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蚕桑之乡(桃园镇蚕桑文化特色之乡) - 之乡 -

陕西的蚕桑之乡(桃园镇蚕桑文化特色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陕西的蚕桑之乡,以及桃园镇蚕桑文化特色之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陕西石泉县每个乡的名称
  2.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属于哪个市
  3.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属于哪个省

一、陕西石泉县每个乡的名称

1、城关镇、云雾山镇、曾溪镇、中池镇、后柳镇、喜河镇、池河镇、迎丰镇、熨斗镇、两河镇、饶峰镇。

2、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

3、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县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之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 *** 谷子在石泉县 *** 授徒,又称 *** 谷子故里。

二、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属于哪个市

石泉县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18.2万,县城人口5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因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颇具“清泉石上流”之韵。

石泉资源富饶,其中生物、水力、矿产三大资源最为丰富,是陕西省蚕桑基地县。石泉县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之奇秀,汇秦楚文化之精粹,北有“小终南山”之称的云雾山,尚存有 *** 原始森林,因其主峰天台山曾为“ *** 谷子”隐居地,天台观遗迹已被省 *** 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雾山 *** 谷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有西北更大的喀斯特溶洞--燕子洞,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喜河水电站,建成后形成14平方公里的湖面,与现已建成的石泉水电站将在县境内形成“一江两湖”的独特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石泉交通便利,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石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连接西汉高速公路的石两二级公路已经竣工。宽带 *** 、移动 *** 、图文传真、 *** 寻呼、特快专递等邮政通信业务覆盖全境。

县城南濒汉江,北 *** 辰森林公园,四周佳山如翠屏环抱,古城建筑风貌完整,老街古朴宁静,新城繁华亮丽,县城日供水能力6000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2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目前,石泉县已被安康市委、市 *** 列为全市首个撤县建市的县。

石泉,这一方宝土,是客商投资的理想场所。2010年,石泉县城将进一步东进西扩,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规模面积将达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8万人。至2005年西汉高速公路建成后,该县将形成石泉至西安、石泉至汉中的“半日经济圈”。届时石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战略,石泉将建古成陕南经济强县,成为西安的“后花园”。

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东经10°80′1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更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地形地貌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大。更高海拔北部的云雾山2008.9米,更低海拔南部的石泉咀332.8米。

气候特征气候为北 *** 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 *** 天气频繁。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配比不协调。春季升温快,不稳定,冷暖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和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 *** *** 气团影响,天气较冷,降雨量少,多干旱;春季暖气团逐渐增强,气温渐高,晚春多阴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部洪涝,常有伏旱和夏旱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发生,阴雨连绵,常伴随低温,10月份后,气温迅速降低,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14.6 C,年均降水量88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小时,无霜期240天。

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 ,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汉阴、宁陕三县和并为石泉县,1962年三县分设至今。

全县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曾溪乡8镇7乡,20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个街道居委会。

在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 *** 之一军、红四方面军、红军巴山游击队,从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坚持了长达四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鄂豫陕、川陕 *** 根据地石泉苏区,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川陕 *** 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10月, *** 红军从江西 *** 根据地出发长征。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2月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西商洛地区,开辟了鄂豫陕 *** 根据地。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石泉的迎丰、云川、银桥,搞宣传、惩土豪,打民团,济 *** ,创建了石泉北部地区 *** 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陕南,西征北上。10月,与 *** 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

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 *** 鄂豫陕特委(又称 *** 陕南特委)将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的红军和多路游击武装组建为红七十四师,继续坚持在旬阳、宁陕、石泉、佛坪、镇安、柞水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宁陕四亩地、东江口、旬阳坝为中心的根据地,成立了 *** 宁佛工委和宁陕县土地 *** 会。1935年12月至1937年春,红七十四师在石泉的兴坪、两河、饶峰、菩窑、银桥、云川、迎丰等北部地区开展活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打击土豪劣绅,消灭 *** 民团武装,没收地主土地、财物,分给穷苦百姓,使新建立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1937年8月,红七十四师撤离陕南,编入 *** 军一一五师,参加 *** 战争。

