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连江侨胞之乡在哪里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福州连江有几个乡镇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连江侨胞之乡在哪里和福州连江有几个乡镇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长乐在福州的什么位置
福建 *** 乐市属于那个地区市的?谢谢!
属于福州,长乐为福州十邑之一。长乐市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名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拥有空海陆三轴交通,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属国家颁布的 *** 县(市)之一。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开洋地,贡茶方山露芽与贡盐产地。中国著名侨乡,侨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祖地。根据2006年统计海外侨胞30多万。长乐市工业总产值位居福州五区八县之一位。长乐从唐开元二年起,长乐一共出了11名状元、955名进士,为福建省最多状元的之县级城市。并在乡里留下了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科举佳话。“凤岗二刘、砥砺德成”,验证了当时治学之孜求;“金枝玉叶世裔、青灯黄卷名家”,映衬著当时文风之蔚然;“父子两进士、兄弟五联芳”,“九官六进士、四世五中丞”则折射出当时人才之鼎盛。董奉,冰心,郑振铎,陈凯歌,陈赫都是长乐人。
长乐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 *** 市(县)之一。也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其中六次起点在长乐。中国著名侨乡,分布世界各地,海外侨胞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南美洲、东南亚,并且也是台胞祖籍地,分布 *** 主要是清代以前迁往 *** 。历史、文化、经济 *** 为一身的长乐市,古谓“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历代有955名进士和11位状元,今有“华侨之乡”“民营企业雄厚”的称誉。拥有空、海、江三港齐备的交通优势。
外文名称: Diaanglark(历史国际式)、Changle(国内普通式)、叮ongluck(国外英文式)
别名:古谓长邑、长城;因同名后改吴航
下辖地区:吴航街道、营前街道;金峰镇
方言:福州平话、旗下话、河阳话
著名景点: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下沙渡假村、东洛岛、西洛岛、南澳、北澳
铁路网:沈海高速、建设中京台高速、合福
港口:松下港、空港工业区、洋屿港
著名高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 学院
经纬度:北纬25.58东经119.31锏惧害鍦板浘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位于福州长乐漳港镇海边,是中国航空干线网中的重要干线机场,也是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对台、对外重要的国际航空港。福州机场于1997年6月23日正式通航,距离福州市区约39公里,机场到市区约40分钟。
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
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属闽州,为州治。
隋开皇九年(5 *** )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
五代梁 *** 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干佑元年(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
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
福建省福州 *** 乐海具体什么位置
你应该说的是长乐市,原来是福州的县,如今改成市了。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更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连在一起。全市土地面积71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地名长乐,居者安之"。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东吴孙皓都在此屯兵造船,故长乐别名"吴航",简称"航"。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庞大船队"累驻于斯,伺风开洋"。随航中不少长乐人。其后,移居海外的人越来越多,"尤以 *** 舟行船居多",所以长乐又是著名的侨乡和"海员之乡"。现有海外乡亲40万人。长乐江海山野自然风光多姿多彩,人文景观古今兼备。1986年1月4日,美国《国际日报》载文盛赞长乐海滨风景迷人,"敢于与大名鼎鼎的夏威夷相提并论"。长乐是一个准半岛,江海岸线长130公里,大小岛屿35个,海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奇峰、异石、湖泊、海滩、岛礁和闽江岸线等景观要素共同构成以海景为主,山景为辅,江景为补,别具一格的旅游风景线。海岸线绝大部分是可供开发的沙质、石质海岸。大致中北部为丘陵--滨海沙滩,林带园圃萦绕其西,礁石盘巖星卧其东,不仅适宜开发海滨浴场,而且是修建休闲娱乐度假设施的理想区域。这一带沙丘南北连绵37公里,东西横亘2至4公里,随山峦起伏,高达百余米,雄伟壮观,堪称"闽海沙漠风光",是沙浴、滑沙和野营活动的理想场所。每年秋冬两季适东北大风,海浪从湾口涌向湾区,形成一排排白浪,浪高1米以上,可辟为冲浪练习娱乐场。南部为山地--沙滩海域,奇巖秀峰逼近海滨,海中又有小岛列矗,组合成山、峰、石、溪、海、滩、岛、礁珠联璧合的海滨景观。在此登山,近可欣赏苍松黛石,远可眺望帆影岛礁。山中平地和滨海丛林都可构筑度假别墅,山前浅丘小湖和岛屿可以修建高级娱乐设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全国 *** 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潜力。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的29年间七下西洋,选择长乐作为庞大舟师的驻泊基地和下西洋计程起点,在长乐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如郑和亲自撰文详载其下西洋经过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始建于宋政和七年(1117年)后经郑和重修并改名的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郑和为祈求 *** 娘娘保佑出海平安而奏建的天妃宫等,都为研究郑和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19 *** 年挖掘出土,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漳港显应宫,宛如一座地下宫殿,在福建省是独一无二的。梁朝所建 *** 古刹龙泉寺是闽中名刹之一,与日本 *** 黄蘖宗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就源于这个地方。唐代禅宗怀海禅师落发于家乡此寺,得道后创立的《禅门规式》一直沿用至今。蔡夫人庙是中日友谊的见证。明洪武年间,万历皇帝赐见琉球国刺绣进贡龙袍的女子蔡红亨,因台风船滞闽江口梅花镇,蔡女在此传授刺绣手艺,后病故葬于当地田螺洞,万历皇帝封蔡女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并赐建庙于梅花镇。长乐现存众多明清建筑,如九头马、洋当厝等民居,其精雕细琢的建筑艺术是全省罕见的。北宋丞相李纲曾两次寓居长乐。晦翁巖、***阁是朱熹讲学处。明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也到过长乐。长乐是谢冰心、郑振铎、高鲁等众......>>
