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以及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求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两个,并写出其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1、【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2、【出处】三国志魏志臧 *** :「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3、【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 *** .」
4、【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5、【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8、【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0、【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3、【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4、【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15、【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6、【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7、【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8、【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20、【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21、【出处】三国演义之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23、【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25、【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 *** 皆知.」
27、【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28、【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29、【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0、【出处】曹丕?典论 *** :「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31、【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32、【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33、【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4、【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5、【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36、【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37、【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8、【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9、【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0、【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41、【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42、【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3、【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44、【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45、【出处】曹 ***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6、【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47、【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8、【出处】三国演义之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49、【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50、【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二、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世说新语文学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做诗,不成者行 ***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 *** 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 *** 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 *** (今湖北 *** ),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 *** 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 *** 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 *** 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 *** 、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1、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使得孙刘联盟,公抗曹兵。
2、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 *** 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 *** 。"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