以上,其优良的质地可以与国际驰名的“印度红”、“巴西红”等媲美。
梧州市有各种类动物10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等24种。属广西重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0多种,新发现的梧州万年野生水稻属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主要树木种类有578种,常绿树409种,落叶树169种。果树20多种。全市森林面积81.18万公顷,林木蓄积量 2256.36万立方米,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桉等。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4%。森林面积87万多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528万立方米,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松脂生产基地之一。
早在 *** ,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古籍称“仓吾”,为越族分支),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汉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万人,至清光绪二十三年( *** 7年)梧州开埠通商时,人口为4万人。 *** 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21‰。1949年近10万人。2010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为326.30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63.9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7%。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36.2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6.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 .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0.2万人。
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满、蒙古、高山、土家、 *** 、白、藏、黎、 *** 尔、布依、拉祜、哈尼族、傣、鄂伦春、羌、畲等民族。2010年末,全市少数民族人口7.495万人,占总人口2.297%。其中,瑶族38431人,壮族32736人。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 *** *** 20多年来的发展,梧州工业农业获得较好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在自治区排名第四;增幅排名分别在自治区的第四位和第三位。梧州培育并初步形成以轻工业、林业、食品、医 *** 、机械船舶、六堡茶、工业园区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2016年梧州市***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579亿元迈上1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万元增加到3.6万元,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财政收入由56.1亿元增加到123.7亿元,年均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1.8亿元增加到3 *** .9亿元,年均增长13.7%。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 *** 8个, *** 引资到位资金2883.4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十二五”期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3.2%。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4.6万人,完成民生水利投资65亿元,解决了 *** .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乡新增就业38.5万人次。”十二五”期间,梧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9∶27调整为2015年的11∶58∶31,三产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8.6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上年增长8.3%。之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3.9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亿元,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3:57.9:30.8(如图二)。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 *** .8%和30.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104元。
梧州市有耕地面积9.8万公顷,有粮食作物品种80个,经济作物品种32个,蔬菜品种236个,饲养禽畜品种30个,主要农副产品有粮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六堡茶、西瓜、茶叶、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 *** 材等,苍梧县、岑溪市分别是全国十大产脂县之一,藤县是全国无籽西瓜生产和出口基地;梧州各县(市)盛产猪、牛、鸡、鸭,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黄鸡驰名,蒙山县则是广西有名的猪花外销基地。万秀区的“思委米”品牌系列大米产品远近闻名,是梧州市唯一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大米产品。
2013年,梧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18亿元,比2012年增长5.16%。其中,农业产值95.9亿元,增长4.14%;林业产值27.9亿元,增长14.23%;畜 *** 产值49.6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8.04亿元,增长5.9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7亿元,增长10.3%。
梧州工业历史悠久,在西汉时期,便是岭南地区陶瓷业的一个重要产地。宋元两代,梧州出现铸铁、铸铜业。梧州元丰监铸钱作坊是北宋后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年铸铜钱19万缗(每缗为1000文),产量居江南第三位。宋代,梧州还被称为广西的手工业城。
201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轻工企业有52家,共实现总产值38.5亿元,增加值42.3亿元,均比2009年增长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广西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1家;1~5亿元的企业有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中扩永威实业(梧州)有限公司、岑溪市侨润日化有限公司4家。
2013年,梧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804亿元,比2012年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5.5亿元,增长27.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297.9亿元,增长20.7%;重工业总产值1447.6亿元,增长28.9%。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1.5亿元,增长20.2%。
十二五”期间,梧州以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年产值接近900亿元。
唐、宋时期,梧州的饮食业开始兴旺。至明朝,已有茶楼酒馆10多家。同时,梧州港吸引著南来北往的客商,逐步发展成为西江流域商品集散地。广东大批商人沿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进入梧州从事贸易。梧州逐渐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的商城,出现“市相交易类全关”的繁荣景象。城内有11个坊市,年贸易额银44万两,仅商业税收就达银1万多两。
2016年梧州市***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梧州地区生产总值由579亿元迈上1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万元增加到3.6万元,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财政收入由56.1亿元增加到123.7亿元,年均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1.8亿元增加到3 *** .9亿元,年均增长13.7%。2015年全市接待旅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8%、23.9%。
1978~1994年,梧州市有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研究、人造胶原蛋白肠衣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田七 *** 物牙膏等90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还有12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市属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中,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1980~19 *** 年超过40%。
