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简谱教唱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13

很多朋友对于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和到敌人后方去简谱教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到敌人后方去的歌词及演唱者
  2. 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原唱
  3. 到敌人后方去 曲式分析
  4. *** 歌曲
  5. 关于 *** 战争歌曲
  6. *** 战争歌曲
  7. 到敌人后方去歌词

一、到敌人后方去的歌词及演唱者

把 *** 子赶出境.歌唱家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中国著名歌唱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谷一是建国后 *** 乐坛的开创 *** 人物,在国内首倡通俗唱法,贡献之大只有 *** 乐坛的歌后邓丽君可以与之比肩。李谷一本是湖南花鼓戏演员,后调入 *** 乐团担任独唱演员,在五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她演唱了七百多首歌曲,其中四十多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知音》、《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 找哥泪花流》等。1986年她创建中国轻音乐团并担任团长。1988年她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1996年她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

二、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原唱

1、《到敌人后方去》中 *** 曲; *** 救亡爱 *** 曲 *** 作之一;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 *** 歌曲。

2、《到敌人后方去》作于1938年9月,赵启海的歌词写出了游击战争威武雄壮的场面,塑造了游击健儿机智勇敢的战斗形象;冼星海对词作十分赞赏,立即谱曲。

三、到敌人后方去 曲式分析

1、中 *** 曲。 *** 救亡爱 *** 曲 *** 作之一。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 *** 歌曲。

2、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 *** 子顾西不顾东,叫 *** 于兵力不集中。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3、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不论西,不论东,从北平,到南京,到处有我们游击队,到处有我们好弟兄,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我们的旗帜 *** 遍了东三省,我们的旗帜 *** 遍了黄河东。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

四、 *** 歌曲

1、 *** 战争爆发前后遍及全国的群众 *** *** 咏活动,始自1931“九一八”之后黄自等创作的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七七”事变后,救亡歌咏运动出现 *** 。全面 *** ,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大批艺术形式更多样、民族风格更鲜明的 *** 歌曲,形成了“有人烟处,即有 *** 歌曲”的形势。《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原为1935年 *** 《风云儿女》主题歌,后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最著名的一首 *** 歌曲。1940年,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了唱片,使这首歌享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 *** 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 *** 国 ***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1935年,当日寇兵进山海关、威胁平津时,二十余岁的张光年以笔名“光未然”写下了独幕剧《阿银姑娘》。该剧的序歌就是《五月的鲜花》。紧接着,作曲家阎述诗为这首歌谱了曲,使这支歌颂 *** 志士、反对 *** 投降的爱国抒情歌曲飞遍了全国。《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 *** 关内。当时西安街头也出现了大批东北军和东北的 *** 者,他们中的许多 *** 离失所,啼饥号寒。当时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任教的张寒晖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和着泪水开始创作。1936年底,在西安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 *** 队伍中,西安二中的同学们唱起这首歌曲走上街头,很快这首歌便从西安唱到华北,再唱到东北,唱到燃遍 *** 烽火的每一寸土地上。此歌与1937年11月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的《离家》、《上前线》构成 *** 三部曲。《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大刀———向 *** 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可以说是 *** 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处在前线的 *** 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英勇杀敌,大显神威。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麦新(原名孙培元),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大刀进行曲》,1937年8月,作者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了这场首次演出,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以惊天地泣 *** 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 *** 的号角,敲响了日寇终将灭亡的丧钟!《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这是193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的刘雪庵为左翼 *** 《关山 *** 》创作的,以长城为主题的 *** 曲,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爱 *** 曲。《长城谣》经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新加坡演唱并灌制成唱片在国外发行,大大激起了东南亚和欧美侨胞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捐款,支援 ***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做 *** 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 *** 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 *** 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 *** 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到敌人后方去》:启海词,冼星海曲。 *** 战争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此时,群众 *** *** 救亡歌咏运动进入 *** 。冼星海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更表现了极大的创作热情,《送棉衣》、《江南三月》、《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中影响较大的 *** 战歌。《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 *** 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很快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这首歌诞生于1943年6月,在敌后 *** 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配合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的减租减息斗争,牧虹和卢肃在三四天左右的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该剧的幕终曲,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当时令作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后来在解放战争时,在 *** *** 区大为流行,成为“反内战、反饥饿、反 *** ”的有力 *** 。《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劫夫曲。1942年10月25日,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当时河北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得到消息,马上把他的