陕南人民 *** 之一军,是第二次国内 *** 战争后期,由 *** 西北特支领导的一支人民 *** 。红军战士中大部分是汉阴人和石泉人。从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陕南人民 *** 之一军在石泉境内的南北山区、汉江两岸、纵横驰骋, *** 四方,同敌人浴血奋战,先后发动了池河镇、太平寨、毛坝场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 *** *** *** ,巩固和发展了石泉 *** 根据地,为石泉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川陕 *** 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石泉南部地区的后柳、中坝、喜河、长阳、熨斗、是川陕 *** 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某部侦察连120余人,从西乡进入石泉熨斗,消灭了镇保安队,占领了熨斗镇,将没收的土豪劣绅的财物,分给了穷苦百姓。红军侦察连在汉阴渭溪完成侦察任务后,进入石泉的凤阳开展活动,在奎星村同凤阳保安队交战,歼敌50余名,缴获 *** 30余支。之后,红军侦察连渡过汉江,从熨斗返回西乡苏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陕南,离开川陕 *** 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撤离前,将留下的部分红军及地方游击武装,组建为红军巴山游击队,继续在川陕交界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5月,红军巴山游击队派胡南云、孟么由带领游击队到石泉的喜河、藕阳、熨斗等地活动,打击土豪劣绅及地方 *** 势力,赢得了广大贫苦百姓的信任和拥戴,许多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春,红军游击队在熨斗的大王山、喜河的樟树河一带,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抗捐、抗粮、抗丁、抗夫斗争。在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中, *** 地方 *** 收不到税,征不到粮,抓不到丁,拉不到夫。1936年7月,红军巴山游击队加入陕南人民 *** 之一军。从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及其游击队,在石泉南部地区共歼灭民团、保安队3个,歼敌200余人,惩处土豪劣绅及 *** 基层 *** 中的 *** 分子15名,捣毁乡、镇公所2处,没收20余户地主财物,分给近千户农民。红军在这块土地上播下的 *** *** ,为1945年凤凰山地区农民 *** 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与红军风雨同舟,甘苦与共,鼎立支援红军,为 *** 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积极参加红军。根据地人民把参加红军当作无尚光荣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石泉有200余人参加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无私无畏,英勇战斗,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之中,有的牺牲在沙场,有的被敌人杀害,有的掉队失踪,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为默默无闻的 *** 英烈。二,主动配合参战。苏区人 *** 动为红军提供社情、敌情、热情带路、送信、当响导,掩护救治红军伤病员;配合红军打土豪,征腐恶;在战斗中为红军烧水、送饭,从火线上抢救伤员。三,从物质上全力支持红军。石泉苏区人民把红军当作自己的队伍,宁愿自己忍饥受冻,也要为红军腾住房,送粮食,献食品,保证红军在根据地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时任红四方面军总 *** 部副主任、 *** 顾问 *** 会 *** 傅钟说:“巴山人民养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对 *** 贡献很大。”时任陕南人民 *** 之一军军长、中国人民 *** 空军副参谋长何振亚说:“我们在陕南的活动,主要以镇安、柞水、宁陕、石泉、安康、汉阴等县交界处的秦岭山区为根据地,也到佛坪、洋县的华阳、黄金峡、安康、旬阳、汉阴的南山, *** 的部分地区活动。广大劳苦人民受红军的影响很深,觉悟程度很高, *** 意志很坚决,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就有很多农民要求参加,有的不惜身家 *** 命,为我们跑路送信,对我们支援很大。”

