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浙江木材雕刻之乡的问题,以及和木雕之乡在哪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三大木雕
1、东阳木雕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产区主要在东阳,故名。据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乾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1910年后,在上海和杭州,集中不少东阳木雕艺人,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出口。建过后,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 *** 较高的欣赏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采用“满花”手法。画面布满纹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现生产的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其中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占总产值90%,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有数千名。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 *** 、鸟瞰式 *** 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 *** 强的内容。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 *** ”大佛,高19米; *** 的玻璃灯,重2吨多,获好评。1981年,为新加坡“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辉煌华贵。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
中 *** 间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俗有“ *** 矮”之称。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浙江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主要分布于乐清和温州。浙江黄杨木雕发源于乐清县,距今约150年。起源于龙灯骨架上装饰的木雕小佛像,清末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本世纪初,朱子常创作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建国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涌现不少优秀作品。技法上,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创作了镶嵌等过种 *** 。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览,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现在浙江黄杨木雕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还有广东的潮州和上海等地。
福建著名工艺品。龙眼,南国异果,干果即桂元。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龙眼木雕,是相形度势,进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胜。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鸟兽花果次之。这种树根雕和利用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又称为“天然疤”。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 *** ,或染成棕褐色,经磨光打蜡,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主要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
二、浙江三雕的乐清黄杨木雕
1、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等地。
2、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与温州隔江相望。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 *** 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象阳镇泮垟后横村、翁垟镇 *** 、柳市镇、乐成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3、2208年,乐清市象阳镇以黄杨木雕而复评为“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 *** 难长黄杨木、 *** 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加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更佳材料。
4、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 *** 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 *** 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 *** 间艺术园地中的近代叶家黄杨木雕诞生了。
5、乐清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
6、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的温州和乐清,乐清是发源地。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 *** 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 *** 、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7、由于温州地区接近山林,艺人们可以就近取材,这对黄杨木雕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经过世代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最终形成了黄杨木雕优秀的传统风格和传统技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镂空技法,它是形成黄杨木雕作品形象生动,玲珑剔透的主要技法,在《天文散花》、《红绸舞》、《哪吒闹海》这类题材上,它被体现得最为充分与完善。
8、温州著名民间雕刻 *** 朱子常(1876-1934),继承传统雕塑技艺,结合黄杨木特点,运用独特的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大大促进了黄杨木雕的发展。他创作的捉迷藏、五子喜弥陀、布袋和尚都是形象生动、表情丰富、精美古朴的著名作品。1909年他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赛会获优等奖、后人赞誉他的作品是刀法圆转流畅,衣纹轻盈透体,造型栩栩如生,人物清新隽逸。
9、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交通极为方便,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已开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当时温州已设有出口工艺品收购商行,其中经营规模较大。加上乐清、永嘉、仙居等地黄杨木资源丰富,供、产、销条件均具备,黄杨木雕就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黄杨木雕生产的艺人队伍和以朱子常为 *** 的艺术流派。
10、建国后,黄杨木雕迅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技法上,又创造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圆雕手法,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了不少优秀作。黄杨木雕行业中还出现了分别以王凤祚、郑祥奎、叶润周等名家 *** 为 *** 人物的数个乐清黄杨木雕世家。传承人主要有: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荣誉称号的1人,他是王笃纯;获得中国工艺美术 *** 荣誉称号的4人,他们是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获得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的5人,他们是王笃纯、王笃芳、郑胜宁、方江鸿、郑方杨;获得浙江省工艺美术 *** 王笃芳、郑胜宁、牟湘波、王笃才、叶胜隆、王京、吴尧辉、郑松强等。
11、但是,在旧社会,由于那种:土伪如学、工拙于艺,商困于财,农惰于耕的窘境,黄杨木雕也和其他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均遭到严重的摧残。艺人们受尽剥削和 *** ,生计艰难,颠沛流离,真有万家墨面没蒿莱。到解放前夕,黄杨木雕濒临于绝灭的境地。
