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麋鹿之乡称号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梅花鹿之乡,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麋鹿之乡称号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麋鹿种群现状怎么样
1、达氏种是现生麋鹿的种类,从麋鹿的化石来看,它们可以被分为4种,即双叉种、晋南种、蓝田种和 *** 种。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因素、自身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造成了麋鹿数量的不断减少。
2、自然因素,近5000年来我国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而麋鹿却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所以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的生长、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3、自身因素,麋鹿是与其他鹿种相比过于温顺。据近些年的人工饲养发现,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 *** 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在哺乳期,母鹿对于幼仔的关注很少,就算有人接近它们的幼仔母鹿也不会像其他鹿种那样为了保护幼仔而向人发出攻击。雄 *** 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也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从以上它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很差,易于被天敌和人类捕杀。而且麋鹿的食 *** 较为狭窄,这些都会成为它们受到生存威胁的因素。
4、人类的大肆捕杀,是麋鹿的生存的主要威胁,也可以说是使它们走向灭亡的决定 *** 因素。麋鹿不仅是因为可以被当作食物万恶遭到大量的捕杀,还有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麋鹿的身体组成部分还可以被当作治病、强身的 *** 品。
5、经过近代的各种纷争后,麋鹿重回中国大地,并在我国继续良好的繁养生息。1994年第三个麋鹿保护区在湖北省 *** 市天鹅洲成立,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 *** 麋鹿自然保护区早在1991年就经湖北省 *** 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就是为麋鹿为主的野生动植物。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多达100多种的植物都是麋鹿可食的,所以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 *** 展到130多头。经过合理的放养政策以及麋鹿良好的野 *** 恢复 *** ,自然放养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
6、目前在中国的麋鹿繁殖总数已经达到1300多头。近年来也慢慢培育野生的麋鹿,据专业人员介绍,野生的麋鹿比之圈养的麋鹿膘情更好,最令人惊喜的是它们的野 *** 有所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的数量正在慢慢增加。2003年,之一头纯野生的小麋鹿在大丰保护区诞生。2006年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因为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了180多头幼仔,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0多头,这是世上之一个超过千头麋鹿的自然保护区。2009年初,洞庭湖麋鹿科学调查组兵分两路,在洞庭湖一带进行麋鹿的调查活动,安逸生活的麋鹿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欣慰。
二、麋鹿的资料
麋鹿(学名:Elaph *** us d *** 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 *** 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拉丁学名: Elaph *** us d *** idianus
分布区域: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目前在北京、湖北、江苏的自然保护区。
灭绝原因:栖息地 *** ,过度捕猎
1)自然因素 2)自身因素 3)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种群现状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简介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 *** 麋鹿自然保护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博物馆相关资料
麋鹿的身世失而复得的珍兽麋鹿麋鹿回家的故事本土绝迹沦落天涯水土不服绝处逢生祖国富强麋鹿回家放养成功回归自然麋鹿之乡大丰南海子麋鹿传奇 *** 用语展开编辑本段简介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现在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之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 *** 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 *** 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 *** 。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不过,在2009年1月8日,一队科学考察团于洞庭湖发现27头糜鹿,是全球首位发现有野生麋鹿的足迹。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 *** 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 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又提供18只。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 *** 又在湖北省 *** 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大丰迁来 *** 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在中国,麋鹿又叫做四不像,被认为是一种灵兽。最为著名的形象是古典小说《 *** 演义》里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
长约2米。雄 *** 肩高0.8~0.85米,雌 *** 0.7~0.75米,初生仔12千克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 *** 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 *** 》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 *** ;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雄 *** 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 *** 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雌麋鹿的 *** 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 *** 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 *** ,从此在中国消失。 *** 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 *** 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 *** 又在湖北省 *** 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 *** 体形比雄 *** 略小。雌 *** 头上无角,雄 *** 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 *** 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 *** 的纵纹,腹部和 *** 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麋鹿 *** 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 *** 与必要 *** 的重要范例。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之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 *** 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 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 *** 。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 ***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更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更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更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更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1][2][3]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黄海之滨,占地117万亩,核心区4万亩。区内分布着林地、草荒地、沼泽地和自然水面。本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麋鹿刚回大丰的情景
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经 *** 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39头(雄 *** 13头,雌 *** 26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麋鹿群在这里生息繁衍,悠然自得。经过两年的“引种扩群”和十年的“行为再塑”两个阶段后,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拯救工程的第三个阶段:“野生放归”。十年间四次放归53头麋鹿,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野生麋鹿逐年递增。经过多年时间的 *** 观察和监测,麋鹿的野生行为不断恢复,它们在野外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自然保护意识,连续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成功产仔,并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归大自然,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麋鹿保护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多年来,其他国家麋鹿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大丰麋鹿种群已实现量的突越。为此,麋鹿就此从“红皮书”中退出,被列为珍稀物种。这是麋鹿保护过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8年,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 *** 展的“危险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护区在全国麋鹿分布相对集中和比较分散的地域对它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观察,发现了麋鹿到山上的树林中栖息和一头雌麋鹿同时哺乳3头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采食大米草等活动行为。这三项重大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对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丰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林、草、水、鹿、鸟共生的生态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态 *** ,曾经被认是外来生物有害物种的互花米草成为麋鹿喜爱的食品,纳入了保护区的生物循环链。