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鄂豫陕、川陕 *** 根据地石泉苏区,在 *** *** 文献里有明确记载。1937年1月22日, *** 、 *** 在一封交涉红军驻地事项的电报中指出:“柞水、镇安、旬阳、安康、汉阴、 *** 、石泉、镇巴等八县,上述各县本来大部是苏区。”根据 *** 的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以公开出版的鄂豫陕、川陕 *** 根据地史料,及该县征集到的 *** 史资料,石泉汉江以北地区属鄂豫陕 *** 根据地,石泉汉江以南地区属川陕 *** 根据地。石泉苏区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2001年12月30日,经陕西省人民 *** 批准,迎丰镇、中池乡、池河镇、银龙乡、银桥乡、饶峰镇、两河镇、喜河镇、后柳镇、中坝乡、长阳乡、熨斗镇,共计12个乡镇177个村为 *** 老区。

2021年2月18日,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石泉县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石泉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4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石泉县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8月18日,石泉县入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 *** 会重新确认石泉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1月1日,石泉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乡 *** 命名石泉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三、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属于哪个省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 *** 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天然太极城”。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319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省 *** 批准的 *** 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

旬阳秦时设旬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 *** 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境内出土文物不乏稀世国宝,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溶洞瀑布、蜀河古镇、红军老祖等自然人文景观众多。近代史上,红25军、红3军在旬阳创建 *** 根据地, *** 、徐海东、 *** 、程子华等老一辈 *** 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播下 *** 的火种。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

旬阳地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襄渝、西康铁路及316、210国道在旬阳交汇,境内铁路128公里,设站14个。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已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路、通电、通 *** ”的“ *** ”目标。随着西康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及襄渝铁路复线的建设、汉江四级航线的开通,旬阳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

2004年,旬阳县辖14个镇、14个乡:城关镇、棕溪镇、关口镇、蜀河镇、双河镇、小河镇、赵湾镇、麻坪镇、甘溪镇、白柳镇、吕河镇、神河镇、赤岩镇、段家河镇、构元乡、兰滩乡、仙河乡、庙坪乡、红军乡、 *** 乡、仁河口乡、桐木乡、张坪乡、桂花乡、石门乡、金寨乡、铜钱关乡、沙阳乡。

旬阳生物、水能、矿产资源丰富。县内农作物29类385个品种,中 *** 材达496种。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有狮头柑、樱桃、核桃、柿子、拐枣、花椒、油桐等。境内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河流196条,水能蕴藏量80余万千瓦。汉江流经县境84公里,旬阳、蜀河两座中型电站列入汉江梯级开发规划,蜀河电站建设已经进点,旬河5级梯级开发中钟家坪电站已建成运营,坝河桂花电站正在建设。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汞、锑、铅、锌、金、铜、锰、镁、铁、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等39种,其中汞锑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保有储量近15万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汞都”;铅锌矿床绵延百余里,远景储量200万吨以上。多元并举,县域经济独具特色。

陕西的蚕桑之乡(桃园镇蚕桑文化特色之乡)-第1张图片-

多年来,在上级 *** 委、 *** 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依托生物、水能、矿产、旅游四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黄姜、蚕桑、畜牧、青竹主导产业,壮 *** 草、水电、矿产、医 *** 、建材工业支柱,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战略,加大 *** 引资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一个依靠主导产业支撑、工业项目拉动、具有旬阳特色的县域 *** 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48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总产值49.35亿元,同比增长26.7%;农业总产值15.1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40.4%。

旬阳因旬水得名。秦时设旬关,汉以旬关置旬阳县,西魏改旬阳为洵阳,因“洵”字生僻难认,19 *** 年经 *** 批准,复改为旬阳县。1981年,甘溪镇红花坪出土的古剑齿象牙化石表明,在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旬阳就具有气候温和、林木茂盛、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古人类生活。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几次文物普查,仅县城及城关附近,就发现了龚家梁、陈家坎、李家那三处 *** 遗址。各个遗址出土了内容比较丰富的遗物。这些遗物基本上属于仰韶文化的范畴,其中个别器物具有江汉流域的屈家岭和大溪文化的特征。这表明,远在六七 *** 之前,就有先民在旬阳地区生息。旬阳属于 *** 南北文化接触地带之一。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之时,其联军中的“庸”人,就活动在今湖北省郧阳西部的堵水盆地及包括今旬阳在内的陕西省安康市。

