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编之乡(青神竹编文化) - 之乡 -

青神竹编之乡(青神竹编文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很多朋友对于青神竹编之乡和青神竹编文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青神竹编历史渊源
  2. 以竹编闻名的地方
  3. 青神县特色文化
  4. 哪个地区以特色竹编出名
  5. 青神竹编地理标志

一、青神竹编历史渊源

1、青神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 *** ,那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利用竹编 *** 生活用品,如簸箕养蚕和编织竹器。在唐代,青神地区的竹编技艺更加普及,如张武率领民众编竹篓灌溉农田,民间编织的竹席、簸箕、扇子等已经广泛流传,竹制品市场初具规模。

2、宋代时期,竹编艺术又添佳话,苏东坡在中岩书院时,使用竹扇驱蚊,王弗为他编宫扇的故事促进了竹扇 *** 技艺的发展,竹编生活用品种类增多,形成了专门的市场。明代,青神人余承勋的竹编作品精美,如书箱和膳食盒,被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竹编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3、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竹编艺术更上一层楼,精美的“宫扇”成为朝廷贡品,其中一把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笔超因“东坡宫扇”而成为贡生,尽管落第,但他的经历推动了竹编贡品的形成。养蚕业的发展使青神成为西南第二大丝市,竹编产品如竹簟、簸箕等市场需求大增,竹编业进入了繁荣时期。

4、进入 *** 时期,青神竹编工艺进一步创新,能在扇面上进行复杂编织,如艾正星一家编织带有“ *** 到底”字样的扇子,表达 *** 决心。县内人士还组织编织斗笠,写上激励的话语,以支持 *** 斗争。此时,竹编业与养蚕业紧密结合,竹编器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编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5、青神竹编,四川省青神县特产。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该县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其工艺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在2008年北京 *** 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

二、以竹编闻名的地方

以竹编闻名的地方:嵊州竹编、东阳竹编、青神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1、嵊州竹编,是浙江嵘州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编织精巧、工艺繁杂、花色丰富见长,也是中国著名的竹编。嵘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七千余个花色品种。

2、东阳竹编,东阳竹编是东阳市传统美术工艺品,与东阳木雕文名,是中国竹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颗明珠,在中国编织工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阳竹编历史悠久,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

3、青神竹编,是四川青神县传统美术工艺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眉山市著名的工艺品特产之一。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神先民用竹篱编“箕"养蚕,初步形成一套竹编技艺,曾被清廷列为贡品。青神竹编大致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系列几千个品种。

4、渠县刘氏竹编,是中国更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 *** *** ,是中国竹编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工艺产品可分数十个大类,有近千个花色品种。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富 *** 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三、青神县特色文化

青神县特色文化有蚕丛文化、东坡文化、 *** 文化、竹编文化、红色文化等。

1、蚕丛文化:这里山川原野生机盎然,江河溪流纵横密布,摘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蚕丛文化历经 *** 风雨、延续至今。

2、东坡文化:青神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城。蜀山青兮蜀水碧、唤鱼联姻结佳缘。

3、 *** 文化:创始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青神中岩寺是著名 *** 圣地,为川南之一名山,西川林泉更佳处。

4、竹编文化:素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称,独特的竹编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在“国际竹艺城”的精美展品享誉中外。

青神竹编之乡(青神竹编文化)-第1张图片-

5、红色文化:青神是川西南地区之一个成立 *** 组织的县,也是眉乐两地唯一的四川省 *** 老区县。

四、哪个地区以特色竹编出名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因特色竹编闻名。青神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并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喊或际竹编艺术博物馆(国际竹博馆),展示着众多竹编精品。在其中,游客可以欣赏到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竹编艺术品),以及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竹编舞龙”。青神还曾成功举办中国竹文化节和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竹博会),每年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游客。青神县已将竹文化和竹资源结合,致力于打造国际竹艺城。青神竹编被纳入四川省首批十条研学旅行路线,吸引众多学校团队和游客前来了解竹编文化内涵,学习体验竹编技艺。

1.工序繁复:传统竹编工艺通常包括选竹、制篾、编织、装饰等12道工序。

2.工艺精湛:青神竹编使用四川省青神县特产的竹子,这种竹子筒洞长节稀、质地柔韧。竹编作品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作品和名人画像为编织重点,采用纯手工纳渗枯编织,无需任何粘结物。成品经过画框、绸缎等装裱,成为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3.传承有力:2001年,国际竹藤组织将“中国竹艺城”认定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近年来,该基地为国内外培养了众多竹编人才。云华竹旅于2014年5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 *** 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五、青神竹编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 *** 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青神竹编进行了严格评审,并于2011年12月29日起正式批准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神竹编的产地限定在四川省青神县行政区域内,其生产者需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经审核和国家质检 *** 核准后,方可使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专门机构进行监督检测。

青神竹编的原料要求极为严格,选用慈竹(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Mccl *** e)为种源,竹材需来自保护区海拔≤1000m,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壤土,有机质含量≥1.1%,pH值在5.8至8.6之间。竹材需选取颜色一致、无伤痕的优质一年生慈竹,竹节长度需在45cm至80cm之间。

生产工艺精细复杂,包括选竹、砍竹等多道工序,其中关键技术如刮青、分块、启篾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竹材需在采集后两天内刮去青色胶质层,分块时要根据竹筒大小调整宽度,竹篾处理需经过防虫、防麻斑、防霉变的三防处理,染色要求色泽均匀,编织则需精确按照图样进行,保证产品规格和图形的准确 *** 。

青神竹编的质量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几何图形的完整 *** ,编织图案清晰逼真,色泽协调且不易褪色,具有立体感。产品厚薄一致,编织紧密,手感光滑。产品按照丝数分级,一级和二级产品丝数要求不同,且均需符合国家的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标准。

总的来说,青神竹编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身份体现了其独特的原料来源、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湛的工艺技术,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和独特 ***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安全和质量的强制 *** 规定,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和产品的信誉。

青神竹编,四川省青神县特产。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该县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其工艺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在2008年北京 *** 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青神 竹编 文化 编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