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之乡古镇传说?做豆腐 - 之乡 -

豆腐之乡古镇传说?做豆腐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豆腐之乡古镇传说,以及做豆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朱仙镇的由来!
  2. 臭豆腐原址哪里
  3. 平桥豆腐的传说,来历,做法以及味道,做好的样子

一、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朱仙镇的由来!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

朱仙镇的历史,源远而流长。早在 *** 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春秋时镇东南筑有启封城,这时的朱仙镇已经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点。北宋末期,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

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到,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 *** 前,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痕迹。

春秋时期,当时的朱仙镇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朱仙镇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取名“启封”,后避汉景帝刘启讳,更名为开封。八朝古都开封由此拉开了帷幕。当时朱仙镇是启封城西北的一个居民点。

朱亥,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今开封),著名勇士。据载,魏安釐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军告捷后,赵国重金谢魏公子和朱亥,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为偏将军,以朱仙镇为朱亥汤沐邑。

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

*** 年间,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其经济彻底破产。全镇人口在 *** 二十三年(1934年),仅剩8500余人,不及全盛之时的1/24,镇区面积仅剩西大街、估衣街、京货街、河东街,其余则化为荒园耕地。至1938年,全镇仅有7000余人,房屋已拆去五分之四,大批古建筑惨遭 *** 。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城镇西南部,距离开封市区22.5公里,南接尉氏县,东临祥符区范村乡、万隆乡,北接鼓楼区仙人庄社区,西临西姜寨乡。整个镇域介于北纬34°31′—34°41′、东经114°12′—114°20′之间,南北宽约14公里,东西长约11公里,镇域总面积 *** .15平方公里。

朱仙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为近代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区中心,总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 *** 米-73米之间。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又名茶干,始于春秋战国,由齐宣王所赐名而传延至今。五香豆腐干采用当地优质大豆,朱仙镇古井泉水,18味中草 *** ,四种酒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清香利口,生津止渴,健胃固齿,顺气消胀,增强食欲的作用。

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古时贡品,明清时期为朱仙镇四大盛产之一。今日朱仙镇, *** 五香豆腐干尤以“玉棠号”、“远香斋”颇负盛名。朱仙镇五香豆腐干打包外运,远销千里,故有“千里香”之美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仙镇

二、臭豆腐原址哪里

1、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 *** 落第,又无盘缠返乡。王家原以做豆腐湖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生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连慈喜太后也嗜吃此物。

2、关于豆腐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三口,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当婆婆前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出门一看原来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的凝固成块了。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于是为他取名“逗夫"。这样想来,“吃豆腐”的另一层含义也不难理解了-----本来就是“逗夫”嘛,只是“夫”可逗,陌生人却不能逗,陌生的女人尤其不能逗,搞不好,一巴掌过来,结结实实让你吃一记麻婆豆腐。

3、据《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说豆腐“甘、咸、寒、有小毒”。不过,就我来看《本草纲目》是一本有许多奇思妙想的 *** 典,不能拿来考证豆腐的起源,但至少说明----豆腐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

4、从我所在的小城出发,驱车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的“豆腐之乡”石牌古镇,镇上90%的人家做豆腐,还有10%的人家卖豆腐。走近这镇子就有一股豆花特有的浓郁香味飘来,叫人口舌生津。这里的女子也漂亮,亮在皮肤上,光洁、柔冷,有豆腐的质感,看着她们的脸,叫人很想多吃几块豆腐。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较小的豆腐作坊,看到他们从石磨里磨出豆浆,然后,放在大锅里煮开,再点浆使之凝结。真正是“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那天,我吃了两大碗刚刚做出来的豆腐老,那浓香淳朴,让人至今回味。

5、豆腐是健康食品。多吃可降血压,防衰老;豆腐又是美容食品,据说豆腐里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女人多吃可以 *** *** 。这真是太有 *** 力了,就冲着这个功效,所有女人的餐桌上,都因该有豆腐。而且豆腐的吃法很多,既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适合多种烹调 *** ,可蒸可炖可煎可熏可凉拌;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 *** ,“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只要你喜欢,吃豆腐可吃有千种花样,吃出万般风情来。

6、

三、平桥豆腐的传说,来历,做法以及味道,做好的样子

1、平桥豆腐是江苏的一道名菜,提及这菜的来历,还与乾隆南巡有关。平桥是隶属淮安的一座古镇,濒临京杭大运河的东岸,古色古香的街道,加上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使这里很自然地成为了富有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乘龙舟路经这里。当时有位名叫林百万的大财主,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依仗自己拥有百万家产,令人在淮安至平桥镇四十多里的路上,张灯结彩,铺设罗缎,硬是把皇上接到了家里。

2、林百万是个很有心计的财主,早在接驾之前,他就派人探听到皇上的饮食口味,所以他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 *** 鸡原汁烩当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可是他何曾品味过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呢?因此他品尝以后,连连称好。接驾以后,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从此誉满江淮,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平桥豆腐虽然名气甚大,但是它的 *** *** 并不复杂。烩制时,用原汁鸡汤,加上鲫鱼脑和蟹黄、猪油、葱、姜等佐料,煮沸后,将去卤的精豆腐片和熟肉丁、虾米、少许酱油一起放进锅里。烧开之后,用菱粉勾芡,再加少许味精便可起锅了。若要增加香味,还可稍加一点麻油或胡椒粉。判别是否是平桥豆腐,除了上述的辅佐料以外,关键在于豆腐的刀工。平桥豆腐的碎片,就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显出功夫,同时也越入味。

3、如今漫步平桥镇,已经无法寻觅林百万的子孙后裔了,但是平桥镇的街铺里,还到处悬挂着正宗平桥豆腐的招牌。南来北往的行人,路经这里,免不了要品尝一下。除了那菜肴确实令人回味不已外,那与之并存下来关于乾隆皇帝的传闻,经过几百年来的加工打造,乍一听来,也是津津有味的。

4、嫩豆腐300克。水发海参50克、虾米25克、熟鸡脯肉50克、蘑菇25克、干贝25克。鸡汤200克、葱15克、姜10克、绍酒20克、盐10克、味精3克、淀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汤100克。

豆腐之乡古镇传说?做豆腐-第1张图片-

5、豆腐片洁白细嫩,辅以鸡汁海鲜,味美汤浓,深受食者喜爱。

6、将整块豆腐放入冷水锅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黄浆水,捞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热鸡汤中。反复套过两次,鸡脯肉、蘑菇、海参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虾米洗净,用温水泡透。干贝洗净,去除老筋,入碗内,加葱姜、绍酒、水,上笼蒸透取出。炒锅上火烧热,放油,投入配料、高汤、干贝汁、烧沸后将豆腐捞入锅中,加精盐、绍酒、味、精,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撤上青蒜末即成。

关于本次豆腐之乡古镇传说和做豆腐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古镇 豆腐 传说 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