春秋时期,庸人一度为大巴山区先进的族落之一。之后,随着熊绎受封,楚国日益强盛,庸人逐渐衰弱。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楚国大饥,庸人叛逃,楚人依葛贾之计,联合秦人、巴人,攻灭了庸国。从此,旬阳地区归属楚国。

公元前312年(周赧王三年),秦楚战于丹阳,楚败,秦乘机夺楚汉水上游之地,新置汉中郡(治今安康市),旬阳地区遂归于秦。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秦楚和好,第二年,楚怀王与秦昭王结盟,秦归还了原属于楚国的上庸六县,旬阳地区又重归于楚。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败,割上庸及汉水以北之地子秦,此后,旬阳地区复归于秦。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旬阳地区属汉中郡(治今安康市)有秦一代,在今旬阳县城设有旬关,以关尹守之。

公元前209年,刘邦部下郦商遣将攻克旬关,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始置旬阳县。公元8年,新都侯王莽代汉立新,曾改汉中郡为新成郡,旬阳属之。

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其时,今安康地区为公孙述势力范围。30年,光武帝刘秀遣李通攻克西城县(今安康市),旬阳地区归于东汉。东汉时期,废旬阳县,以其地并入西城县,隶于汉中郡(治今汉中市)。191年,张鲁攻取汉中郡,旬阳地区归属张鲁。211年,曹 *** 打败张鲁,于西城县治置西城郡,旬阳地区属之。219年,旬阳地区为益州牧刘备所有。

220年(东汉延康元年),随着关羽兵败身死和孟达投降曹魏,西城郡归属曹魏。三国时期,旬阳地区一直属于曹魏。魏文帝曹丕即位初,并西城、上庸诸郡置上庸郡(治今湖北省竹山县上庸故城),由孟达任郡太守。不久复于原西城郡地设魏兴郡,移治洵口(今旬阳县城)。魏兴郡在三国时,隶属于魏之荆州(治今河南省新野县)。

265年,晋王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太康元年),复置洵阳县,并于洧溪口(今蜀河镇)置兴晋县(一作“晋兴”),洧溪(蜀河)以西属旬阳县,清溪以东属兴晋县。旬阳、兴晋二县,在西晋时,先属荆州(治今湖北省江陵县),继属凉州(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一直隶于魏兴郡(治今湖北省郧西县上津)。西晋末年,巴氐族豪强李特率领蜀地流民 *** ,占据益、凉二州,旬阳地区一度归属李特及其子李雄的成国(十六国之一)。

317年,东晋建立。东晋时期,旬阳、兴晋二县,仍属晋魏兴郡(移治西城县)。379年,前秦(十六国之一)帝苻坚大将韦锺攻陷魏兴郡,旬阳地区归属前秦汉中郡。384年,东晋车骑将军桓冲部将郭宝北伐,收复了魏兴郡。旬阳地区重归于晋。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不久,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 *** 对峙的局面,即所谓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旬阳地区归属多变,沿革纷繁。

420—479年(宋),旬阳的南区、中西区、北区为旬阳县,东区属兴晋县,均隶于魏兴郡(治西城县)。

479—502年(齐),旬阳境内的旬阳县和兴晋县仍隶于魏兴郡。

502年萧衍乘齐内乱,夺取帝位,改国号为梁。自宋至梁,旬阳地区一直归属南朝的梁州(治南郑县,即今汉中市)。

503年(梁天监二年)底,梁州刺吏翟远投降北魏,旬阳地区改归北朝,属北魏之东梁州(以安康郡治置,治今石泉县东南石泉嘴)。535年(梁大同元年)底,北魏东梁州刺史元罗降梁,旬阳地区又归于南朝。梁不久改东梁州为南梁州。552年(梁承圣元年),西魏大 *** 宰宇文泰遣大将王雄侵略山南1秦岭以南),攻陷魏兴郡(治西城县),以其地置东梁外卜旬阳地区复归北朝。