显应宫又称大王宫、 *** 庙。位于福建 *** 乐市漳港街道仙岐村。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70多年历史。是国家3A景点。
宋朝 *** 古宫显应宫,位于福建长乐漳港仙岐海滨,距福州50KM。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 *** 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显应宫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后殿辟为"凤岐书院"。约于清光绪年间因巨大自然灾害而湮埋于地下,从此匿迹。19 *** 年6月22日,偶然发现古宫遗址而整体出土。
猴屿乡地处长乐市北端,闽江口南岸,东经119°36′,北纬26°01′。东邻潭头镇,西与福州马尾区亭江镇隔闽江相望;南连航城镇以澎蜞洋山脉成天然屏障为界,北隔三汶洲、雁行洲之间流域与琅岐岛成闽江口"咽喉",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 *** 带季风气候区。境内系沿海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冰心文学馆坐落在长乐市冰心公园左侧,于1997年建成并对外 *** ,是全国之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福建省、福州市的德育教育。
安泰中心、东街口、宝龙城市广场、中亭街。
乘汽车到鼓山下院,从之一亭经东际亭、乘云亭、半山亭到达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顺公路下行到涌泉寺停车场,乘车回榕。沿途观赏历代摩崖题刻和达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观。
从鼓山下院之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远见一座小亭,走向东小路,经杨树庄墓、海会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东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见龙门水库,顺石阶通至龙门村到龙门车站,返回市区。途中可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乘汽车沿福马路到远洋站下,向北走到埠兴村,永德信山庄旁,沿石阶登山,经积翠庵、凡圣寺、龙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顶仙人脚印巨巖,下山穿过密林经十八罗汉台,回到积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见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尤其雨过天晴时,白云飞舞,如入仙境。
从远洋站到埠兴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岭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巖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来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岭,乘汽车返榕,或向东经凤池老古山、风动石、白云洞到埠兴村返榕。
乘966或973公交车到鳝溪,走到鳝溪西侧,沿新修建的鼓岭登山古道登山,经武圣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岭柳杉王公园,再上行到新开辟的柱石山公园或向西到牛头寨,后回鼓岭避暑山庄,乘车返回市区。这是一片绿色世界,世外桃源。
乘马尾方向公交车到龙门站下,沿磨溪登山,经水库、磨房、果园到龙潭,再上行穿过竹林向西一条小路,经采石场直达鼓岭,路途较长,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是十分清静的休闲天地。
乘福马方向公交车到下惠站下,向北走进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节这里成群蝴蝶空中飞舞,可谓奇观,再往上近山顶见一座石桥,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东小路可通至马尾翔龙山庄,路途较长,到马尾乘车返市区。
乘车到金鸡山公园,后登山,沿着东北方向山顶小路前行,经康泰桥(铁索桥)到炮山、登云水库,观赏湖光山色和湖边垂钓之景,走到登云新村,乘961路公交车返市区。
从登云水库登山,走到新开辟的登云景区,沿溪旁石阶登山,到观瀑亭,观赏蛇山瀑布景观,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从山顶俯视白眉大水库,风景秀丽,沿公路东南行至鼓岭,乘车返市区。
乘945支路公交车到森林公园南门,进公园西侧小溪顺石阶登山,可达龙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静,再向上攀登,可达福州至岭头的公路,然后搭乘汽车返回市区。
乘公交车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猫头山,沿石阶登山,观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过溪水库,再顺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于寺前观赏高楼林立的美丽榕城。寺后有林则徐当年游览时留下的摩崖题刻。从寺东侧小路可登山到转播台,路途较远,从岭头叶洋返榕。
乘19路公交车到华塑二厂,参观崇福寺后从西侧古道登山,经宦溪到降虎寨,戚继光当年在此设寨,为福州东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队,从这里经过,地势险要,风光秀丽,路途较长,想继续登山,可以经弥高村、鹅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车回福州。
乘公交车到金牛山公园,走到后山有一条大路可达山顶观景台,到此可以观赏福州市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沿公路到后山,穿过茂林可达梅亭,由总院乘946公交车返回。
乘39路汽车到上街,沿溪上行,经大水潭到溪源......>>
在福建长乐最热闹的是什么地方?