*** 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 *** 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总面积1567公顷。保护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 *** 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本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据初步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 *** 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 *** 、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麋鹿 *** 头,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 *** 植物多达119种,且生物产量高,因此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 *** 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 *** 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 *** 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麋鹿回归自然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世界大型动物回归自然以及种群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 *** ,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 *** 体形比雄 *** 略小。雌 *** 头上无角,雄 *** 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 *** 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 *** 的纵纹,腹部和 *** 为棕白色。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 *** 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 *** 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神奇物种吉祥的象征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象”,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 *** 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古人把能够《 *** 》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 *** ,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 *** 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福“禄”喜寿)。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1985年8月24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 *** 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 *** 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 *** 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更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 *** 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 *** ,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 *** 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之一个、也是迄今更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更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通过 *** 电 *** 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之一个冬春。1999年3月18日, *** 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之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 *** 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让我们一起祝福麋鹿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 *** 东方、太平洋西岸更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 *** 极其丰富。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 *** 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 ***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2006年6月16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2006年6月12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 *** 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三、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 *** 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 *** 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像”,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 *** 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
古人把能够 *** 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 *** ,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
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 *** 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福“禄”喜寿)。
那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秋季的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爱尔温·大卫一脸风尘地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大卫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双眼一亮,那是一群神奇的、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
他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全世界唯一 *** 的一群麋鹿。无奈皇家禁地不允许外人进入。直到次年初,大卫才设法买通了守苑的军士,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猎苑的守卒秘密地以20两白银为代价将一对鹿骨鹿皮给了大卫。
一年后,经过动物学家的鉴定,大卫发现新物种的消息便轰动了西方各国。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应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这种鹿,从此麋鹿这种中国自古就声名卓著的动物便被称为了大卫神甫鹿,至今其英文还是Pere D *** id's Deer。清朝末年,麋鹿因大卫的缘故红极一时,从“养在深苑人未识”忽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清朝 *** *** 、防务空虚一举攻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中国本土最后一批麋鹿终于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像战俘一样被押上战船,开始了长达百年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涯。中国大地上,再也见不到一头麋鹿的踪影。
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被欧洲一些动物园圈养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圈舍取代了湿地),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越养越少。这时出现了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他喜欢动物,尤其是鹿科动物。
*** 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这成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仅存的唯一一群。从各处收集来的18头麋鹿都被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70千米,占地12.1平方千米的乌邦寺庄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芳野幽旷,曲径绕湖。据说那些寄人篱下的麋鹿整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呆立水畔,拉着长脸,表情呆板地顾影自怜,像害了思乡病一样,但毕竟能正常的繁衍了,
1914年,一战爆发时,乌邦寺里的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已达255头。二战以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保有世界唯一麋鹿群”为荣而一头也不肯出让,但二战德军战火染指英伦,当时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终于改变了主意,提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他惟恐这惟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而遭后人的唾骂,便将乌邦寺内的麋鹿向国内外各大动物园 *** 了许多。
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 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1985年8月24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 *** 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 *** 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 *** 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
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
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更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 *** 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
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 *** ,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 *** 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我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之一个、也是迄今更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更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
通过 *** 电 *** 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之一个冬春。1999年3月18日, *** 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之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
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 *** 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 *** 东方、太平洋西岸更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 *** 极其丰富。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 *** 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 ***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2006年6月16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2006年6月12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
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 *** 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
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乾隆皇帝为麋鹿写下两篇“ *** ”
更为奇特的是,每年到冬至,麋鹿角即自行脱落,而其他鹿科动物都是在夏季脱角的。这奇特的现象竟引起乾隆皇帝极大的好奇,为此乾隆皇帝还写过两篇研究麋鹿角的文章。
开始,乾隆皇帝认为,驼鹿或驯鹿就是古人说的“麋”,而“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写了一篇《鹿角记》,辨明世上并没有在冬天解角的鹿,鹿和麋都是在夏天解角的。可是《月令》为什么记载说,麋是在冬天解角呢?对此,乾隆皇帝未能“究其所由”,一直耿耿于怀,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5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季,乾隆皇帝从塞外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在冬至的第二天,乾隆皇帝忽然心血来潮,想起南苑海子里养着的那一群叫“麈”(zhǔ)的大鹿,会不会在冬至解角呢?