当时,由大巴山一带进入旬阳境内的巴族流民很多,其酋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统帅其众。朝廷因其所据之地授之,划归东梁州都督管辖。因东梁州都督刘孟良“在职贪婪”,而南洛州(治今郧西上津)刺史仲遵“出自巴夷”,且“善于抚御”,杜清和遂请求改隶于南洛州。朝廷因“山川不便”,没有准许,杜清和便与安康(今石泉、汉阴一带)夷族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朝廷虽然复遣王雄讨平了叛乱,但还是作出妥协,“改巴州为洵州,隶于仲遵”。(《周书·企泉传》)。

552年,西魏于洧溪口置洧阳县,又以洧阳县置洧阳郡,并于涫阳县西16公里之汉江南岸黄土山西置黄土县。同时,以洵州为洵阳县,并以洵阳县治置洵阳郡。554年(西魏废帝三年)改东梁州为金州(州治及西城县治由今安康市汉江北岸移至南岸今址)。洵阳郡及洧阳郡均属之。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氏代西魏称天王,建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北周初,改洧阳郡为长冈郡,并改洧阳县为长冈县,翌年废长冈郡及长冈县,将赤石县、甲县、临江县(均在今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白河县之间)并入黄土县,移黄土县治于原长冈郡地,隶于甲郡(治今郧西县甲河关)。北周时期,洵阳郡所辖之洵阳县及甲郡所辖之黄土县,均隶于新置之金州总管府(治金州)。

南北朝后期,史称当时洵阳境内“俗杂责、渝”(“责”、“渝”均为巴族),“夏夷”并居(《周书·阳雄传》)。黄土县境,是巴人“ *** 蛮”(即 *** 部落,属巴族的一支)聚居之地。

581年隋朝建立,583年,罢天下郡,洵阳郡和甲郡俱废。607年,以郡统县,洵阳、黄土二县分隶于西城郡、上津郡。

617年底,唐王李渊遣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使,占领西城郡。618年,李渊逼恭帝杨侑让位,建立唐朝,当年(武德元年)改西城郡为金州,洵阳县属之,改上津郡为上州,黄土县属之。其年,分洵阳县为三县:一曰洵城(辖境相当于今旬阳县北区旬河流域),一日洵阳(辖境相当于今旬阳县县城周围),一日驴川(一作“闾川”,辖境相当于今旬阳县南区吕河流域),并于洵阳县治置洵州,以洵阳、洵城、驴川三县属之。624年,废洵州,其地隶属金州。627年省驴川县,并入洵阳县。634年省洵城县入洵阳县。同年,以已废上州之黄土县隶属金州。

742年,改金州为安康郡,黄土县为洧阳县。757年,肃宗李亨憎恶安禄山,厌见“安”字,改安康郡为汉南郡(又称汉阴郡)。758年,复改汉南郡(汉阴郡)为金州。771年省涫阳县。821年复置清阳县。有唐一代,金州先后隶属山南道、山南西道(治兴元府,即今汉中市)、京畿道(治长安,即今西安市)及昭信军防御使。

唐朝末年,朱温篡唐后,王建于成都称帝,建立前蜀(十国之一),洵阳县、洧阳县为前蜀所有,隶属金州雄武军节度使。 *** 5年,后唐中宗灭蜀,洵阳、洧阳二县归于后唐,隶属金州戎昭军节度使。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号为晋,洵阳、洧阳二县改属后晋。947年,刘知远代后晋称帝,建号为汉,洵阳、洧阳二县归于后汉。951年,刘知远部将郭威代汉,建号为周,洵阳、洧阳二县又归于后周。后晋、后汉、后周时,洵阳、洧阳二县均隶属金州怀德军节度使。

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掌握兵权的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是为北宋。966年,省洧阳县入洵阳县,今旬阳县境域盖从此略定。北宋时期,洵阳县一直隶于金州,属京西南路,改昭化军节度。

南宋时,洵阳县仍一直隶于金州,先后属利州路金均房州镇抚使、京西南路、西川宣抚司、金房开达宣抚使及利州路。其间,虽处于宋金两国分界线边缘,但自1146年(即绍兴十六年)以后,以县东北鹘岭关之卓驮坪(今山阳县南)和县北乾佑河之清风关(今镇安县青铜关)为界,一直为宋所有,未陷入金人之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