2013年,梧州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59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50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5.6亿元,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 *** 8件,其中发明427件;获得授权专利510件,其中发明35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契约2项,技术契约成交总额3600万元;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个数15个。
2015年梧州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拥有24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梧州市教育事业源远流长。西汉时,苍梧郡地方官在梧州建立学校,教民礼义,广信人陈钦、 *** 、陈坚卿,祖孙三代以熟悉五经,精通《左传》,被称“三陈”;东汉末,士燮、士壹兄弟,均因深通经学,合称“二士”。“三陈”、“二士”均曾聚徒讲经说史。从北方南来避难的牟子以儒释之学授徒;刘熙在梧州讲学,生徒数百人;黄豪亦创立私学,教授生徒。魏晋南北朝时期,梧州除官办学校外,私人讲学之风很盛。唐朝,梧州已成为岭南文化中心之一。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拥有3所高等院校。2013年全年招生4430人,在校生15425人,毕业生3460人, *** 高等教育在校生数7606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7万人,在校生5.22万人,毕业生1.5万人。全市国中招生4. *** 万人,在校生13.58万人,毕业生4.44万人。普通国小招生4.9万人,在校生28.33万人,毕业生5.06万人。幼稚园在园幼儿11万人。
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7%。2015年梧州通过中国小校布局更佳化调整,是广西唯一所辖县(市)均建成职教中心的地级市。
龙母,是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的一位女首领,利泽天下,备受后人爱戴和拥护。梧州是龙母的故乡,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龙母文化。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年间,坐落于梧州城北桂江河畔。梧州龙母太庙枕山面水、舆地通灵,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廊房、交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遭损毁。龙母太庙,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等主要建筑,庙内陈列有明代石龟和两广状元伦文叙题写的碑刻“总府题名记”,龟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龙喷水壁”,源于名代著名画家鲁恭卿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梧州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智慧财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 *** 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金沙玉,是黄华江(河)特有的资源,原产于云开大山深处的广东信宜洪冠镇,经黄华江(河)流入梧州地区,原石看上去其貌不扬,但石质细腻、带有油 *** ,适合雕刻造型奇特的山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出来的摆件经过抛光处理后,在灯光照耀下玲珑剔透、闪闪发光。
六堡茶,属黑茶类,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 *** 、沤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
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和蔗糖为原料,用梧州冰泉井水制成的豆浆,煮沸后斟进碗里,如脂的浆汁—会即凝结—层蒲膜,入口则莹滑香甜,齿颊留香,被食客誉为“滴珠蜜味”。
纸包鸡采用三黄鸡作为原料,切件后,以老抽酱油、各种调味料及葱白粒等腌制,用玉扣纸逐件包裹,经花生油浸炸而成。独创的隔纸浸炸烹饪法,保持了鸡肉的鲜嫩甘滑,色泽金黄、气味芳香。
龟苓膏是梧州的传统 *** 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 *** 皇帝食用的名贵 *** 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 *** 物精制而成。其 *** 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
梧州三蛇酒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 *** 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 *** 酒。
梧州蛤蚧酒是用广西特产蛤蚧为主要原料泡制成的名贵 *** 酒,酒色碧绿,酒味香醇,有滋补壮身疗效。
梧州蜜枣生产已有二百年历史,1821年—1850年曾列为贡品,蜜枣用生枣和白糖加工制成,形如马鞍,色泽黄净,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润肺。
梧州腊肠属于广式腊肠。精选新鲜猪肉为主要原料,用传统 *** ,先进设备加工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龙舟牌腊肠色泽鲜明,包装美观,烹饪简捷,蒸炒煎炸,味道鲜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腻,既可登酒店餐馆大雅之堂,又是家庭宴客佐膳佳品。
梧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宋代起梧州就形成了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梧州中山纪念堂)、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梧州地委旧址、***广西特委旧址、岑溪邓公庙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处(白云山、太平狮山),以及市级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一批。梧州市的旅游资源品位普遍较高,其中 *** 江风光、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蛇园、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资源。
其余景点还有湄江晚唱、玉梦胜景、龙窠天堑等处。
三、中国哪个地区的人总体来说比较长寿
中国之一长寿村<巴马>简介长寿村巴马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内陆,处于 *** 带地区.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巴马为"长寿村",而称巴马为"生产长寿 *** 的地方"。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在长寿村巴马80多岁的老人需要轮流向他们的长辈——那些百岁老人甚至更高年龄的老人尽孝.常常看到五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组织了研究小组来到这里,最后,饮食被认为是长寿村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原因。巴马人主要吃糙米,玉米,甘薯,亚麻籽和南瓜等食物.从不 *** 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白面),三餐以蔬菜为主,水果都是在树上即摘即吃.这样的饮食中卡路里,脂肪,动物 *** 蛋白质和盐的含量都很低,而纤维素,复合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和抗氧化物的含量又极其丰富,与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正好相符,而且巴马四面环山,与外界隔离,没有汽车,工厂,超市以及快餐店,人们每天还是用牛在梯田上耕种,盘阳河水清澈,纯净,空气非常新鲜。在线观看-长寿之乡 在巴马几乎没有恶 *** 肿瘤(癌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也少的可怜。人类健康的4大要素空气、水、阳光、磁场,巴马都占全了,而且是全世界更好的.巴马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000个至5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巴马森林覆盖率高、那里没有现代化带来的污染,人们穷惯了,安于现状,那里的人很善良,连狗都很温顺。正是因为没有可耕种的土地,打的粮食不够吃,巴盘人一天只能吃两顿粥,那是用玉米面和黄豆做的,主要以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静,这也是长寿的原因。长寿原则:劳动一生。巴马山清水秀、阳光充足。环境安静,气候温和,四面环山,是个天然的氧吧.龙田石林龙田到巴马全程22公里,石林的特色就是石头上长满了龙骨花,也就是大家平时食用的 *** 花。盘阳河是巴 *** 母亲河盘阳河的水可以直接引用,纯净甘甜。还是小分子团的六环水和碱 *** 离子水,富含对 *** 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被科学家称为健康水,长寿水。如诗如画的赐福湖如果说盘阳河是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那么赐福湖就是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这个由岩滩水电站封坝形成的人工湖长四千多米,宽四百余米。在狭长的湖面上,未被淹没的山头星罗棋布。河西的山峦俨然像一个体态修长、瀑布般长发的女神醉卧湖边,湖水悠悠,枕着她的美梦。两岸青山如黛,苍梧翠竹,绿影幽幽。“命河”因形状酷似草书“命”字而得名命河位于巴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多地少,素有“巴山一水-分田”之称。这条蜿蜓曲折穿梭于巴马境内的河流,由于形状酷似草书“命”字,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命河”,它是继盘阳河之后巴 *** 又一条重要水域。
文章分享结束,长寿之乡苍梧和广西长寿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