12、解放以后,于无声处闻惊雷黄杨木雕犹如枯木逢春,重新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一九五五年乐清县由九个失业艺人在 *** 和 *** 支持下,由王笃纯、叶润周、虞明华、王笃才、叶栋材等九位民间艺人在乐清翁洋成立了“黄杨木雕生产小组”,由王笃纯担任组长.不久又扩大为艺术雕刻工厂,许多老艺人纷纷回到原来的雕刻岗位,新艺人队伍不断扩大,使乐清县从事黄杨木雕的艺人已由解放初期的寥寥数人骤增至八百多人。国家为了提高艺人们的艺术水平,经常选派有经验的教授、专家前往厂里辅导,还先后报送了该厂十九名青年艺人到北京 *** 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等学府深造,乐清黄杨木雕艺人不断从事技艺钻研,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打破了那种因陈旧与落后的表现方式,从单人立体园雕发展到拼雕和群雕的园雕技巧,在1951年间乐清黄杨木雕艺人,大胆创作了园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大型出国展品,桔子丰收,而且把传统的浮雕和园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大胆地用群象的形式反映丰收的场面,这些,都突破了过去老一套的表现手法,使那著名的乐清黄杨木雕工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以后,厂里建立了创作小组,开办职工业余美术学校,组织青年雕刻工人学习绘画,雕塑等技艺,使青年艺人的技术力量得到了迅速提高,象竹山春笋,指日成林,不少艺人的作品还参加全国和出国展览,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全厂木雕产值比建厂时增加了七十多倍、产品销往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乐清黄杨木雕的主要材料黄杨,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俗话说: *** 难长黄杨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 *** 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乐清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遇到闰年要返退缩短是形容其生长迟缓。黄杨木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用于雕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3~5寸左右,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
13、木雕的工具有泥锤、雕塑架和泥塑盒,以及卡钳、刮刀和各种形式的塑刀等。用于打粗坯的工具,有锯、木敲锤、铁敲锤等。用于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凿,它的种类很多,功能齐全,又分斜凿、三角凿、平凿、圆凿、中钢凿、反口凿、反口凿、翘头凿、针凿和手锯、竹簪、拖钻等。其 *** 作比较细致,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 *** 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其中缕雕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能使作品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并产生动态。
14、乐清黄杨木雕有三种类型,其造型理念、技艺及程序都不一样。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传统类的雕刻有人物范型,材型要与之相适合,故有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等程序;而根雕则随机应变,构思的灵活 *** 很大,无需泥塑构稿,而必须注意保持树根特有的造型意味,劈雕则将注意力转移到纹理的造型基础上。
15、黄杨木雕的著名艺人还有王凤祚、郑祥奎、叶润周、王笃纯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注重简洁、朴实、传神,艺术手法比较写实,有的擅长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镂雕技法。作为新一代木雕艺术家,乐清的高公博在从事黄杨木雕、树根雕的创作研究时,又开拓了黄杨劈雕这一崭新的木雕工艺,被称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16、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17、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乐清黄杨木雕《好年头》(郑方杨作品)被国家 *** 选用上了 2005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
三、浙江三雕的东阳木雕
1、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汉民族更优秀的雕刻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2、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3、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 *** 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4、辛亥 *** 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 *** ,木雕艺人 *** 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 *** 、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 *** 、新加坡等地发展。 *** 战争时期和国内 *** 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 *** 和 *** 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让。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 *** 较高的欣赏品是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汉族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汉族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 *** 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东阳木雕的艺术作品一般不加彩绘,多用 *** 透明清漆涂罩,以保留白木的天然 *** ,使人们能更好地欣赏雕工的高超技艺。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 ***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5、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花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 *** 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 *** 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 *** 或鸟瞰式 *** 为构图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不受近大远小、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6、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据认为,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7、东阳木雕在工艺 *** 作上有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是能雕善画、功底深厚、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直接雕刻。而当创作一幅新作品时,他们又可以凭着记忆和默写,一边听人念内容,一边就画出图稿来,然后再雕刻,这种特殊的技艺才能,很少有人能胜任。
8、东阳木雕原材料的种类主要以香樟木、松木、山白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云杉、红豆杉、 *** 松木的。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 *** 锤练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更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 *** 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9、 *** *** 以来,东阳木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面继承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东阳木雕走向现代,走向国内外市场。在北京人民 *** 、 *** 国宾馆、中国人民 *** 总后大礼堂、上海 *** 历史博物馆、杭州楼外楼餐馆、以及新加坡董宫酒家、德国一批中餐馆等处的雕饰中,都出奇制胜,大获成功。这标志着东阳木雕在继承发扬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表现现代的雕技技艺趋向成熟。
10、但是,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木雕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面对濒危的东阳木雕技艺,必须尽快对之进行抢救、保护。
关于浙江木材雕刻之乡和木雕之乡在哪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