南宋末年,洵阳县为蒙古所有。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灭宋之后,因洵阳县境民居寥落,遂废县,设洵阳巡检司,隶于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总管府。 1368年,明朝建国之后,派邓愈率军由均州、房州一路西进,攻下洵阳县东部牛心石诸山寨,在蜀河迫使陈友谅“汉'' *** 平章张子贵投降,占领洵阳。1370年(洪武三年),复置洵阳县。县治设今旬阳县城,辖今旬阳、白河二县全境及湖北省郧西县西部金钱河流域。

1372年,洵阳还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汉中府金州。1376年t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1476年,以洵阳县白河堡析置白河县,析洵阳县东部汉江以北金钱河流域入新置之郧西县。第二年,以金州兼属郧阳巡抚。1583年(万历十一年)以水毁州城,改金州为兴安州。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改兴安州为直隶州,直隶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再属汉中府。有明一代,曾于洵阳县东区龙家河与蜀河汇合处设阊关巡检司,于北区乾佑河与洵河汇合处设三岔巡检司。明代中期以后,洵阳县一直是农民 *** 军活动频繁的地区。

1 *** 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明清之际,洵阳地区抗清斗争彼伏此起,接连不断,直至1 *** 6年(顺治三年)前后,清军才占领了兴安州及所属的洵阳县。1662年,兴安州不再兼属郧阳巡抚。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1675年,清兴安游击王可成起兵响应,洵阳县遂为吴三桂所有。1679年冬,清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由商州1B县关南下,在洵阳两河关出其不意,一举攻破吴三桂部将韩晋卿七营,乘胜收复了洵阳县及兴安州。兴安州于1782年升为兴安府,洵阳县属之。自乾隆末年以后,洵阳县境农民战争接连不断,川楚 *** *** 军、太平天国西路军、蓝二顺农民军等,均在这里进行过激烈斗争。

1911年辛亥 *** 胜利,清朝的最后一位洵阳县知事白玉昆(满族)被逐。同年11月底,陕西军 *** 南路安抚招讨使张宝麟率部由白河县西上,派方斌为辛亥 *** 后首任洵阳县知事。 *** 初年,洵阳县隶属陕西省汉中道。1933年( *** 二十二年)废道,直隶于省。1935年设陕西省第五行政 *** 专员公署,后改为陕西省安康行政 *** 专员公署,洵阳县属之。

1934年底至1936年间,洵阳县东北部圣驾河、竹筒河一带,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开创的鄂豫陕 *** 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国人民 *** 解放洵阳县东区, *** 上关县委、上关县 *** 迁至蜀河镇。至当年8月,洵阳县境以大棕溪、泥沟、羊山、洛河一线为界,东部为上关县人民 *** *** 领导,西部仍属 *** 洵阳县 *** 管辖。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东区蜀河、双河一带是 *** 和 *** 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1949年5月,洵阳县 *** *** 在湖北省郧西县境成立。7月13日,中国人民 *** 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洵阳县东区,8月10日,洵阳县 *** *** 由郧西移治蜀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同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 *** 第十九军五十七师解放洵阳县城。洵阳县 *** *** 随之迁至县城,隶于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 *** 专员公署。1950年陕西省人民 *** 成立,洵阳县改隶于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陕西省安康地区。“ *** ”中,地、县行政机构改称 *** *** 会。1980年,旬阳县革委会改为旬阳县人民 *** 。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旬阳县位列第301名。

2020年11月25日, *** 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旬阳县上榜。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 *** 会重新确认旬阳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旬阳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

2019年3月,旬阳县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2018年8月16日,旬阳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陕西的蚕桑之乡和桃园镇蚕桑文化特色之乡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桃园镇 蚕桑 陕西 文化 桑之乡

上一篇酥糖之乡 哪里的酥糖最好吃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