长乐市市标附近.前后左右各1500米都是热闹的,远了就没什么东西了
二、长乐在哪里
1、长乐分别是福建省福州市辖区。湖南省汨罗市辖镇。
2、福建省福州市辖区,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与 *** 岛隔海相望。
3、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与 *** 岛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5°40′~26°04′、东经119°23′~119°59′之间。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东濒 *** *** ,西与闽侯县毗邻,又与福州市区一线对称,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
4、长乐区下辖吴航、航城、营前、漳港4个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鹤上、湖南、金峰、文岭、梅花、潭头12个镇,罗联、猴屿2个乡。
5、隶属于湖南省汨罗市,东依巍巍幕阜山余脉,南临盈盈汨水河,位于汨罗市东北部,与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紧密相连,距岳阳市70公里,距省会长沙市仅82公里。
6、长乐镇下辖长乐一、长乐二2个居委会,赤马、马桥、智源、青狮、估圣、长新、长南、隘口、江背、广联、白沙、水源、水府、水合、双旗15个村委会。
7、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
8、位于欧亚 *** 东南边缘,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 *** 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市,南接莆田市,东濒东海,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9、福州下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长乐6个区,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个县,以及县级市福清。
10、湖南省岳阳市下辖县级市,处湖南省东北部。
11、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临洞庭湖。地处东经112°51′-113° 27′,北纬28°28′-29°27′之间。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汨罗市东与平江相靠,南与长沙、望城两县相携,西与湘阴县、沅江市接壤,北同岳阳县毗邻。最东处为三江镇山阳村的山阳寨,最西处是芦苇场的石湖包,最南端系川山坪镇鹿峰村的陈家湾,最北端是白塘镇汨岳村的汨岳界。
12、汨罗市下辖城关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高家坊镇、弼时镇、李家塅镇、沙溪镇、黄柏镇、长乐镇、三江镇、大荆镇、桃林寺镇、屈子祠镇、范家园镇,17个镇。城郊乡、红花乡、黄市乡、玉池乡、天井乡、古仑乡、智峰乡、八景乡、火天乡、新塘乡、白塘乡、磊石乡,12个乡。
三、英歌舞是潮汕哪里的
一、英歌舞是潮汕哪里的?潮汕英歌舞是山东鲁北
潮汕英歌舞由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的历史“柳林秧歌”脱胎而来。
因为潮汕英歌与上述两类“秧歌”,从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舞蹈阵势的表现形式及其舞蹈表演的程序,都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所以有人说英歌舞是由山东逐步经安徽(安徽形成了打花鼓形式)再经福建莆田一带传入潮阳的。莆田一带建国后仍有唱英歌,这已被证实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 *** 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含南日岛、湄洲岛)。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不是,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莆仙戏,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2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现存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莆仙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现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更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晋未南北朝,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当时盛行的中原"百戏"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并形成了在语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 *** 江采频,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频"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唐咸通间(860-873),福州玄沙寺住持宗一大题,"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见宋沙门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见《旧唐书.音乐志》,丰富多彩的杂戏和歌舞表演。
宋代,兴化文化较发达,文人中举及在外居官的不少。他们有的善音律词赋,好歌舞杂剧,多置有家乐自娱。宋时莆田文士方梅叔,是个"岁得束修及青云贵人馈遗以自肥"的塾师,也"买歌伎数十人",尽日在家"吹笙鼓琴,以娱宾客"(见宋王迈《瞿轩集》卷十一《莆阳方梅叔墓志铭》)。蔡京一家,在宋时多居官显要,在京常"家宴张乐",令家乐优伶给表演杂剧取乐(见宋周晖《清波 *** 》)。其家乡仙游赤岭子侄,每宴亦令歌会歌舞,据调查赤岭现今流行的"十番",有"大乐"和"小乐"之别,规范严谨。乐员演奏时需张"凉伞",穿礼服,据说是宋代官家宴乐之遗响,(见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油印本《仙游县戏曲调查资料》)。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兴化民间流行的歌舞百戏、吸收了"吴歌","楚谣"(见宋林光朝《艾轩集,闰月登越王台次韵经略敷文所寄诗》)及杂剧表演,逐渐形成既有戏剧故事;又有综合唱、做、念、舞和服饰化妆,在戏棚上表演的戏曲,时称优戏。宋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形成多种多样,有杂剧,傀儡戏(提线木偶),歌舞和杂技等。
据宋莆田刘克庄致仁家居时的诗文记载,当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故事有:楚汉刘鸿沟的"鸿门会",项羽兵败垓下的" *** 别姬";两晋兴亡的"东晋西都";古代神话的"夸父逐日",外邦朝贡的"昆仑奴献宝"等。演出的场所有广场的"戏棚",也有庙宇的"戏台"。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锣、笛(即筚、篥)。演出时很受欢迎,出现所谓"抽簪脱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空巷无人尽出嬉","游女归来寻坠珥""棚空众散足凄凉,昨日人趋似堵墙;儿女不知时事变,相呼入市看新场"的盛况(见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四十三).