2、事迹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之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这首歌,很快这首歌便在 *** 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感染了无数的国人。在 *** 战争中,优秀的儿童 *** 歌曲同样激励着中国人民浴血 *** ,影响较大的还有《只怕不抵抗》、《谁说我们年纪小》等。

3、《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松花江上》是 *** 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 *** 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 *** 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 *** 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 *** 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 *** 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 *** 歌“大刀——向 *** 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 *** 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 *** 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 *** 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 *** 国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 *** 的不屈精神。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 *** 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 *** 协商会议之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 ***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 *** 国第五届 *** 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 *** 国 ***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一批又一批 *** 将士和爱国 *** 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 *** 战争的最前线。《 *** 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 *** 军进行曲》所激动。《 *** 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 *** 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 *** 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 *** 批准, *** 决定将《中国人民 *** 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 *** 军歌。《 *** 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 *** 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 *** 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 *** 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 *** 县 *** 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 *** 、 *** 、 *** 、 *** 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 *** 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 *** 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之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 *** 中流传开来。 *** 们在国统区 *** *** 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延安颂》在 *** 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 *** 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 *** 艺术学院的 *** 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 *** 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 *** 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 *** 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 *** 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 *** 才是 *** 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 *** 就没有中国》。1950年, *** 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 *** 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 *** 八年多”

五、关于 *** 战争歌曲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简谱教唱-第1张图片-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 ***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 359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六、 *** 战争歌曲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 *** 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 *** 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 *** 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 *** 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2、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 *** 》、《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 *** 有开拓 *** 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3、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 *** 族特点,如较少采用 *** 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 *** 等等。

4、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 *** 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 *** 所作的 *** 曲。

5、总之,到 ***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 *** 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 *** 的群众 *** 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 *** 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 *** 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6、四、 *** 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创作

7、 *** 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敌伪 *** 者十分重视流行歌曲的宣传作用。伪满时期,著名歌星李香兰曾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8、李香兰本为日本人,生于中国,本名山口淑子。战后回到日本,入政界为日本参议员。她在 *** 期间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满州姑娘》、《戒烟歌》、《 *** 之夜》、《苏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 *** ,宣扬“ *** 共存”为主旨,在当时产生过恶劣影响,激起了有良知的中 *** 众的强烈反对。

9、当时活跃的中国流行音乐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严工上等人。其中影响更大的为黎锦光和陈歌辛。黎锦光的 *** 作有《夜来香》、《五月的风》、《疯狂世界》、《采槟榔》等;陈歌辛的 *** 作有《蔷薇处处开》、《渔家女》、《恋之火》、《 *** 上》等等。

10、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没有太重要的成就和发展。除技术上的某些进步外,整体风格没有超过早期的格局。

11、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 *** ,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作品题材狭窄, *** 技术粗糙。这决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必将经历一条曲折的道路。

12、自 *** 战争以来,以延安为中心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继续沿着救亡歌咏活动的方向发展创作。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郑律成的《延安颂》(莫耶词)、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军民大生产》、《南泥湾》以及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诞生都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发展趋势。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解放区的天》、《山那边好地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胜利进行曲》等优秀歌曲。

13、东北抗联之一路军歌(杨靖宇词)

14、 *** 民众联合 *** 歌(杨靖宇词)

七、到敌人后方去歌词

1、歌词描述了 *** 战争时期,中 *** 民坚定的决心和行动,决心深入敌后,驱逐侵略者。"到敌人后方去,把 *** 子赶出境"的口号,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他们不畏风雨,巧妙布局,以奇兵突袭的方式打击敌人,攻占村庄,夺取城市,使日军疲于奔命,分散兵力。

2、歌词强调了两路夹攻的战略,以确保胜利,无论是北方的北平,还是南方的南京,都遍布着游击队伍和团结的同胞,他们共同对 *** 军,表明了人民战争的力量。歌词中反复提到"把 *** 子赶出境",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坚决驱逐。

3、最后,歌词描绘了中 *** 队的辉煌战绩,旗帜 *** 遍了东三省和黄河流域,象征着 *** 的收复和民族的尊严。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 *** 歌曲,歌颂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展现的坚韧与决心。

关于到敌人后方去歌曲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后方 敌人 简谱 歌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