于是他立刻派御前侍卫五福赶快到南苑验视,看看那里的“麈”是不是正在解角。果然,南苑海子里的“麈”已经开始解角。有已经落地的,有的刚掉一只鹿角。五福等人将已经脱落的15只“麈”角携带回宫,进呈御览。乾隆皇帝一看,“乃爽然自失”。于是写下了一篇《麋角解说》。乾隆感叹道,古人把麈当做麋,而我却竟然不知道还有在冬天掉角的野兽,“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他遂即命人把这篇《麋角解说》镌刻在从南苑海子里拣回来的麋角上,以记其事。至今,这只与众不同的麋鹿角就陈列在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内。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从此,麋鹿在中国灭绝。
1985年8月24日,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回老家——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目前,麋鹿在我国已繁殖成活800余头。世界有2000余头。
麋鹿苑位于北京南城10公里处的南苑,它不仅是保护麋鹿的多样 *** 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及环保活动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正值麋鹿在我国灭绝100年之际,我们来到了这片近千亩的保护区。回顾麋鹿在我国灭绝的历史,将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珍稀动物。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海子皇家猎苑,在苑外高处眺望,发现苑内有一群陌生的鹿,据他判断当时这群鹿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这使他惊讶。1866年,大卫将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动物学家的鉴定,认为这是一种除了南苑以外哪儿都没有的一种动物。从此,麋鹿轰动了西方各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先后以种种理由及手段,从北京南苑将麋鹿掠夺到他们国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致使中国特有的这种珍稀之物从此在中国绝迹。
然而,被掠走到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部分纷纷死去, *** 者无几。就在地球上麋鹿奄奄一息的紧急关头,一位酷爱动物、特别是喜爱鹿科动物的人士———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拯救了它,使麋鹿绝处逢生。从 *** 8年起,公爵陆续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等地动物园的仅18头麋鹿用重金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的乌邦寺庄园内。良好的湿地条件使麋鹿开始繁衍,据统计,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时18头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让“海外游子”回归故里是中国动物学家们多年的呼声,同时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1984年,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考察麋鹿回放中国的地点,她与中国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南海子是最理想的回放地,乌邦寺主人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使它们重新回到一度灭绝的地方。
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专机,将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便送至南海子麋鹿苑。就这样,时隔近一个世纪后,“海外游子”终于回家了。
麋鹿在南海子安家后,科研人员立即开展了繁殖工作。他们在麋鹿苑内开辟了300多亩的牧草种植场,对水域进行了治理,陆续修建了鹿舍和科研站,为麋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1986年夏,有14头母鹿受孕,1987年3月,回归故乡的之一批母鹿开始分娩,有10头小鹿平安降生。1987年9月,英国乌邦寺又赠送给南海子麋鹿苑18头雌麋鹿,这更加快了麋鹿的繁殖和复壮。据统计,自1986年开始至今全国的麋鹿已发展到800多头,而北京麋鹿苑内就有近200头。
麋鹿在南海子驯养繁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启动了又一项重大工程———让麋鹿回归大自然。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它们在水畔生活,遇到敌害可以逃到河流、湖泊或沼泽中躲避。科研人员经过大量考查取证和可行 *** 分析,认为湖北 *** 市的长江故道很适合麋鹿生长。那里面积3万亩,是典型的湿地,终年有麋鹿喜食的青草,19 *** 年国家在那里建立了天鹅洲自然保护区。
1993年和1994年,南海子麋鹿苑分别将 *** 头麋鹿送到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原始栖息的环境、天然的青草食物、良好的自然条件使麋鹿很快适应了自然生活,而且生长繁殖顺利,几年内就发展到了120多头,并逐渐恢复为自然种群。
麋鹿回归自然的工程如此顺利,使科研人员异常兴奋,为了更快地完成生物多样 *** 保护工作,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准备今年再向 *** 输送30头麋鹿,这样会促使麋鹿的自然种群更快地发展壮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麋鹿可以摘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帽子了。
北京麋鹿苑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走进苑内,人们不仅能了解到有关麋鹿的知识,在参观的沿途游人还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板,正面是问题,翻开便是 *** ,如“中国20世纪有哪些野生动物灭绝了?”翻开问题板便知有麋鹿、新疆虎、塞加羚羊等。沿途还有一些“绿色警句”很是给人启迪。
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1999年灭绝。这里还展示着即将灭绝及一些濒危动物的名录。走进这座公墓,人们无不为那么多的灭绝动物而叹息,而其中的一块“墓志铭”更是发人深省:工业 *** 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 *** ,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倾,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 *** 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这里孕育着种类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 *** ,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7月,UNDP/GEF《中国湿地生物多样 ***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保护区正式启动,此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社区宣传、公众培训、设备援助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
走进这片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这里有鸟类315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就有31种,列入《中日侯鸟保护协定》保护的 *** 93种。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红果盐蒿尽显眼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风景画,同时又组成了一个天然美丽的动植物王国。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