据调查考证,莆仙戏的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行当脚色都与南戏有着密切关系。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有剧本流传的有五十多个,如《目连救母》、《 *** 王魁》、《蔡伯喈》、《张洽》(即《张协状元》、《朱文》、《乐昌公主》、《刘文龙》、《陈光蕊》、《王祥》、《郭华》、《崔君瑞》、《王十朋》、《刘知远》、《蒋世隆》、《杀狗》、《琵琶记》等。与《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的南戏剧目相同或基本相似。
莆仙戏的部分曲牌,其名目、音韵、词格与唐、宋大曲和宋词调相同。尤其是仅存于早期南戏《张协状元》的〔太子游四门〕,却是莆仙戏常用的曲牌。莆仙戏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唱腔曲牌有一千多支,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称。声腔称"兴化腔",它是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番八乐,佛曲法曲,唐宋声诗、词乐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的,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深厚地方色彩和风味。莆仙戏乐器早期很简单,也象宋元南戏一样只有锣、鼓、笛。鼓用大鼓,锣称沙锣。锣鼓是节制舞台表演的,锣鼓经有三百多种,规矩严格。笛称笛管,有芦笛和梅花二种。芦笛亦称头管,传自古代筚篥,是莆仙戏独特的吹奏乐器;梅花,一名唢呐,也是莆仙戏的主要乐器。
莆仙戏的行旦脚色原先只有生、旦、贴生、贴旦,靓妆(净)末、丑共七个,故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故称" *** 子弟。"莆仙戏在清末后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分行,增加了不少角色,但"靓妆"一角至今仍保留宋代杂剧的称谓。
莆仙戏的表演据所发掘的资料证明,它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表演艺术。唐咸通年间(860-870)莆泉巷《言谈录》载:"承隋唐之后,兴化百戏兴焉"。到公元954年《连江里志》记:"蔡太师作寿日,优人献技有客以丝系僮于四肢为肉头傀儡戏。"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迈子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被称之谓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大棚目连戏之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和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装,服装和戏帽以及道具与傀儡目连戏等一模一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是莆仙大棚目连戏全面搬演傀儡目连戏的遗迹.
莆仙戏目连戏中的表演,有”目连挑经”,罗卜的”三步一拜”,刘四贞的”十八拔”,刘贾的” *** 拜”,古背生的”三节弯”,聋哑的”公背婆”等.从主角到配角,从人物形象到表演规格,都运用了人模仿傀儡的表演,并综合组成了曲牌,鼓板,表演三结合的规范化,历代流传,相继不绝.
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至今莆仙戏的演员基本功仍是继承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 *** 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莆仙戏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获得国家 *** 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五、为什么莆田市荔枝公园没歌舞团了?
严打呀,还有露天的吗?南门会所都关了,荔枝公园能逃得过么
莆仙戏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1.精湛的表演技艺,让观众陶醉其中。
2.独特的音乐节奏,让人耳目一新。
3.丰富的剧情和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4.精美的服装和道具,让观众仿佛穿越到古代。
5.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感悟。
以上是对莆仙戏的描写,这些好词好句都是从莆仙戏的表演特点、文化内涵、艺术形式等方面得出的。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莆仙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莆仙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
2.观看莆仙戏的演出,感受其表演技艺、音乐节奏、剧 *** 物等方面的特点。
3.学习莆仙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了解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究莆仙戏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了解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贡献。
5.参与莆仙戏的传承和推广,为其发展和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连江侨胞之乡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